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婺州南宗”榉溪古村落的视觉生态协同发展研究

2016-07-05孔德时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

孔德时

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及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得到空前的重视,各类各具特色的古村落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但同时也不断暴露出其中的一些问题:如“重申报、轻保护”、“重旅游开发、轻文化保护”等等,导致古村落“大拆大建”的“建设开发性破坏”在延续等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对视觉生态协同发展做研究,促进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婺州南宗”榉溪村;视觉生态;协同发展

国内人文与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视觉文化研究,主要有两股力量,一是美术界的,二是美学与文学界的。后者承接的是文化研究的余脉,未能摆脱后现代玄学的影响,因此不在研究范围内。本文所研究的是美术界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视觉设计研究。在研究在学科视野上立足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特点,研究“婺州南宗”榉溪古村落有别于其它古村落的特性,对完善浙江地方文化品牌构建添砖加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市场化,一是以其带动地方文化的经济,二可增强软实力的建设,迎合十八大精神促进榉溪儒家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实践教育作用。

一、“婺州南宗”榉溪村

1.“婺州南宗”榉溪村概况

“婺州南宗”也称作“婺州南孔”,地址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旧时叫“桂川”。榉溪村是孔子后裔南方最大的聚居地之一,被称为“孔子第三圣地”。 “婺州南孔”仅8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有2万多人口,遍布于祖国东南各地。

2. “婺州南宗”的来源

根据《磐安县志》和明清《金华府志》、《永康县志》,以及《孔氏家族族谱》的记载,南宋建炎四年,也就是1130年,金兵占领了山东,兖州陷落,曲阜孔林遭受了兵祸。孔子第47代裔孙、大理寺评事孔若钧和他的哥哥孔若古、侄子孔端友、儿子孔端躬等,护送高宗皇帝赵构离开山东南渡。到了临安,孔若古、孔端友等前往衢州,后来定居在三衢西安菱湖,历史上称为“孔氏衢州南宗”。而孔若钧、孔端躬父子一家仍然护送高宗皇帝前往台州。到了台州章安镇后,他们辞别皇帝,想到三衢与孔端友会合。当他们经过榉溪时,孔若钧由于长时间爬山涉水,不胜劳累,不幸生病而逝。他的儿子孔端躬等,看看榉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觉得是天意,就在这里长期隐居,后人称为“婺州南宗”。

3.榉溪古村落现状

榉溪村村内保留着除山东曲埠孔庙、衢州孔庙之外的全国第三处孔氏家庙,村内的其它古建筑是基本上晚清时建造的,除家庙外还有18个“明堂”,意思是说十八座三合院四合院之类的大型建筑。每年清明节或孔子诞辰日村里都举行 “祭孔典礼”仪式,此仪式传承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同时在传统节假日非定期的举行一些象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戏班唱戏、“翻九楼”、“十八蝴蝶”、“踩高跷”、“三十六行”、“莲花落”等。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的大力扶持、结合生态旅游的发展,榉溪村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2006年5月,榉溪村孔氏家庙成为全国第6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榉溪村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2014年7月,榉溪儒家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对外开放;2014年12月,榉溪村成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

4.国内古村落现状概况

古村落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及丰富的文化遗存,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藏在深闺中的瑰宝”。在全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也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及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得到空前的重视,各类各具特色的古村落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但同时也不断暴露出其中的一些问题:如“重申报、轻保护”、“重旅游开发、轻文化保护”等等,导致古村落“大拆大建”的“建设开发性破坏”在延续等诸多问题的产生都有待政府机构与广大学者及国人的关注与解决。

二、视觉生态

1.视觉生态定义

视觉生态来源于21 世纪初流行的“绿视率”理论,该理论认为: 绿色在人的视野中达到25%时,人的感觉最为舒适。据统计,世界上长寿地区的“绿视率”均在15%以上,不难看出,绿视率与人的寿命是何等密切相关。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生态概念问题,即“视觉生态”问题。而本文的“视觉生态”在深度与广度上又有新的拓展,这里的视觉生态是指: 对更好的挖掘“婺州南宗”榉溪古村落的视觉传达符号元素设计推广、民俗活动文明的健康展现方式等研究。

2. “婺州南宗”榉溪古村落视觉生态存在的问题

“婺州南宗”榉溪古村落视觉生态呈现在公众面前仍杂乱无章,现代乡村的居住环境与适宜的乡村视觉生态环境尚存在较大差距。具体存在的问题有:

(1)榉溪古村落视觉设计元素混乱。在古村落文化建设前提下结合旅游开发的工作中,视觉展现内容设计的不协调。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没有统一的规划与设计,村落没有统一形象(LOGO);导向指示牌没有统一设计的风格、统一材质等;基本上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通过近些年发展的现阶段:虽然村内环境布局都有了规划,但视觉设计往往把各种视觉语言混搭在一起,视觉元素提取毫无依据性、没有提炼本村的历史文化特性尤其是孔氏文化的特性的传承问题。同时也出现原始古村落村貌被破坏,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视觉生态韵味因为暴力式的保护挖掘而不复存在。

