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业成就研究综述

2016-07-10朱生营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大学生

朱生营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学业成就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外的相关研究已经成系统并做得很细,不管是研究角度,还是研究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国内的相关研究则显得不足。借鉴国外已有研究经验,针对我国高校环境因素开展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本土化研究,以及针对个人学习经历相关的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实证研究,将是我国有关大学生学业成就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成就;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 09-0036-03

大学生学业成就是影响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学业成就是学习效果的直接体现,是评价高等教育教学效果、育人成效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一项有效指标。大学生学业成就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者们也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就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进行相应评述。

一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学作为一个整体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不同大学类型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及不同的高校特征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三方面。

1国外相关研究

帕斯卡雷拉(ascarella)和特伦奇尼(Terezini)于2005年出版的《大学如何影响学生》对大学教育成效的研究做了全面的分析。作者通过对1969年至2005年期间大量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且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学对于一个人的知识获得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获得的贡献率在15%~30%之间。大学作为一个整体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多的影响来源于其他因素,比如不同的大学类型,等等。

基于卡内基的分类体系,斯马特(Smart)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不一致的,与一般性院校相比较,有博士点的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业上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在人际交往技能发展方面则相对弱。在研究中他们还发现学校投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生均费用对学生学业发展影响较小,有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麦克考米克(McCormick)等人在以往研究基础之上,对大学类型进行了细分,共划分为六大类,即一般本科院校、侧重人文和理科的本科院校、授予硕士研究生学位的院校、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型院校、高水平研究型院校、顶尖水平研究型院校。通过利用美国2004年全国大学生调查数据(NSSE data),比较了2000年卡内基分类体系与2005年细分的分类体系中不同类型学校对大学学业成就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2000年与2005年两种不同的大学分类体系下的不同大学类型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影响基本一致。研究性院校的大学生在认知性方面的发展要普遍高于职业性院校学生的发展。简单而言,博士生所占比例越高的大学,学生整体的认知性发展就越好。

相对于不同大学类型,研究者针对大学不同的管理特征因素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更为深入。这些因素包括学校规模、生均投入水平、师生比、教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倾向,甚至是否提供住宿,等等。麦克考米克基于学校层面的8个特征,即全日制学生数、研究生比例、本科生入学时的ACT成绩的25%分位值、新生的交换学生比例、在职学生的比例、学士学位和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业的比例、学生的住宿情况、主修文科和理科的本科生比例等因素对学生认知性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8个因素中的6个与学生的认知性发展有显著的关系。其中,在职学生比例、住校学生比例对学生认知性发展影响的结论与以往相关研究结论差异较大。作者认为这一差异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

阿斯汀(Astin)对高校教师的科研、教学倾向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生满意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教师的科研导向和学生导向对学生发展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影响,教师科研导向的得分与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成负相关,与学生的个人领导力和人际关系技能发展也成负相关。通过分析,作者发现虽然教师的科研导向和学生导向对学生发展产生作用正好相反,但是两者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相互抵消,而是独立产生作用。换句话说,教师科研导向不高的学校,学生发展并不必然就会相应提升。

帕克(Pike)等人对高校使命和学生参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对大学生学业成就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个人特征,学校层面的影响很小。虽然如此,作者并没有简单否定学校层面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而是认为影响来自于学校层面因素与个人特征的相互影响。这一论点和特伦齐尼等人的大学影响模型和阿斯汀的学生融入理论一致。

整体来看,针对学校层面的相关因素对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结论存在很大分歧。但是,就学校层面因素和个人特征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相比,个人特征的影响要显著得多。

2国内相关研究

李锋良、侯龙龙和文东茅利用2003年北大课题组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考察了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背景与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和英语过级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学校的排名与学生英语过级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了个人因素及家庭背景因素后,“211”大学的毕业生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可能性比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生高出0.088。

李晓玲和李胜生利用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读研意愿调查数据,对大学生就业倾向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就业可能性远远高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其原因是学校的排名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研究性大学,学生的入学成绩和毕业后的综合素质都高于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更有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而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则更有可能会选择就业。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类型对学生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

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没有系统性地研究学校层面的外部因素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另外,就现有研究看,国内的研究结果更倾向于支持大学间差异对学生发展带来的显著差异。

二个人因素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库(kuh)等人在《大学生的成功:创造有意义的条件》一书中给出的研究结论是,学生学业的发展更多地归因于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经历,而不是不同的大学类型带来,换言之,学生学业的发展不是只要进入了大学就能获得的。库的研究其实指出了研究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除了关注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人人口统计学背景及家庭背景外,更应当关注个人在学校期间的行为,尤其是与学校、教师、同学间互动的影响。

1国外的相关研究

与大学生学业成就有关的因素中,除了学生个人的背景因素外,学生个人在大学期间的各种经历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经历包括同辈交往、时间利用、社会实践参与等等。

齐墨尔曼(Zimmerman)研究了达特茅斯学院室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室友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如果室友的SAT学习成绩较低,那么同宿舍中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受到负面影响。萨塞尔多特的研究同样支持该研究结论。虽然,室友的入学成绩对同宿舍同学的学业成就的线性影响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影响,入学排名前25%的同学将对同宿舍同学的GPA成绩尤其是第一年的成绩带来0.006分的提升。

