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以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

2016-07-05陈东华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表达方式科学探究训练

陈东华

【摘要】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结束时的绝大多数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这是分目标第一部分“科学探究”中的一句话。“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意味着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学生表达探究结果的方式,而是要鼓励他们百花齐放,用他们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也就是说,不管科学探究的结果与水平如何,教师更应该是关注学生是不是运用了自己最擅长的方法表达探究结果。

【关键词】表达方式 科学探究 训练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文字等途径表达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每一个科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是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也要用规范的表达方式,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画图等多方面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科学中的一些概念、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一、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表达方式,开展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优化科学探究活动效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1、 收集数据:研究主要采用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第一组数据为:学生依照教师提供的表达方式来进行学习所取得的效果;第二组数据为: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的效果。其中,第一组数据来源于以往学生的实验报告书,第二组数据来源于今年3月份的一次活动调查。(活动内容为:学生对“时间”单元的学习小结)

2、 数据统计与分析:

分析:在以上的课题中,教师组织学生先通过画图设计,然后再进行实验,最后由学生在实验报告书中进行小结或写感想。例如:在《保护鸡蛋》这一课中,全部学生先进行画图设计,然后根据方案,做出实物(鸡蛋保护器),最后测试的时候,有73%的鸡蛋完好无缺。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采用画图、表格等方式会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学生会从实验中收集相关的数据,然后根据数据找到较为正确的结论或感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比较重要。

分析:从表中可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的表达方式有小品表演的形式,占调查人数的56.0%,也就是说他们有相当多的会喜欢用肢体动作配合语言文字来表达探究的结果,采用的是较为活泼的形式,说明学生比较习惯于用直观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这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在表中,有22.2%的学生会采用比较传统的读书方式,有部分学生自己制作道具来进行学习,这说明学生的各自表达方式的不同。在调查中,有77.8%的学生采用团体合作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这也说明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加强。而表达的内容中有66.7%的学生会利用课外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这意味着学生已不单单满足于课本内的知识,或者说,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查阅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让自己的表达更有说服力。

三、教育感想与育人建议

在研究这个课题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学生的积极性在不断地提高,为了在交流中让其他的同学明白,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知识点,例如会上网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道具、询问教师、合演排练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课外知识面也大大拓展了。可以说,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调查记录表上,发现学生采用较多的是小品、道具等手段,显示学生比较习惯用一种相对活泼的形式,来表达对知识的理解。这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当然这也是小学生较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应该鼓励、保护他们这种积极性,然后在这基础上,帮助他们采用更多的、更丰富的手段去完善自身的表达能力。

育人建议:在平时的实验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图表设计、表格归纳等练习,强化学生的总结、归纳意识和能力,懂得采用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去表达探究结果。学完一个单元知识后,教师可以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进行汇报小结,至于表达方式,可让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用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掌握的知识。学生通过平时的锻炼,他们的归纳、表达手段逐渐丰富,他们会自觉地利用自身掌握的方式,结合特长,把学到的知识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课堂气氛相当活泼,学生的兴趣就相当高了。通过“平时训练---单元表达---继续强化训练”这样的锻炼,学生的表达水平會逐渐增强,到了一定阶段,教师甚至可以完全不加指导,学生也会懂得如何去把一件事、一种探究结果来表达清楚,从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表达方式科学探究训练
将感悟能力培养植根于有效的阅读活动中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图案的艺术表达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