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动化管理策略在院前急救车辆中的实施

2016-07-05周振华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急救车院前急救管理策略

摘 要:目的:总结自动化管理措施应用于急救车辆管理工作中的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09月-2016年05月因患危重症于我院急诊科接受院前急救的78例患者,根据管理方案的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38例急救工作中接受常规管理措施,研究组40例则接受自动化管理措施,对两组管理质量客观比对。结果:实施两种管理方案后,对照组对本次工作满意度71.05%(27/38),研究组95.00%(38/40)(P<0.05)。结论:临床上对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需重视对急救车辆的自动化管理,通过提升急救工作整体水平,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急救效果。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救车;管理策略

危重患者急救工作中,急救车辆为不可或缺的医疗设备,同时还是提升急救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加以有效管理[1]。为总结自动化管理措施应用于急救车辆管理工作中的价值,本次筛选78例于2014年09月-2016年05月因患危重症于我院急诊科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对78例患者进行分组,院前急救管理工作中实施两组管理方案,期待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提升急救工作有效性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筛选2014年09月-2016年05月因患危重症于我院急诊科接受院前急救的78例患者,根据管理方案的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38例,性别比18(女):20(男),18岁至72岁,其均值(41.0±2.2)岁,本组急救工作中接受常规管理措施。研究组40例,性别比17(女):23(男),19岁至70岁,其均值(42.2±3.9)岁,本组急救工作中接受自动化管理措施,观察两组危重患者相关病例信息,其结果缺乏显著性(P>0.05)。

1.2管理方法

管理组38例急救工作中接受常规管理措施,包括药品准备、设备监管以及及时接诊等。

此外,研究组40例接受自动化管理措施:

OA系统主要作用是实现业务逻辑。以救护车辆管理为例,分析服务层设计流程。首先,需要调用各个医院系统中存储的患者信息,服务封装数据库端接口;然后设计相应的服务内容;最后利用各个基层医院的服务器承载相关信息。调用信息时应该把各个数据库的对接口制成同样的Web服务,它包括两种方法:get(String view,String sqls)和boolean save Person Inforations(String tables,String datum)。其中,get含有table Names和sqls两个参数,table Names主要用于存储患者信息,作为各个医院服务器上数据库的存储表;sqls用于查询语句,布尔类型为其返回值类型。boolean save Person Inforations(String tables,String datum)中tables表示数据库名,datum表示系统所需数据。这两种方法可以将患者信息数据保存到相应的医院分系统数据库中。通过办公自動化OA系统的构建,实现救护车营运管理、驾驶员行车及安全管理以及车辆的维护保养管理等急救专用车辆管理目标,有效规范院前急救行为。

1.3数据统计

选用软件版本SPSS20.0,以(x±s)代表文中相关计量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代表文中相关计数资料,对照两种管理措施应用质量,若结果有显著性,表明(P<0.05)。

1.4疗效标准

选择Likert表对入选对象满意度进行统计,涉及5个指标,计分1分至5分不等,总分介于5分至125分,单项计5分表示“非常满意”,4分表示“相对满意”,3分表示“满意”,2分表示“不满意”,1分表示“十分不满意”,满意度计算方法:(“非常满意”患者数+“相对满意”患者数+“满意”患者数)/入选患者数*100%[2]。

2 结果

2.1实施不同管理方案后两组满意度比对

实施两种管理方案后,对照组对本次工作满意度71.05%(27/38),研究组95.00%(38/40)(P<0.05),见表1。

2.2实施不同管理方案后两组单项工作评分比对

研究组40例患者在设备操作技能、急救技能、服务态度、出诊流程以及急救质量等方面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关键性环节之一,为提升患者急救水平,除了要对急救物品进行有效管理外,还要优化救护车管理流程,使急救车辆始终维持备用状态,从而提升急救患者转运工作有效性、及时性以及安全性,有助于提升急救工作成功率[3]。急救管理工作中,通过对救护车进行自动化管理,在确保车况的基础上,为患者争取更多急救时间。

此研究实施两种管理方案后,研究组对本次工作满意度95.00%(38/40),优于对照组71.05%(27/38),同时研究组在设备操作技能、急救技能、服务态度、出诊流程以及急救质量等方面的评分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除了要严格把握每一道急救流程外,还需要重视对急救车辆的自动化管理,通过优化管理程序,有助于提升急救工作整体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危重症患者满意度及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凌雨清,魏坚,刘汉兵. 院前急救车辆自动化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30:142-143.

[2]应旭旻.对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01:53-55.

[3]仇雷,余进.现代化院前急救一体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J].中国新通信,2015,22:57-58.

作者简介:

周振华,职称:汽车实习指导驾驶技师,职务:车辆管理科副科长,学历:大专,研究方向:急救车辆管理或急救车辆安全驾驶。

(作者单位:苏州市急救中心)

猜你喜欢

急救车院前急救管理策略
房建工程招标组织与合同管理策略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的应用探索
给急救车“让道”,为生命“保驾护航”
一次性PVC腕带在急救车封存管理中的应用
一次性锁在急救车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