康特威尔(Cantwell)则利用美国加州大学的学生经验调查数据,研究了大学生的时间利用与学习成就的关系。研究中将大学生的时间利用分成积极的时间利用和消极的时间利用及增强校园融入的时间利用和阻碍校园融入的时间利用两大类。研究发现,学生的积极时间利用和增强校园融入的时间利用有助于GPA成绩的提升,消极的时间利用和阻碍校园融入的时间利用则相反。

诺尼(Nonis)等人的研究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研究发现,“校园中心型”的学生比“生活中心型”的学生GPA成绩更高。斯泰恩里克纳(Stinebrickner)基于学生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之间的内生性假设,利用波利亚大学的一组8年的纵向数据进行分析大学生时间利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校期间花在社会兼职上的时间与其学业成绩是呈负相关的,且具有显著性。然而,安德森(Anderson)、阿斯汀、伊兰伯格(Ehrenberg)和雪曼(Sherman)、威尔茨(Velez)利用全国调查样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兼职工作对其获得学士学位、按时毕业、进一步深造则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针对以上相左的研究结果,温克(Wenc)与阿斯汀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兼职情况进行了细分,分为校外兼职和校内兼职,并对两种类型的兼职情况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校内外的兼职工作对大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正好相反。其原因是校内兼职强化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的融入,从而有助于学业成绩的提升,校外兼职则正好相反。

在有关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中,以阿斯汀为首的“社区参与与学生发展”的研究团队出版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利用一组包括22236个样本的纵向调查数据,研究发现30%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学习性的社区服务,46%的学生参加过其他形式的社区服务,剩余的24%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社区服务。通过分析,发现社区服务活动的参与对大学生发展的多项指标都是具有显著影响的,特别学习性的社区服务是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突出。这一结论和阿斯汀和赛克斯(Sax)较早的一项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对所有的10个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的测量指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国内相关研究

与国外相关研究不同,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了学生个人因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而且主要关注了学生家庭背景因素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而关于外在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易晓明和黄金贤以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作为人格测验工具,分析了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对学业成就的预测作用。通过对4476名大学生的追踪调查、研究发现,男生学业成绩差异的7.5%、女生学业成绩差异的4.0%可以由人格测验结果来解释。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对学业成绩有影响作用,但不足于准确预测学习成绩。由于学校样本单一,该研究结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陈权运用情绪智力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研究了大学生社会工作、是否独生子女对情绪智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情绪智力对成就动机和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对其情绪智力有明显增强作用,但是否独生子女与情绪智力则没有关系;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学业成就没有显著关系,与成就动机有显著关系,而成就动机对大学生学业成就有影响,但成就动机过强则会有负影响。

张厚粲对认知风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图形测验分数与学业总体成绩基本上是不相关的。陈晓惠、葛明贵和谢莹探讨了大学生认知风格特点与学习策略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结果表明认知风格与学业成就之间不存在相关。

文东茅运用1998年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对大学生学业成就与性别差异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现,男女性大学生的学业发展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具体表现在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担任学生干部的比例、入党的比例、奖学金的获得比例上,女生的比例均高于男生,其中,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的性别差异最为显著。文东茅的这项研究只是探索性研究,没有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

黄琳和文东茅利用2007年北京高校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学生学业成就发展状况。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发展受到大学生高考成绩和大学期间的努力程度的主要影响,同时,是否独生子女与学业成就发展也存在差异。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对学业成就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高考成绩、时间利用情况、出勤率等起作用。

三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学业成就相关研究的回顾,可以看到,国外的相关研究已经成系统并做得很细。不管是研究角度,还是研究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与此同时,国内的相关研究则显得不足。一是,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没能成系统;二是,国内关于外在因素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关注过少,鲜有研究成果;三是,对于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还不够深入,大部分的研究还停留在对个人家庭背景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则还主要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因此,借鉴国外已有研究经验,针对我国高校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本土化研究,以及针对与个人学习经历相关的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实证研究,将是我国有关大学生学业成就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ToutkoushianRK&SmartJ.C.DoInstitutionalCharacteristic Affect Student Gains from College [J].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2001(1).

[2]McCormick, A.C., Pike, G.R., Kuh, G.D., & Chen, P.D. Comparing the Utility of the 2000 and 2005 Carnegie Classification Systems in Research on StudentsCollege Experiences and Outcomes[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09(50).

[3]McCormick, A.C., Pike, G.R., Kuh, G.D., & Chen, P.D. Comparing the Utility of the 2000 and 2005 Carnegie Classification Systems in Research on StudentsCollege Experiences and Outcomes[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09(50).

[4]Astin. A. W.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 Decades Revisited[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3/

[5]Astin, A. W. Involvement in Learning Revisited: Lessons We Have Learned [J].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1999(5).

[6]Pike, G R, Kuh G D, Gonyea 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Mission and StudentsInvovlement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3(2).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