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本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2016-07-05桂新苗刘晓燕毛国宁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考核

桂新苗 刘晓燕 毛国宁

摘 要:在大學语文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寻找一条适应三本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功能。《大学语文》课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更重要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综合知识。大学语文是一门培养民族学语文教学正是力求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讲授,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一种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深沉的人文气质以及这种内涵所外化的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那麽,对于三本院校来说,它的教学模式是否可以走一条创新之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下。目前大学语文在教学中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语文教材的不足

我国大学语文版本众多,不少教材编写质量低,选文标准较低,所选篇目并非是经过精挑细选。相当多的编写人员对大学语文课的思考不够深入,对教材所要达到的和落实的目标缺乏细致的探究和规划,以致所编写的教材的内在系统性不强。不同主题和单元之间,同一主题和单元内选文之间缺乏相关的内在联系。另外由于编写人员较少考虑高中语文和大学语文的衔接关系,以及在高中语文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造成不少大学语文教材选文和高中语文教材选材重复率较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学语文教材选文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差异、层次差异、地域差异和大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倡分专业、分层次、分地域、分类别编写大学语文教材。当然,无论采用分专业编选、分层次编选、分地域编选、分类别编选中的哪种编选方式,另外三种编选方式的影响都不能回避。或许我们应该在选取一种编选方式为主的情况下,兼容到其他三个方面。在此种情况下,对于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编选改革的问题应尽可能地做到因势利导,贴近学生的需求。

二、课时严重不足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目前很多学校所设置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目前很多三本院校所设置的36个课时,就是选取一部分都讲不完,更别提完成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了。尽管大部分高校的语文课为必修,但语文课的课时和学分均比较少。如南昌航空大学的大学语文课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或下学期,一共24个学时,共1.5个学分。这也是目前高校开设语文课的普遍情况,即课程时长一般为一个学期,学分为1.5-2个。与此同时,大部分高校英语课则开课4个学期,课时至少200个,是语文课的10倍,且学分超过12个,比大学语文多出了一大截。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于大学语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高等院校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至今,对于大学语文课的性质、任务等问题一直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关于大学语文课的定位一直比较模糊。基础课、公共课、选修课……各持所见;“补课说”、“工具说”、“人文说”……各执一说。二是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语文课功能的发挥,给人是由于以往很多院校一直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有的院校虽然开设了,但分配给大学语文课的课时很少,致使这门课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思维品质改善和审美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巨大作用没有显现出来。事实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一些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平时成绩的评定无统一尺度。目前各院校大学语文类课程考核方法基本如下:大学语文总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一般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40%,平时考核的方式和内容都比较随意,大部分院校主要根据学生出席或课堂表现情况酌情给分,也有一些高校根据平时出勤和作业完成情况给分。这样的考核方法自然有其优越性,但缺陷也非常明显,在这样无尺度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出于同情或其他原因,对学生的评分相差无几,而且分值普遍偏高。

“大学语文”应该考什么、怎么考,能充分体现自己的教学目的。个人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把“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具体化,这个基础上提出考核方向及内容分布比例:考核指向目标,结合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确定考核的具体内容与方式。实际上由于对教学目的概述粗略致使很多教学单位在“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和“教材”之间的诠释上有脱节,进而在考核这个环节上只好“因循守旧”,搬“高中语文”的考核办法以至“失之毫厘”。因此有必要将“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具体化,并明确课程的考核指向目标。一方面“大学语文”的阅读、理解、欣赏、表达四个能力相成,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因此考核时都应给予重视,考核内容的比例应大致相当。另一方面:既然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考核也要着重于学生的能力水平,试题不宜在教材中有现成标准的答案,试不宜采取闭卷的方式,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完成。

作者简介:

桂新苗(1981.8—),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中文系教师,讲师,从事语言及应用语言研究。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考核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可怕的语文课
内部考核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