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象似性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再认识

2016-07-05王亚军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理据构词英语词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皮而斯(Peirce)的“象似性”(iconicity)理论是对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Saussure)的流行了将近一世纪的“任意性”学说的巨大挑战与补充,且这一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接受和认可。皮而斯于19世纪末就提出了符号三分法:象似符(icon)、标记符(symbol)、代码符(index),首先使用了“icon”一词并用“iconicity”来指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自然关系,即语言的象似性/理据性。他认为每种语言的语法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所谓象似性,是指语言的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之间即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语言的形式实质上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认知和体验的结果即语言具有理据性(motivation)[1]。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的逐步兴起,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的象似性理论也广泛被接受。在1946年,Householder统计发现语言中90%的词是有理据性的,即90%的词与其所指的事物之间存在着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内在联系。我国学者陆国强在1983年出版的《现代英语词汇学》中论述了构词的三个理据:拟声理据、语义理据、逻辑理据;汪榕培在1983年出版的《实用英语词汇学》中则从语音、构词、词源三个方面分析了构词的理据;而张韵裴在1986年出版的《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中亦列出了三种构词理据:语音、词形和语义,对英语构词理据作出了分析,证明英语单词在形成过程中确实并非纯属任意所为。我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王寅从语音、词形、结构方面阐释了什么是语言的象似性,考察了英语在句法结构上体现出来的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同时运用大量的实例,得出有较强说服力的结论,具有现实性指导意义。[2]在此,张喆认为:“他(王寅)所论述的部分象似性现象对于我们进行英汉对比、英语的教与学特别是对于记忆单词,掌握句法结构规律,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有重要参考意义。”[3]

二、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语言水平的高低,没有一定数量的词汇,就无法进行无障沟通交流。正如英语语言学家Wilkins(1978)所言:“不懂得语法,人们还是可以传递少量的信息,但是缺乏词汇,人们什么都不能表达。”[4]

事实上,长期以来,英语教师不辞辛劳地灌输词汇的发音、意义及用法,英语学习者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在阅读、听力及写作中所出问题均受词汇影响,因此,英语词汇学习的质量和数量依然是制约我国英语学习者各项英语技能发展提高的瓶颈。

教育部在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明确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實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其中重点强调所推荐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5]

三、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步骤

为了改变学生词汇学习动力不足、方法机械、效率低下的现状,本文提出语言象似性理论,结合象似性的基本原则及特点,以教学大纲为前提,剖析词汇并归类,帮助、引导学生利用课内课外时间不断扩大词汇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以现用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2册为研究语料,深入学习象似性及其系列理论,广泛阅读有关结构象似性及词序象似性等的高水平文章,参考《朗文常用英文词根词典》新东方《英语词缀词典》及《英语词根词典》等书目,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储备充足的语言材料及理论知识。

(2)依照结构象似性特点,分别从前缀、词根、后缀三方面、以字母为顺序进行提取、统计并逐个查阅例举其语义及语法功能;研究词序象似性的不同类别及其内在规律并总结。在此基础上,召集班级学生参与其中,申请微信群,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并指导,使其感悟到象似性的优越性,两两一组,利用业余时间分别完成2~3个词缀的剖析与整理,其余部分由项目组成员负责。

(3)核对修改并完善学生反馈的材料,以字母排列为顺序的词汇进行分析归类整理,探析其构成特点,挖掘其内在规律,编辑并打印成册,与学生共享劳动成果,欲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四、象似性理论指导的重要意义

象似性的提出给语言学习带来了一场革命,为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打开了新的思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教师的关注与青睐。

首先,词汇象似性的引入扭转了学生词汇学习中动力不足、方法机械、效率低下的尴尬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词汇学习中死记硬背的弊端,能够辅助提高学生的意识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创新思维。

其次,象似性原则的运用,也为我们进一步扩充词汇推开了另一扇门,提供了新的便捷途径,便于学习者找到词汇体系的规律性,进行心理识别,具有认知上的有效性,使其能够对所学词汇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更牢固地记忆生词、扩大词汇量、对词语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词汇学习的效率,便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习得词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现了人类认知和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更好地从意义这一层面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并通过现象看语言本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应用及表达能力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

由此可见,对于象似性在词汇方面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对语言学习者的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与启发。

参考文献:

[1]Ungerer, F&H.J. &H .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251.

[2]关永平.英语的象似性及其语言认知意义[M].2001(4):3.

[3]陈宇兰.论象似性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153.

[4]Wilkins D 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 Edward Arnold.1978.

[5]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

作者简介:

王亚军,女,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

项目资助: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6JK1354)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理据构词英语词汇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标点符号产生的认知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