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信用证业务中进口商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2016-07-05焦敏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用证信用风险国际贸易

焦敏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对外经济的量越来越大,国际结算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贸易的三种结算方式中,信用证由于以银行信用替代了商业信用,而具有汇款、托收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是国际结算具有的国际性、融资性、专业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国际结算业务的高度风险性,涉及国家风险、政策及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结算风险、欺诈风险等,对于银行来说,如何把握机遇,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是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信用证是开证行以自己的信用作出的付款保证,即在信用证方式下,开证行自开立信用证之时起即不可撤销的承担承付责任。当进口商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付款责任时,只要出口商提交的是相符交单,开证行必须承担付款责任,因此开证行面临较大的风险是进口商信用风险。开证行需要密切关注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应从前、中、后台多个维度,采取多种措施手段,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关键词:国际贸易;信用证;信用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我国外贸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结算业务中,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虽然手续繁琐、费用较高,但具有其他结算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结算方式,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电子信息的发展,信开信用证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目前基本上都是通过SWIFT系统开立的不可撤销信用证(SWIFT是“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 全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的英文简称,凡该协会的成员银行都有自己特定的SWIFT代码,即SWIFT CODE)。在国际贸易中,SWIFT信用证是加具密押的,通过SWIFT系统开立的信用证有着统一的格式,每一场次代表不同的含义。主要包括;信用证的种类、信用证号、开证日期、信用证效期效地、开证申请人、受益人、信用证金额、开证行、信用证兑用方式、付款行、最迟装运日期、货物描述、单据要求、附加条款、交单期限、保兑标志、开证行指示等。

通俗的来说,信用证是一种有条件的付款承诺,是一家银行(开证行)根据买方(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卖方(受益人)开立的、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的单据,即期或在一个可以确定的将来日期付款的书面承诺。按照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中的定义,信用证意指一项不可撤销的安排,无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该项安排构成开证行对相符交单予以承付的确定承诺(Credit means any arrangement, however named or described, that is irrevocable and thereby constitutes a definite undertaking of the issuing bank to honour a complying presentation.)。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来,信用证的内涵有以下几点:一、开证行负有第一性付款责任,只要规定的单据提交给开证行,并且構成相符交单,则开证行必须承付(根据UCP600中的定义,承付指:如果信用证为即期付款信用证,则即期付款;如果信用证为延期付款信用证,则承诺延期付款并在承诺到期日付款;如果信用证为承兑信用证,则承兑受益人开出的汇票并在汇票到期日付款);二、信用证与可能作为其开立基础的销售合同或其他合同是相互独立的交易,即使信用证中含有对此类合同的任何援引,银行也与该合同无关,且不受其约束;三、银行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单据可能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履约行为。

由于信用证是开证行以自己的信用作出的付款保证,即在信用证方式下,开证行自开立信用证之时起即不可撤销的承担承付责任。当进口商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付款责任时,只要出口商提交的是相符交单,开证行必须承担付款责任,因此开证行面临较大的风险是进口商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约定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之一。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进口商的付款能力与付款意愿对开证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信用风险的角度来看,付款能力体现的是进口商客观的财务状况,即在客观情况下进口商能够按时足额付款的能力;付款意愿是指进口商对按时足额付款的态度,在付款能力确定的情况下,进口商还可能因破产、无力偿付或因市场行情发生变化而拒绝付款赎单履行付款责任。

为规避信用风险,开证行应从前、中、后台多个维度,采取多种措施手段,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第一,受理开证业务时,应对开证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必要的审查,确定申请人在货物贸易监测系统中完成企业名录登记;且已在银行进行贸易融资评级授信;确定申请人贸易活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银行贸易融资政策;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书、基础贸易合同等开证资料,如申请书上有自相矛盾或不符合国家法律、国际惯例或损害银行权益和信誉条款的, 必须要求开证申请人修改。

第二,认真落实监管部门的“展业三原则”,做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贷款三查工作,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在贷前调查阶段,要密切关注企业财务状况,及时掌握申请人的资产、负债和流动资金状况,根据申请人的产品销售和市场行情,预测财务风险及其对申请人经营的影响;对于高规模负债,要引起严密的注意,定期审核公司的财务状况,加强对公司的财务审查,降低财务风险;从严调查贸易背景,对客户的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进行充分核查,掌握市场动态及商品的最新行情,防止进口商品价格过度偏离市场;属于管制或限制进口的商品,必须落实相关的许可证或批件。在贷中审查阶段,对开证基本要素、申请人主体资格、贸易目的、开证履约风险、敞口风险及担保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在贷后检查阶段,建立并完善贷后管理机制及贸易融资风险分类认定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贷后检查并进行风险分类,重点关注申请人货物进口报关情况、处置情况、以及申请人生产经营情况、资金回流情况,确保申请人履约付款,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

第三,严格落实保证金,报文发出之前保证金必须全额到位,差额保证金项下,银行应落实差额保证金敞口部分的有效担保;保证金账户专款专用,一证一户,只能用作信用证项下付款或归还相应信用证项下融资本息,不得挪用、串用、混用。

第四,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处理进口来单,对收到的进口来单,一定要仔细审核、妥善保管,如确认单据不符,应在国际惯例规定的时间内对外拒付,维护银行自身权益,避免因进口商接受不符单据却无力或无法付款时,开证行错失拒付时机而必须对外承付的风险;严格杜绝未付款/承兑而先行放单的行为,避免卷入贸易纠纷。

第五,建立审查审批量化指标体系。对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评估的过程当中需要建立量化的指标,并且配以一定的权重,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行业前景,技术优势、竞争能力,产品前景,企业信用等多种量化指标,通过模糊数学评价法、专家咨询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判模型合理评价申请人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结合实地考察的数据,提供真实可靠数据。

第六,建立风险评价体系。风险评价体系是在量化指标建立的基础之上,通过权重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过程,银行可以与经验丰富的评级公司合作,结合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对申请人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七,建立信贷业务责任认定制度。坚持“统一程序、划分权限、责任到人、客观公正”的原则。制定责任认定程序,严格按照风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规定,评价业务的真实风险程度;检查有关责任人是否执行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行规章制度,是否按照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规程办理业务;分析主客观原因,判断有关责任人的尽职程度,对于由于各责任人主观原因造成信贷风险的,要区分故意、不作为、过失,判断责任人是否尽职,并分别记录由此应承担责任的性质和大小;对各有关责任人由于主观原因而应承担的责任,做出书面结论,形成《信贷业务责任认定报告》。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开证行在国际结算业务当中,对于进口商的信用风险较大,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引发信用风险,诸如进口商的财务能力、盈利风险、企业的违约情况、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等都有可能引发信用风险,从而使开证行面临较大的损失。银行要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多角度防范业务的信用风险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强.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证业务中面临的风险及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2]康晓丽.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风险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国际结算业务风险详解.招商银行.

[4]ICC 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2007 Revision)《ICC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訂版)》.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莱商银行国际业务部)

猜你喜欢

信用证信用风险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