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研究生干部选拔与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6-07-10刘笑徐光辉郭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选拔探索培养

刘笑 徐光辉 郭孟

[摘要]研究生干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是研究生群体的优秀代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干部选拔、培养、评优体系需要随着“90后”研究生干部群体成长进行更新。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分析研究生干部选拔、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针对“90后”研究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体系。

[关键词]研究生干部;选拔;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G远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 0愿-0027-03

高校研究生干部是由研究生中的优秀代表组成的群体,是研究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中坚力量。研究生干部既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时又是研究生管理不可或缺的力量,其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培养与发展的特殊性。在新形势下,对研究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与发展等工作成为高校研究生干部培养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一“90后”研究生干部选拔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对研究生干部思想觉悟的培养有待加强

普遍观点认为研究生干部在奖学金评定、就业等方面有相对较大的优惠政策,因此存在研究生干部对自身职责认知的思想觉悟不高的现象。有些研究生干部背离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广大研究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的研究生干部三大职责,竞选研究生干部时为了评优评先、评奖学金,或是为了接近老师,搞好关系,或是为了满足自身虚荣心,在同学面前耀武扬威,或是为了丰富简历内容,为以后找工作筹备砝码等。明显的功利色彩和官僚意识是研究生干部思想觉悟不高的主要表现。

2研究生干部管理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研究生干部管理工作机制包括选拔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等。目前研究生干部在选拔过程中,往往重视学生的能力素质却忽略了其思想素质;在激励机制方面,欠缺一定的奖惩措施,如研究生低年级(通常指新生)与高年级之间进行纵向的对比,激励并督促高年级研究生干部有事做、用心做、热心做,防止“新官上任三把火”现象的出现。

3研究生干部的培养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

各个高校对研究生干部的培养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培训,但是培训内容表面多样化,实质仍然简单化和单调化,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性。通常在开学之初或者研究生干部走上学生工作岗位之初对其进行培训与管理,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则忽略了研究生干部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尤其是对待学生工作的热情的持续培养与提高。

4淘汰机制不够健全

研究生干部团体是一个优秀团体代表的,是一个实现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这就决定了其组织成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学习能力。业务能力不强可以通过学习和工作加强,但是没有很好的觉悟,不去学习而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也是对自身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淘汰制需要加入到研究生干部培养机制中来,对不合格、不学习、不进步的研究生干部应该给予辞退,对于研究生群体中表现突出的给予任命,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二“90后”研究生干部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作为研究生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学术界一向都是百家争鸣,尚未有一个能为大家所接受的定论。但综合起来可以用“甘于奉献、服务大局、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来进行概括总结[1]。

1甘于奉献

“90后”研究生干部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功底,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等相关内容,提升政治觉悟,明确研究生干部要为社会主义做奉献,要为党和国家做奉献,要为学校和集体做奉献,只有这样的奉献才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其次要有责任心、耐心和热情,明白研究生干部要坚持奉献。研究生干部是一项繁琐枯燥的工作,如果没有责任心和热情,那么很难做到坚持奉献。因此研究生干部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认识到正是同学们和老师的信任和支持,自己才能成为一名研究生干部。

2服从大局

“90后”研究生干部要有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研究生干部也应该本着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为广大研究生服务,这就要求研究生干部要牢固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服务意识,融入同学群体中,积极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在同学意见与政策之间找到最佳切入点,才能更好的为同学服务。此处还要有集体意识。作为研究生干部,负责的是众多研究生的集体事务,不再是个人的事务,因此考虑和处理问题都要从大局出发,集体利益为重,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要懂得取舍。

3勤于学习

只有勤于学习的研究生干部才能适应纷繁复杂的研究生工作,更好的为同学服务。作为一名研究生干部,其身份同样也是研究生,那么除了注重理论学习之外还要注重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研究生干部还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学习。

4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前沿阵地,要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因此研究生干部在提升自己思想觉悟水平、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做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三“90后”研究生干部的选拔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1“90后”研究生干部选拔存在的弊端

旧的选拔制度一般遵循“一锤定音”的原则,一次考核合格,将决定研究生班级组织本学年甚至整个研究生期间的任职,这样往往会造成任职的研究生干部形成有恃无恐的心理。在初任时尽心尽力,但是在漫长的研究生生涯中,对学生工作的熟悉导致其对研究生工作的懈怠,最终导致眼高手低,看似简单的研究生工作却做不到、做不好,影响了研究生管理的正常运行,此时寻找替代者为时已晚。

现行选拔体制中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博士研究生干部偏少,大部分都是硕士研究生干部[2]。这种现象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研究生干部在开展博士研究生工作的时候遇到层层阻力,首先便是对博士研究生群体的了解不多导致的工作开展困难,其次便是在制定管理政策时不能设身处地考虑博士研究生的具体问题导致的政策施行困难甚至施行不通。另一个问题是博士研究生本身也不能得到很好地锻炼与提升,最终导致博士研究生只顾学术而忽略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巨人,而是各方面综合能力突出的人才这样一个事实。

