APP下载

网络课程搭建的结构与表现形式研究

2016-07-14

中国市场 2016年49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教学资源资源

王 薇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123)

网络课程搭建的结构与表现形式研究

王 薇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123)

网络课程的资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资源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文章主要研究网络课程搭建的结构与表现形式,并对网络课程建设提出建议,以实现网络课程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支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网络课程;搭建结构;表现形式

随着多媒体、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成为趋势,而网络课程的搭建与使用成为这一时代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平台呈现某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总和,它具有教育性、可视性、共享性、便捷性、交互性等很多特点。

1 网络课程搭建的结构体系

学习型网络课程的一般结构体系由平台层、资源层、应用层、用户层构成。其中平台层是网络课程的基础层,也就是技术支撑层,包括服务器平台、主机/网络平台以及数据库平台等;用户层主要就是使用网络课程的人群,包括指导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等。这两个层次是所有网络课程搭建的基础,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网络教学中采用了学校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课程的开发就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来进行,活动层的功能是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课程的结构将以资源层与活动为主体。这也就是网络课程搭建过程中比较复杂和关键环节。

以“营销行业入门”为例,其资源层包括课程学习、参考资料、学习指导、项目任务、学生课业、题库测试等6个模块。课程学习主要包含课程体系架构、章节学习目标、知识架构、重点、难点、微课、PPT教案等内容; 参考资料包括课业模板、学习评价活动的案例、参考资料、典型案例等内容,学生可任意在线或下载学习;学习指导主要包括学习答疑、课业指导与点评等;学习课业包括往届和应届学生的优秀课业、优秀报告、学习动态等内容;题库测试主要包括各个章节或者知识点的练习题、在线测试、综合题库的测试等。

“营销行业入门”网络课程的应用层包括:项目任务、学习评价、讨论答疑和学生管理等,项目任务主要是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包括学生作业、项目任务书、市场调查、主题活动(例如慧通学生超市促销方案策划)等内容;学习评价包括有评价标准、在线测试、成绩分析、作品分析、作业提交、作业讲评等内容;讨论答疑主要包括在线讨论、学生答疑等内容;学生管理主要包括学生的账号管理、分组安排、身份认证、学习跟踪和成绩管理等内容。

2 网络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

按照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参与的多少,可以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以教学资源传播为主的表现形式,这样的网络课程建设任务主要是开发和提供教学资源,没有或者很少量的教学互动。比如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可以说是一种数字或者多媒体化的读物,自然也不会带来效果好的教学过程,这样的网络课程,必然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因此教学质量也不会特别好。

第二种是互动交流为主的表现形式,这种网络课程很少有专门的教学资源,关键就是异步交流,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为学生安排各种在线学习任务,丰富师生或者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的教学环节、活动以及教学评价方案,通过完成预期设计的学习任务,再根据每个教学活动的反馈与评价来引导学生阅读或者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从而实现预计的教学目标,学习效果不输于面授。这种互动交流为主的表现形式最利于小班分组,学生的完成效果也比较好。

第三种是综合性的表现形式,既是有案例、微视频、微课等教学视屏,也有学习任务、测试、作业、讨论等教学活动设计。这样的网络课程由于建设中侧重点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中国的MOOC侧重在授课视频上,就偏向于教学资源类,而美国的MOOC有的可能重视互动设计,学生仍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教学资源,又偏向于互动交流式。当然,同一门预先设计好的此类网络课程,由于后期教师教学投入的差异,也会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网络课程。

总之,在网络课程搭建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资源,避免杂乱繁多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盲目性,同时需要老师通过网络课堂为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让老师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哪部分知识共同缺乏需要加强学习,优化学生学习质量,实现有效学习。

3 优化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着教学设计粗陋、可用性和共享性差等问题。要建设优质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就应该适应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

(1)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在网络课程搭建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目标说明需要细化到各个知识点、学习活动、学习任务、测试等方面,使学生明确为何学习及学习后的收获;其次,要全面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学习资源、学习活动、评价等,实现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完成所有的学习课程;再次,形成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学流程和教学标准,对整个课程的教学环节均有明确的指导,包括教学互评、作业评阅、当面辅导等;复次,提供系统学习与选择学习,明确学习路径,使得学生能够按照主要的学习路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并且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能够进行跟踪与监控;最后,课程的建设应该具有可拓展性与灵活性。

总而言之,具备良好教学效果的网络课程,离不开精心的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在整个网络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前导和定向功能,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程度。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对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分析,注重网络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和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创设良好的网络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和作用,使各种教学资源相互配套,相得益彰,提高网络教学效果。

(2)优化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需要规范化,实现资源共享。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当按照一定的规范标准进行设计与开发,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3)转变教师角色,建设优秀的网络课程建设团队。网络课程建设需要形成一支包括教学、辅导、研究、设计、技术和服务等人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网络课程建设团队。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发展远程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专业教师需改变职业角色,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理论与技术,掌握新的教育方式。

(4)构建协作化的学习环境。好的网络课程需要得到学生认可并能够顺利地完成,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完善的支撑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各个层次的学习支持服务,形成协作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

网络课程的优劣,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网络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网络课程的资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资源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高职网络课程建设应该充分体现出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紧密围绕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特点,通过符合网络教育规律的教学设计方案与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全面、有效地整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大幅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支持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张筱兰,欧阳汝梅.高校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

[2]李志河.网络课程的类型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3).

10.13939/j.cnki.zgsc.2016.49.213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教学资源资源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