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

2016-07-14梁永欣

中国市场 2016年49期
关键词:主变变电管理制度

梁永欣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晋城供电公司,山西 晋城 048000)

浅谈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

梁永欣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晋城供电公司,山西 晋城 048000)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变电运行中,影响供电质量的两大因素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现阶段我国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电网整体建设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必须提升对变电运行的重视。鉴于此,文章详细探讨了我国变电运行过程中的技术要求以及管理措施,旨在为相关领域的长期发展提供借鉴。

变电运行;技术要求;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变电运行中,相关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应用必须紧紧围绕提升电能可靠性这一中心展开。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变电运行中发生故障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从跳闸处理、接地处理等角度出发对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完善变电运行管理制度、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提升变电运行设备管理水平三个角度出发对变电运行管理措施的科学化建设展开了探讨,希望对我国电能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1 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

1.1 跳闸处理

1.1.1 220kv、500kv输电线路跳闸

当跳闸现象产生于220kv、500kv输电线路中以后,全面检查该线路是变电操作人员的首要工作内容,当发现线路有异常现象时,还需要对跳闸设备、消弧线圈等内容展开检查,当发现自动重合现象没有在跳闸开关中产生时,必须进行手动操作,确保可以实现重合,在对大电源进行应用的背景下,对电能进行强行输送;如果爆炸等其他现象产生于输电线路中,此时,必须在强送电能的过程中,首先消除震荡。

1.1.2 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

母线故障、越级跳闸和开关误动是主变低压开关跳闸的三种类型,此时操作人员必须全面分析跳闸产生的原因,从而在消除故障的过程中提升针对性。检查主变低压侧线路时,首先观察是否存在开关拒动或开关误动现象,如果这两种因素被排除,工作人员必须充分检查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检查设备是检测中的首要环节,即检查设备保护压板等;其次全面检查过流保护区域,它位于主变低压侧。[1]在明确故障后,实施有针对性的维修工作,最后还必须再次整体检查其他设备,如果发现设备存在噪声,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有效判断过热现象是否在电晕、接头等中存在,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为减少跳闸现象发生。

1.1.3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在变电运行中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如下:故障分别在主变内部、主变差动区和主变低压侧母线路等位置的产生,都将造成主开关拒动。变压器是变电运行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在保护变压器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保护措施就是瓦斯保护,这一保护措施还包含两种形式,即轻瓦斯和重瓦斯。

瓦斯保护在变压器中的应用,有助于油箱内部状况被变电操作人员进行充分的掌握,如果这一过程中瓦斯包含动作在变压器中产生,那么就说明变压器内部是引起某种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变压器内部必须得到变电操作人员的详细检查,对变电等现象的存在进行充分的判断;如果差动保护动作在变压器中产生,此时变电操作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必须转移检查重点,将主变压器作为重点故障检查内容,最终确定故障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应用解决措施,确保变压器长期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下,最终促使安全性在变压运行供电中得以产生,而稳定性成为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特点。[2]

1.2 过电压

开关分闸后,过电压会被电弧重燃。如果对电压开关最大值进行设定,此时流经电流为零,从而导致熄灭电弧,而继续给电容器充电,此时的电压值最高。如果这一过程中,将开关设置在触头间的电压上,电源电压和电容器电压分处于两头,如果此时电源为负值,电源电压将低于触头的电压。如果较慢的速度产生于开关分闸中,同时其弹跳频率较高,那么同原有电压增长的恢复速度相比,开关恢复弧隙绝缘速度将会更慢,此时将导致开关弧隙被击破,促使电弧重燃得以形成,同时与原本定额相比,将形成5倍之多的过电压。在这种情况下,不可以引入电源架空,避雷设备在电容器中必须为氧化锌材质。

2 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

2.1 完善变电运行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体系的规范性、完善性是变电运行一切管理开展的基础,也是确保变电运行稳定性、供电可靠性的关键。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有助于为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管理人员也能够根据制度内容,对变电运行过程中,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产生高度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并且也能够有效避免互相推卸责任现象的产生。部分变电设备运行中,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必须严禁外来人员出入,在运行、管理工作设备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是唯一能够接触到运行设备的人员;同时,在对变电运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还应当对管理人员的操作行为、流程等进行明确记录,从而为充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做准备。

2.2 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要想通过有效管理提升变电运行的稳定性,科学地应用管理技术是重中之重。现阶段,在电力企业日常运行中,必须首先全面分析变电运行中容易出现的各种故障,从而提前做好解决方案,为提升自身的应急能力做准备;同时,针对不同技术的使用,必须积极构建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在确保变电运行中,该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先进性的特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切问题,提升电能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对于各项技术的有效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考核,技术人员能够对先进技术进行充分的掌握,并根据变电运行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应用各种技术,为技术管理工作细节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3]

2.3 提升变电运行设备管理水平

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着变电运行的稳定性,针对变电站这一整体来讲,其中包含了较多不同种类的变电设备,任何一个设备失灵,都将对变电运行整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为了提升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工作人员必须加大对变电运行设备的管理力度,当每一个设备都长期保持一个健康、稳定运行的状态时,变电站的整体运行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变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拥有非常复杂的接线方式,因此,变电运行设备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此类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测和维护工作,必须将重点放在变压器和不同母线的运行状态上,同时,应用规范的操作与手法来实施维修维护。[4]变电运行设备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从管理工作实际入手,总结长期以来设备管理、维护的经验,对具体的操作流程、维护时间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制定,确保该制度可以涵盖变电运行中所有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变电设备的稳定性,为增强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 论

综上所述,电能的可靠性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变电运行中,必须紧紧围绕提升电能可靠性这一中心展开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应用。变电运行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变电运行在发展中还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力度,及时有效地解决变电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变电运行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促使规范性、高效性和可靠性成为变电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1]李本玉.变电运行设施维护的技术要求以及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2):69.

[2]周柳珊.如何提高变电运行值班员事故处理效率[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0):2687.

[3]刘建国.变电运行设施维护的技术要求以及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4(23):210,13.

[4]赵国俊,银锦.分析变电运行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2015(10):120-121,122.

10.13939/j.cnki.zgsc.2016.49.077

梁永欣(1984—),男,山西吕梁人,工程师,从事电网技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主变变电管理制度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变电设备差异化巡视优化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
溪洛渡右岸电站主变冷却控制系统应用分析
一起涌流引起的主变跳闸事故仿真分析及其改进措施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潜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起风电场主变低压开关异常的保护动作分析
一起220kV变电站主变跳闸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