2研究生干部选拔的新思路

选拔制度在重视研究生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对研究生思想觉悟和学习能力的考察。

(1)研究生干部的选拔首先是对思想觉悟水平的考核。研究生干部不同于一般研究生,因为其在管理自己学业,服务自己的同时,还必须为大家服务,管理更多的研究生,起到研究生自我管理的作用。那么,思想觉悟水平便成为衡量一个研究生干部是否能够担当以及是否能够持续担当研究生管理者的职务的标准。一个思想觉悟高的研究生干部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能够做好充分的权衡,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之间找到折中的办法,同时在持续不断的重复的研究生工作中也能表现出其持之以恒、不懈怠、热情高涨的态度,这无疑都是新形势下研究生干部所缺乏的重要的优良品质。

(2)其次是学习能力,当然这里的学习能力主要侧重在学生工作管理、学生问题的解决、沟通桥梁的积极构建、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的社会。停滞不前,有坐吃山空的思想肯定会被淘汰。没有学生工作经验的候选人需要进行研究生干部工作的培训才能上岗,但是一个有学生工作经验、品学兼优研究生干部同样需要对新环境中各项事务处理的学习与掌握,这也就凸显了一个研究生干部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四90后研究生干部的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1研究生干部培养机制存在的弊端

现行研究生干部培养存在的弊端主要是缺乏对研究生干部思想觉悟水平的提高、研究生干部工作机制不完善、对研究生干部的培养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淘汰机制不够健全。此外研究生干部的培养还存在非持续性培养,培养内容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

2研究生干部培养的新思路

研究生干部的培养,是研究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研究生干部的培养决定着研究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研究生干部自身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研究生干部培养方面需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长期性、淘汰制的培养机制。

第一,需要注重对研究生干部思想觉悟的培养。思想是组织建设的基石[3]。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应该着重依靠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竞争机制。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学院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生干部选拔、任职、考核与激励制度,这样可以使研究生干部有规可循、有规必循、违规必罚,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客观性集体;文化建设方面,优秀的文化建设可以使团体成员获得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积极建设研究生干部团体文化,如特色活动,特色制度等都可以使研究生干部找到自己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不同,找到自己组织在众多组织中的特色,从而获得认同感和自豪感;以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常处于被动状态[4]。竞争机制是一个重要的机制,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同样在研究生干部组织中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所有的研究生干部在竞争中积极寻找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不断改善自己、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必然是其所服务研究生的反馈,将群众意见作为研究生干部的评定内容对研究生干部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样是一种激励。

第二,需要完善研究生干部的工作机制。在新形势下,孤军奋战已然成为过去时,团队合作才能百战不殆。在建立良好的选拔机制、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小组工作制是一个不错而且需要推广的工作机制。现行工作模式中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端是低年级研究生干部不参与高年级研究生干部的工作。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工作经验断层问题,如研究生三年级的就业工作中,低年级是不参与的,当低年级研究生干部到了研究生三年级之后对就业方面的相关工作还是知之甚少,这个时候再需要辅导员的一一指导就造成了工作量无形之中增大。当然这期间也有各种经验交流会,但是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内,低年级研究生干部是无法深入领会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的。新的工作模式———小组工作制倡导工作分类、人员整合。以党务工作为例,党务工作中,党员发展和组织生活以研究生一、二年级研究生干部为主、研究生三年级为辅,低年级研究生干部主要负责,高年级研究生干部负责配合与指导;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移则以研究生三年级为主、研究生一、二年级研究生干部为辅,高年级研究生干部主要负责,低年级研究生干部负责配合并全程参与。这样的小组工作模式的优势在于高低年级之间薪火时时相传,低年级研究生干部可以自主办公,学院领导老师垂拱而治。在根本上减少了整体的工作量,解决了高低年级之间经验分享断层的问题,制度上进行了整体的更新,运行机制更加灵活多变,富有生机。

第三,完善研究生干部培养的规划性和系统性。研究生干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于研究生干部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规划,对研究生干部的培养方式也应多元化、实质化。例如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可以在实践中提高研究生干部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表现能力,等等,研究生干部只有真正地融入其中,而不是简单地讲课说教,才能体会到并获得研究生干部所需要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2012年开始创办的“新精英”研究生干部训练营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新精英”研究生干部训练营主要针对新生研究生干部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生干部培训。在身体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新闻宣传能力、心里辅导能力等各个方面对研究生干部进行长期的、综合的训练,其培训内容的多元化、培训时间的长期化、研究生干部参与的充分性均使其培训取得了优异的效果。经过一年的集中训练,研究生干部切实获得了自身不足的各项能力,在学生事务中锻炼了自己,同时提升了自己。

第四,建立健全淘汰机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不变的法则。摒弃选拔制度中“一锤定音”的原则,设置长期考核制度与淘汰制度。在研究生干部履行职责过程中,定期对其进行各项考核,考核不合格给予一次学习机会,学习期满若仍然不合格,给予辞退处理,并另聘新的研究生干部。

研究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是高校研究生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要深入分析现行研究生干部选拔、培养等机制存在的弊端的,制定一系列研究生干部选拔与培养的新理论,包括对研究生干部思想政治觉悟水平提高、完善研究生干部工作机制、完善研究生干部长期性系统性的培养规划和建立健全研究生干部考核淘汰机制。

参考文献

[1]孔德明.浅议研究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J].传承,2009(1).

[2]谢晓锐.高校研究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12(21).

[3]赵学功,余盈,李毅.高校研究生干部组织建设的探索[J].科教导刊,2014(1).

[4]段鹏飞.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猜你喜欢

选拔探索培养
高校辅导员选拔班干部的策略研究
小学体育训练队工作浅析
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与经济发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