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7-05黄斌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问题对策

黄斌

摘 要: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教学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而当前在我国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对目前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应用对策。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管理类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1引言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很早就开始应用与管理学的课程教学当中,管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最早来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哈佛商学院在成立之初就开始积极的将案例教学法在学院中应用推广,并于1920年,成立了专门的案例研发中心,并且在1921年专门出版了案例專辑,使得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授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已经运用成熟并不断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案例教学法逐步由哈佛向其他院校进行推广。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案例教学法开始由美国传输到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并被这些国家的商学院教学所普遍采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案例教学法开始传入到中国,案例教学法以其实践性较强与理论结合较为密切等一系列优点,被我国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所普遍采用。

2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

2.1角色定位

师生角色有效分工是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关键点之一,学生应当在案例教学法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在其中充分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笔者对案例教学法实际应用的调查,在很多实用案例教学法应用案例中,都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角色错位现象,教师称为案例教学法中的主体讲授者而学生称为被动接受者。很多教师没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授分析的较多,而学生参与的相对较少。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大学规模正在扩大,有限的教学资源往往要分给更多的学生,导致班级的人数较多,在很多情况下要合班授课,案例教学法开展难以有效的对课堂秩序进行把控。目前我国大学生实习的机会相对较少,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工作经验,因而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往往难以做到全面细致,因而很多情况下这部分工作由教师代劳了,很多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和谐的场面,会对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出于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考虑教师很多时候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都出现了角色的混乱,由于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关键点没有把握住,用走了样因而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2教学案例陈旧

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很多教师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案例都较为陈旧,且较为严重的脱离了我国目前企业的实际。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多数是上个世纪的案例,目前企业所面临的形式以及管理的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采用上个世纪的案例显然不合时宜。其次,我国本土的企业与西方企业在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和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国外的这些案例很多与我国企业现实情况不符甚至是南辕北辙。即使有些教师选择了本国的案例也只是本国较大企业较少的成功的案例,比如经常使用到的海尔企业的案例,对于较小企业或者是不知名的企业所涉及的案例则较少。美国是管理学的发祥地,他们的管理理念相对较为成熟,这也是目前整个中国管理学界所公认的,所以在选择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教师一致选择了国外的案例作为标板。此外还和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是否准备充分是否对教学充分重视有着极大的关系。缺乏较为实用新颖的教学案例是目前管理学教学法应用的一个很大的障碍,这会导致学生在参与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所讨论的深度不够,也无法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额能力,因而会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形成较为实质的阻碍,案例不佳会导致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高校的管理课程类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案例应该是真实的发生的实例,是针对企业管理问题的客观的描述,绝对不能够是虚构的。

2.3评价机制不健全

案例教学法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时地对学生在案例教学法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是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重要保障性措施。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环节当中,很多的教师却忽视了这一重要的环节,没有及时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或者是评价的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常情况下,有着丰富课堂授课经验的教师会对学生对案例的讨论看法以鼓励为主,并不对其观点做优劣的评价,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具有清晰的思路,思维要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的矛盾,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从哪些角度来看待了问题,因而使得学生具有一定的成就感。

3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应用的对策

3.1正确定位各自角色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做法是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积极的鼓励学生开拓思路积极的发言,不断的提出新的思想和思路来对案例进行评价,作为教师应当组织好讨论使得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充分体现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要让课堂称为学生展现自身才华的地方。在对案例教学法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要始终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案例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在案例教学中做到引导的角色,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认真听取每位同学的发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评价掌控好整个讨论的分为,每个学生都有参加讨论的机会,要控制讨论的范围尽量不偏离主题,在讨论结束之后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积极的评价。作为学生自身来讲需要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树立主人翁的意识,通过仔细对案例进行分析来获取相关的信息,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课前应当积极的准备,课上要积极的发言。

3.2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在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晓案例对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因而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前提。一个好的教学案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否则案例教学法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好的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是案例主题是一个,且案例的选择应该尽量在三年以内,即案例的选择应该注重时效性,这是由企业管理发展趋势决定的。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与企业的管理都在发生着变化,对于企业的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所选择的案例比较陈旧,那么对其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就大打折扣,也无法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表明了我国企业的管理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因而在进行实际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多选择一些国内企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这样的话更加贴切学生日后的工作实践,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3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案例教学法还有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参与情况的反馈和评价,这种考察方法与传统的单纯考查学生知识点的考查方法具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不积极的改善传统的评价方法利用评价的自然导向作用来积极的引导学生,那么传统的评价机制下学生仍然会延续传统的学习方式,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使得案例教学法难以持续下去。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可以用于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学生在平时预习的过程中注意对案例知识资料的搜集和发言的准备,而不能只是将其局限于期末的考试。评价的指标应当包括资料的搜集能力、口头的表达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未来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提高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4结语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当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注意了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点,案例教学法就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管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与选择、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只有注重了这三个方面才能够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2]陈富生,邹国良,汪小平.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02)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