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6-07-05陈建华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陈建华

摘 要:在生物课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积极参与实验活动,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精神

在新的初中生物课标,要求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打牢创新的基础,通过参与实践实验活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提高生物学习动力,培养创新精神

要在初中生物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要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了对生物课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才能在日常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养成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就要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去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例如,在学习植物花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时,创设和运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园艺博览会的花卉展览的视频,让学生们观看到多种多样植物的花卉,增强学生对花卉的喜爱和兴趣。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花进行细心观察,或者在全班选举最美的花朵进行展示。之后让学生把所有花朵进行比较,看一看各种各样花朵的结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植物的花的结构应该有哪几部分?花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等问题。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花的结构的验证活动,变成了对花的结构的观察、研究和探索活动。此时,教师可以再给学生安排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花的资料或制作标本,进一步加深和拓展对花的认识。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知识,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加强基本知识学习,打牢创新基础

创新的基础是知识,在生物课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才能打牢创新的基础。通过许多科学家的成功事例表明,一个人要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在生物课的学习中要经常使用显微镜,在全面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方法之后,才能在实验操作中找出更快捷方便的操作使用方法和改进显微镜的使用建议。如果学生连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方法都不会,也就是学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又何谈创新,即使进行一些创新也是低水平的创新。进行生物课教学不能要把学生的知识学习局限于课本之内,这样就使学生的视野受到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的根基就会受到削弱。因此,教师进行生物学教学,必须要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超越教材,要能够从生物课内向课外世界延伸,甚至要向其他学科延伸拓展,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以增强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需要广泛地从阅读中汲取知识,从实践中认识自然和社会,进行广博的知识素养积累。特别是在各自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相互推动发展的当今趋势下,丰富拓展学生的综合知识面,全面提高生物基础知识和生物实验探究的基本技能,才能打牢学生创新发展的基础。

三、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技能

由于生物课的实验性比较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就要高度重视生物课实验教学的作用。由于生物课实验性比较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在充分掌握生物课的内容后,让学生把课本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生物课本中,特别注重对生物课进行探究性实验,从而有效提高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设计的生物实验方案加以指导,使学生在做生物实验的过程,真正领悟生物科学探究的奥秘,在生物探究实验中掌握方法技能。在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将所学生物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到生物实验操作中,就要注重发挥学生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内容和操作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技能。例如,在实验中鼓励学生自主制作实验标本、制作生物实验的模型等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验内容,敢于挑战经典实验。例如,在进行“观察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实验时,如果按照课本方法进行实验,常会碰到小鱼跳动问题,为提高观察效果,学生将鱼尾鳍割下,将鱼尾鳍沾些水,再用手按着鱼尾鳍放在通光孔上观察,由于鳍上有水,其伸展性较好,血流非常明显,观察效果也很好。

四、注重自主探究学习,提升创新能力

人们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初中生物课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以问题和疑问为导向进行学习。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要敢于质疑、敢于对课本知识提出疑问。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去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动力,有了疑问也就有了创新思维的起始点,有了疑问才有创新的动力。教师在生物课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标要求,设置教学疑问,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还要采用各种方法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或经典知识大胆质疑,从而引导学生去进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了蒸腾作用的原理后,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为什么植物能在夏天炎热中午不能被晒死?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森林能够调节自然界的气候?为什么在植物的蒸腾作用中水却是往植物的高处流动?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经常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有关内容或疑问,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相互受到启发。例如,在讨论中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森林附近经常下雨?学生在探究答案过程中,能有力促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爱好和兴趣,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从实践实验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于玲.初中生物新课程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2]王丽娜.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學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2012.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