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大学生学习指导教育范式———导师制

2016-07-10吴红娅李祖昆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导师制思考建议

吴红娅 李祖昆

[摘要]牛津大学给予大学生学习指导一种思想、一种范式———导师制。本文通过阅读《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一书,分析、归纳导师制存在的意义、实施的形式以及组织导师制必备的内容要求,对我国借鉴导师制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导师制;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 09-00源远-02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学习指导,是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取向。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生学习指导方面取得不少成功经验。《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一书汇集了牛津大学各学科富有导师制辅导经验的观点,从学科专业角度出发分析牛津大学导师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并强调导师制存在的合理性、重要性和必然性。

一导师制存在的意义

牛津大学导师制教学在世人心中长期享有崇高的地位,这种师生之间定期进行的小规模或者是一对一的直接学术交流方式一直为牛津人所骄傲。然而,随着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政府部门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日趋减少,大学教师科研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人批评导师制耗时耗力、花费巨大。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存在有以下意义。

(一)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需要

“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是导师制存在的最根本原因。学生在大学里接触和学到的知识很多,但学会“如何思考”却是他打开学术研究大门的必备钥匙。“思考”能阻止学生追寻因循守旧且毫无价值的思路,帮助他们避免受到业已成文东西的影响。牛津大学的导师教导学生认真查阅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对选择的论题进行研究、论证和展示。

(二)是给予学生自由教育的需要

自由教育赋予学生一种强烈的思想意识:教育需要思考。自由教育旨在实现学术自由的教育,导师制的实施,引导学生与那些远比自身更聪明、更富想象力、更具洞察力、更才思敏捷的人一起思考、探讨,在思想火花碰撞下,去往自由的思想家园。

(三)是适应因材施教教学方式的需要

通过导师辅导课,导师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术上成长起来,但导师辅导课并不是灵丹妙药。部分学生未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堂上三缄其口;部分学生胆怯害怕,讨论时闪烁其词;部分学生过分自信,表现欲极强。导师调适轻松的课堂气氛,合理计算每个学生参与讨论的时间,根据学生具体学习状态有的放矢地指导,鼓励学生紧扣主题,表述清晰完整。

(四)是指导不同学科专业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

牛津大学在学分制的基础上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开设选课系统,学生选课虽然相对自由,但因经验不足容易产生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同学科专业的特性决定了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开设要求的不同,导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有益于自身专业发展的课程,帮助他们设计、规划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案。

(五)是加快年轻导师提升自我的需要

虽然牛津大学担任导师的多为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能够融会贯通学科间知识的通才型学者,但也不乏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面对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和学术研讨的困惑,教会他们如何思考迫在眉睫。导师辅导课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也是年轻教师学习的过程。为避免导师因经验不足而使辅导课流于形式,年轻导师必须加快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尽快成长。

二导师制实施的形式以及组织教学活动必备的内容要求

牛津导师制教学模式是镶嵌在牛津皇冠上的一颗宝石。牛津将不惜一切代价保留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展示学生才智,真正培养出具有严谨的分析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至为重要的终身学习能力。导师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

(一)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固有元素不可或缺

概而言之,导师制教学就是学生和导师的例行周会。整个导师辅导课的过程,包括了阅读论文、讨论问题、安排下周任务等,持续时间约多于1个小时。它的基本元素必须满足:(1)导师:主持者;(2)学生:人数要求灵活安排;(3)固定场所:一般安排在小型教室;(4)时间:一个多小时(按照一节课时间计算);(5)内容:预先安排好的学术研讨主题或课上临时安排讨论的主题。

(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运行遵循一定要求

(1)导师辅导课学术研讨在本科第一年和第二年都将进行;(2)教学中研讨班的师生比为1:12(或者人数更少);(3)每次导师辅导课,每个学生要做好准备并对此次研讨主题做出陈述;(4)导师辅导课上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进来;(5)所有学生都要配备一位学术导师在每学期或每半学年与之进行一对一、半小时以上的交流,共同讨论学生学习上的总体进展、学习技巧及各种可能问题;(6)导师辅导课至少四分之三的时间是由全职在岗工作的导师负责指导(即要限制聘用助教人员、兼职或临时教师);(7)每一项需要正式评审的总结性学年作业都应该有两项在“学术研讨”后完成的书面作业作为依据。

(三)导师制研讨内容形式多样化

导师辅导课是动态的过程,任何两节导师辅导课都不应该是完全相同的,导师制教学反对单一雷同的教学文化。(1)有的导师要求学生在研讨前写好论文;(2)有的导师要求一位学生大声地把论文读出来,而要求另一位学生把论文交上去;(3)有的导师会对学生人数较多的小组进行较长时间辅导;(4)有的导师会针对学生的论文与之进行辩论;(5)有的导师会一段一段地解析学生的论文,探讨用不同的思路完成这篇论文;(6)有的导师会以学生的论文为出发点来讨论某个话题;(7)一些导师辅导课的内容是由导师规定的,而有些则会取决于学生自己选择或调查过的某个主题;(8)有时候单独一人上课,有时候与同学结成对子一起上课。

(四)导师制教学价值目标的达成

(1)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其独特的学习习惯,导师在学习技巧的获得、个人自信心的塑造及知识的积累等方面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干预性指导,激发学生学习潜能。(2)在辅导课的间隔时段注意监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习惯。了解本次导师辅导课他们学到什么、有什么感触和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并与他们探讨如何在下一次辅导课获得自己需要的更多知识。(3)向学生传递导师对所从事专业研究的热情及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4)鼓励学生进行探讨或辩论,并鼓励他们创建新观点,而不仅仅是反思或评论业已形成的观点。(5)通过考试或其他评价方式让学生明确他们最终将接受学习质量的评估。

三对高校实施导师制的建议

通过对牛津大学导师制的研究分析,结合我国高校导师制实行的现状,对我国导师制的实施笔者有以下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导师的选择配备

尽量挑选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功底扎实、能够融会贯通学科间知识,且有高度责任感、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熟悉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管理工作相关规定的中职以上教师担任,避免选择非专业兼职或临时教师。

(二)导师的知识背景需宽泛化

牛津大学导师制多适用于学术探讨研究,较少运用到生活、思想层面的引导。在我国高校,导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同时导师还具有高尚的品德、较强的责任心,需在辅导课上或课后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在学习中融入生活、思想教育,及时解决学生的矛盾及烦恼,比辅导员单纯做思想政治工作更事半功倍。

(三)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牛津大学迫于财务压力将1:2模式的导师制教学开始向“小组学习”转变。简而言之,“优质产品”需支付“高额价格”。为了推行、发展导师制,加大经费投入势在必行。高校需合理、科学地建构计算和衡量导师劳动工作的指标体系,配合相应激励机制和薪酬制度,确保导师制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四)加强对导师工作的“质量监控”

导师的工作质量需要一杆“标尺”进行衡量和评估,既能激发导师的工作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能指出不足从而改进。按照相关规定,高校可以把导师履职情况、学生学习成绩反馈折算为分值,对导师制实施的效果进行综合考评,考核结果与导师工资薪酬挂钩。

牛津大学导师制对我国导师制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建议,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学习,正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参考文献

[1]帕尔菲曼.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M].冯青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蒋琼.导师制———本科教育人文管理的基本模式[J].黑龙江教育,2006.

猜你喜欢

导师制思考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建议答复应该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