(2)榉溪古村落村貌视觉美学要素不和谐。视觉美学要素中的线条、形態和质地是古村落视觉生态最重要的元素,但是榉溪古村落近些年建设中由于未能捕捉广大村民的审美心理,未能运用美学要素的表达为榉溪古村落设计赋予特有审美感情,使得原本朴素生态的榉溪古村落美学要素不复存在,出现了视觉生态的不和谐感。

(3)榉溪古村落村民俗活动开展缺少统筹安排、视觉展示内容有待斟酌。榉溪古村落每年举行的“祭孔典礼”仪式中,除了乐、歌、舞、礼四种仪式外,还结合了一些当地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由于随着长时间的发展,再加上活动创作比较自由不受外在条件的约束,导致内容上和视觉展示形式上都有改变,包括:服饰、配乐、化妆、言词等,其中不乏有一些低俗言行融入活动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取乐大众,这样的活动内容有悖于在社会文明建设。

三、“婺州南宗”榉溪古村落的视觉生态要素分析

营造“婺州南宗”榉溪古村落视觉生态过程中,要全面协调、处理好视觉生态的自然、人文、生产、生活等要素,使榉溪古村落新旧环境景观得以融合并发挥得恰到好处,在沉淀孔氏文化历史的同时抓住时代的脉搏,创造科学合理的视觉生态要素会使人得到一种在自然与传统历史景观中徜徉漫步的体验。

1.榉溪古村落视觉生态的自然要素

自然环境是榉溪古村落视觉生态设计中最基本的设计要素。榉溪村位于金华市东部偏南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面积大,有着天然氧吧的名誉,特别适合人类生存。在古建研究资深学者洪铁城教授的《沉浮榉溪》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村庄的平面形状因山水格局的限制,呈中腰粗、两端尖且往北微弯的饺子状。”这独特的形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视觉生态的自然要素。

2.榉溪古村落视觉生态的生活要素

特定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符合人民生活习惯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特有的生活场所。这种特有的场所视觉生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容密切相关。榉溪古村落民风淳朴年长者还依然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方式,大部分年轻力壮的村民怀揣梦想到大城市谋发展,这也是当前国内整个大环境下一个鲜活的写照,和其它的古村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也有部分有为年轻人回归村里为村里的发展做贡献。

3.榉溪古村落视觉生态的人文要素

孔氏文化在榉溪古村落源远流长,在这个特殊人文历史熏陶下的榉溪古村落,構建了别具一格人文环境。尊崇孔氏祖训“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务要读书明理”,践行务实的“善良、勤劳、孝顺、好学”的村训。村民都做到不忘祖本,与家人相处中秉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原则,并慎戒不幸再婚再嫁的子孙。而在个人修为方面,在功名和利益前做到勿嗜利忘义、管理公务时要秉持克己秉公的原则。

4.榉溪古村落视觉生态的民俗要素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地区或村落中由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大众生活文化。它起源于生活的心理需要,在特定的聚居群体、时代进程和地域空间中形成、扩大、演变,成为民众固定的精神与灵魂的信仰。村里民俗活动不定期的开展着,活动视觉展示形式相对以往都有较大的改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理念、新技术的与传统民俗活动紧密结合。这些都赋予榉溪古村落视觉生态多样化的特征及精神。

四、“婺州南宗”榉溪古村落的视觉生态协同发展的原则分析

1.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统一

自然生态是一个古村落赖以生存的基础,担负着古村落的认知功能,形成古村落的生活形态和文化本质,构成古村落印象,一个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古村落就背离了作为古村落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内涵。人文生态是本地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农民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乡土文化、风土民情和宗教信仰等。在进行乡村视觉生态开发设计时,要紧紧把握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生态,立足保护、传承与发展,使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得到有机统一,使视觉设计既有人文的历史厚重感,又有自然的秀丽感,而不是只重其一,有所偏废,最终导致不协调。

2.注重与生产生活的和谐

古村落建设包含物质形态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上要提高古村落的生活环境品质,营造良好的古村落人居环境; 精神文化上要展现与他们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价值与信仰等。

3.注重视觉形象与行为心理的协调

视觉形象的创造要具有显著的地域人文特征,形成特有的视觉识别码,这样有助于记忆与传播行为心理是对人的生存活动方式的反映,视觉形象要充分满足人们自身的各层面需求。这两者的协调,是由内而外的心理过程,即心理情感外化、投射为一定的视觉形象,进而通过由外而内的过程,让人的心理得到美的享受与熏陶,内外协调,心理与行为相辅相成,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以视觉生态观审视“婺州南宗”榉溪古村落建设,是一次从自然生态到人文生态、从视觉到心理、从生产到生活全方位的整体策划与设计,其设计实践必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提升古村落建设的科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洪铁城.沉浮榉溪——婺州南宗 第三圣地:建筑创作,2006.

[2]郑军德.村落更新应留住乡村特色——对浙江中部地区村落更新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4):105-108.

[3]施俊天.乡村景观色彩营造的提炼与置换[J].文艺争鸣,2010(14):134-136.

[4]毛靓,李桂文,何建清.农村乡土特色景观保护策略研究初探[J].小城镇建设,2008(8):49-52.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
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河北省对接京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研究
协同发展视角下的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浅谈区域发展协同机制的构建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智能电网技术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