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研究

2016-07-05傅艺澜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摘 要:满族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艺术形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舞蹈体系。要保护和发展这一独特的民族舞蹈艺术,一定要让满族舞蹈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一致,既可以促进满族舞蹈的发展,又可以为社会造福人民,实现满族舞蹈发展的文化和经济的双重价值。

关键词:满族舞蹈;传承;创新

一、满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满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满族的舞蹈也源远流长。尽管满洲形成的时间较晚,但他们的舞蹈形式和风格,却不是在近期内形成的。满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质朴而豪放,表现出了北方民族所特有的气质和风姿,也因而成为中国舞蹈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满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婚庆、佳节、喜庆、祝寿、出征和凯旋的日子,都要以歌舞助兴。满族舞蹈的种类较多,最为常见的有秧歌舞、萨满舞、莽式舞等。

1.秧歌舞

秧歌舞,又称扭大秧歌,是形成于清代中期的最为流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早期多在上元夜表演,它是由一出出故事组合而成的舞蹈队伍,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组合、拾玉镯组合、傻柱子组合等,人数几个至数十人不等,表演者各持尺许两圆木,敲击对舞。由男子三四人扮成妇女,三四人扮参军,及持伞灯者、卖膏药者作前导,以锣鼓伴奏。“舞毕乃歌,歌毕乃舞”,为歌舞分别表演。有徒步、高跷之分,舞者脚下绑三四尺高木棍,即称踩高跷,源于满族早期的狩猎生活,经发展演变后之秧歌舞龙灯、耍狮子、赶驴、跑旱船等与之同时表演。男女皆有并在街头游行演唱,一人于队伍前指挥,节奏由指挥者决定,若两秧歌相遇,则行抗肩礼。

2.萨满舞

萨满舞,是满族祭神的舞蹈。最初是指萨满教巫师在祭祀、驱邪、祛病等活动中的舞蹈。萨满一词原意即为因兴奋而狂舞者,后衍为萨满教巫师的称谓。萨满舞舞蹈时,巫师服装饰以兽骨、兽牙,所执抓鼓既是法器又是伴奏乐器,有的头戴鹿角帽、熊头帽或饰以鹰翎,动作也大抵模拟野兽或雄鹰。萨满舞虽有迷信的一面,但它对各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很大影响。这种舞蹈有的刚劲古朴,有的轻盈柔美,有的典雅庄重,也有的模仿神灵禽兽的动作,节奏鲜明,动作粗犷,既有满民族的尚武精神,也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其舞蹈的内容主要是歌颂满族祖先、英雄和神灵的功业神威。

3.莽式舞

莽式舞,是流行面很广的民间舞蹈。常见的形式是在宴会或集会时,由男女主人率先起舞,在场的人鼓掌、唱歌附和,随之翩翩起舞。舞蹈动作气势恢弘,节奏强烈,是满族先民捕鱼、织网、狩猎、射箭等经济活动和劳动生活的艺术再现。这种民间舞多在新岁和喜庆之日跳,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成双对舞,旁人拍手而歌,以击堂鼓伴奏。共九折十八式。九折9组动作,一为起式,二为摆水打鱼动作,三为穿针即织网动作,四为吉祥欢庆动作,五为单奔马即打猎动作,六为双奔马即出征动作,七为怪蟒出洞即龙舞动作,八为大小盘龙即龙戏水动作,九为大圆场,与四同。十八式即为18个舞蹈姿势,肩二式,走一式。并有“男莽式”、“女莽式”、“衬舞”等表演形式。

二、满族舞蹈的创新发展

1.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为振兴满族舞蹈,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忠实地继承民族民间传统,积极借鉴、吸收外来营养,依然是振兴满族舞蹈艺术的唯一出路,在这里首先是继承,到最基层,到群众中去,从民间流传的自娱性业余性舞蹈中,从有限的文字和形象资料中发掘民间舞蹈素材,去提炼加工舞蹈语言。然后才是创新,这是不可缺少的,原生状态的满族舞蹈,其四肢动作、步法、节奏、韵律都很古朴、简单,如不借鉴其他民族舞蹈语言以及外国舞蹈的精华为我所用,使之有较大幅度的形式转化和艺术升华,那也是难登艺术表演的大雅之堂的。

2.坚持民族性,注入时代感

民族性环境是创新的源泉。满族舞蹈是在满族人民生活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的一种舞蹈形式,是满族人民生活方式的一种形式,是满族人民民族精神凝聚力的一种表现。因此在创新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把握好满族环境,要保证从民族性角度丰富,完成对内容及价值体系的再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对满族舞蹈的创新。该创新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坚持以满族民族特色为前提,要在上述基础上对舞蹈造型、体态进行调整,实现舞蹈的改善。

时代性效果是创新的目的。在对满族舞蹈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人员需要依照时代性指标要求对满族舞蹈进行整改,让舞蹈符合当前大众的审美观,提升舞蹈的可欣赏性。例如在古代,舞者为了提升舞蹈的观赏效果,在传统莽势舞的基础上加入了马元素,舞者通过带面具表演骑射动作代替传统莽势舞中的击打动作,使莽势舞具有了时代特征,对莽势舞的创新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

三、结语

作为人体语言的舞蹈艺术,不同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都能够折射出其民族特有的神韵。对满族舞蹈的开掘保护、继承和发展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无论是满族民间舞蹈的创作还是舞台满族舞蹈的创作,都是对传统满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反思、继承和借鉴的结果,无不凝结着浓厚的满族历史文化的元素,无不是对满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姚泳全,胡博.改革开放以来满族舞蹈创作的类型与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6:85-89.

[2]肖雪.浅谈满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J].科技展望,2014,24:223.

[3]冯微.制约满族舞蹈傳承与发展因素的研究[J].文艺争鸣,2015,02:207-208.

[4]杨浩.满族民间舞的文化特点及成因[J].戏剧之家,2016,12:269.

作者简介:

傅艺澜(1989—),女,山西晋城人,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学专业。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