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作文教学应具备的三种意识

2016-07-05张浩波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学意识作文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阅读、口语交际等教学成果的综合运用,也是反映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窗口与展示教育生命的重要平台;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业水平关系密切,在升学考试中占比重较大;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作文是学生展现自我存在,获得生命认可的重要形式。”中学是学生跨过少年朝代进入渐次成熟的青年时代的重要关口,这一阶段作文学业的体验直接影响着人的成长与成材。然而,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师的作文效能的发挥与学生作文学业水平的切实提高,值得深切反映与认真对待。

一、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表达,轻育人。尽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的基本属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工具理性充斥世界的當下,无论是教育工作者、家长还是学生,并未充分尊重语文课程的这一属性,而是将其扭曲、转换,以服务于自己意识认可的语文课程性质,其中语文教师因其专业性、主导性等原因而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尤其突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以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作为基本评测点,忽略作文思想内容方面。在教师此类作文取向的影响下,学生作文的假话、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空立意、伪灵魂也就成了必然;把人培养成独立自由的人则成为空话。

(2)重模式,轻能力。作文教学的工具理性,使教师选择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模式呈现给学生,希望学生在死记硬背后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然而这必然导致作文教学的僵化与作文活动的固化,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自主思考等学生作为自主的人核心特性大都被忽略、窒息。学生作文要么千人一面,要么只是没有自我思想的词句的堆砌。当然部分学生在套用熟悉的作文模式时其作文可能看似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不错,但在“作文宝典”不起作用时则表现则让人大跌眼镜。这是学生写作能力匮乏的真实表现。

(3)重书面,轻口头。重书面是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以历史的惯性影响着众多当代语文教师对作文语言形式的选择和家长与社会对作文语文类型的认识,甚至它以文化的形式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影响着学生。新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内容的设计时,非常注意将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就是充分认识到表达的这两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正确处理口头与书面表达两者的关系,一味地重文轻语,其结果可能是书面表达时文采斐然、条理清晰,口头表达时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

(4)重课堂,轻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如文学一样,源于生活本身。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先从外在的客观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再在头脑中加工处理,最后再运用语文文字将之表达出来。没有“生活”这个源头,学生作文便只能苦思冥想、闭门造车,其所写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这也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5)重指导,轻讲评。中学生作文完整流程的作文前的指导、作文、作文后的讲评的三个环节,既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也存在逻辑上的前后关系,并且组成了一个既相对封闭又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逻辑环。即从一次作文来看,是个封闭的环,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上看,是个开放的环。作为一个环,无论是从其开放性,还是从其封闭性上看,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存在薄弱之处,则会影响环的整体功能。作文前指导的操作性更强、经济适用性更高、更能体现教师的知识权威,教师往往选择作文前的指导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而忽略经济适用性更低、操作更为复杂,更能反映学生优缺点的作文后讲评。

(6)重范文,轻下水。尽管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术业有专攻,师不一定贤于弟子,但师言传身教与教学相长的原则告诉我们,教师的合理师范能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引领、示范、激励作用。然而教师在参加工作后其社会性质的变化,使其离学生时代的作文甚至是写作活动渐行渐远,写作可能成为其在学生面前的一个弱项,且写作费时费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能选择相对安全的范文。教师写不出引领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下水文,这也是中考高满文作文被追捧的原因之一。

二、中学作文教学应具备的三种意识

基于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学作文教学应具备三种意识,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上问题,为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提升提供知识、技能、情感、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1)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叶圣陶说过,口头的为语,书面的为文,口头的加书面的就是语文。语文就是语言,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尽管此类说法有泛化语文的嫌疑,但也很好地说明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征。新课程标准倡导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就包括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作文课程。囿于传统作文教材的编排方式,作文教材大都为合编型教材,即作文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混编在一起,其独立性与系统性不突出,在没有经过教师的二次开发的情况下,其对学生作文学习的指引作用不充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整个学期,甚至以整个学段为范围,对作文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并使之成为一个与阅读、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甚至与相关学校课程互生的完整、有梯度、系统的课程体系。

(2)过程指导意识。如前所述,作文活动是个相对封闭的完整圆环,作文前的指导是起点,学生作文是中间环节,作文后的点评与修改是其暂时的终点。教师对学生作文学习的指导,应贯穿于整个作文过程体现为作文前参与学生对写作素材的选择、对主题的提炼、对文章结构的设计等;学生作文时要参与其遣词造句和各项的修改;作文后参与学生对作文的点评和再修改。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作文的全过程,要求语文教师把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与学生的写作实践进行面对面的碰撞,在学生的思维上产生影响。

(3)学生主体意识。作文作为写作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学生表现自己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而人的生命存在的最核心的要素是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意识与意志。尊重学生这一独特的生命个体的主体特性,鼓励、倡导学生选用多样的写作模式,允许别具匠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质疑精神,发展独立精神和养成自由思想,进而培养独立的人格。

尽管作文教学是教学生学习写作,但其目的不仅要传授写作知识,还要呵护学生个性,发展其思维,尊重其文化,在现代课程观的指引下发展具有主体意识的现代人。

作者简介:

张浩波,(1971.11),男,江西余干人,余干县管枥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管枥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意识作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在多解中学创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