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角度探析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

2016-07-05李炳权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战略决策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

摘 要:过去我们说中国人口众多,是非常有益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如今的人口老龄化不得不让我们担忧近即将消失的“人口红利”是否会一去不复返?还会有下一个“人口红利”吗?人口转变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就是通过浅析人口老龄化从不同角度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并进行总结,同时就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促进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战略决策

人口老龄化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同时开始加速,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而关系到人口转变带来的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人口红利问题也与人口老龄化息息相关,它们反过来又对经济稳定增长产生影响。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正确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之间的“共生共荣”,实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历史演变及趋势

1.从人口年龄结构看老龄化的演变

作为人口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时间的各年龄人口占总人口口的比重,它反映一定瞬间的人口总体特征。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0~14岁少儿人口比重不断下降,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比重不断攀升,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也呈现出了越来越高的趋势,老少比迅速扩大。所以从这些指标可以分析出,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口结构越来越老化。

2.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趋势

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和人口寿命的延长,中国人口结构逐渐老化,呈现出“来势猛、加速快、数量大、不平衡、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人口老龄化。一是总抚养负担逐渐下降,少儿抚养负担和老年抚养负担形成“剪刀差”。二是全国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显著,中国老龄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东、中、西部区际差异显著人口老龄化水平逐年上升且东部要比中西部更为明显。三是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象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

二、多角度浅析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投资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依旧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以后发放退休金和养老金的规模也会不断的增加。老龄化的负担增大会造成退休金、养老金、社会福利或保险基金等国家财政支出的快速上升,使得国家的财政负担更重了。另一方面,对于唤起养老机构活力,扶持和引导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养老与医疗、金融、文化等等相关产业的结合,让养老服务业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开发深度的产品和服务等等这些都需要政府以及社会的投资。

2.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储蓄

人口老龄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退了储蓄,由此引致资本积累的降低。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和斯彭格勒在研究这二者的关系后发现人们进入老年后随着工资收入的减少,储蓄的意愿也降低了。特别是退休使得人们的储蓄意愿降低,提前退休使得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储蓄下降幅度更大。因为中国老龄者的工资收入一贯较低,个人的储蓄意愿也不高,因而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总体储蓄水平降低。通货膨胀使得许多老年人储蓄不足,必须寻求子女的帮助来解决生活上的基本需求保障。

3.我国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红利

在人口红利时期内,人口年龄结构优势得到有效的利用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如果这种优势没有被利用,随着年龄结构继续转变,优势也不復存在,紧接着出现的将是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口红利优势已然不在,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力价格上升,社会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国外人口经济学家格兰特等人认为随着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对应人力资本减少,从而使一国的生产率下降;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系统会变得不堪重负;随着家庭人数变少,赡养日益衰老的老年人口的能力也降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和费用也在急速增加。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决策

1.推迟退休年龄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下,为了应对劳动力不足的局面,我们发现一些国家特别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发达国家开始上调退休年龄。美国的基础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但从2003年开始采用“小步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迟到67岁。韩国从2013年开始将退休年龄由60岁提高到61岁,之后每隔5年提高1岁,直到退休年龄达到65岁。国际上在划分人口年龄结构,将65岁及以上视为抚养人口,但是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退休年龄的延长,65岁以上69岁以下的低龄老年群体仍有可能参与经济活动而不是单纯作为被赡养的人口。延迟退休是人口的变化形势及其发展规律所决定了的。考虑到老年劳动者的生产力和创新力受限,推迟退休不仅要谨慎还要有边界意识即不可能无限延长,要有弹性,给潜在退休者选择的权利等。

2.放宽生育政策

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底部老龄化压力已经亟不可待。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了单独二胎政策后,结果单独二胎申请人数虽然稳定却低于预期,在中国面临如此低的出生率境况下,为顺应经济发展新趋势,使人口老年化压力有所缓解,同时也为中国制造业升级和产业转型争取更多时间,放开二胎刻不容缓。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放开二胎的几率在80%以上,这是对先前过于严谨人口政策作最后的补偿。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在短期内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效果可能不容乐观,但从长远来看,会改变我国目前及以后一段时间类的老年型人口结构的状况,青年人口的增加也将增加我国未来的劳动力人口,减轻我国老龄化加重的趋势。

四、结语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挑战同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机遇。我们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并能充分利用其正面效应如挖掘老年人的潜能,发挥老年人的“余热效应”等。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尚有时间去发展经济去把“蛋糕”做大,同时我们也要着手建立合理分配“蛋糕”的机制,要把发达国家或地区应对老龄化的经验引以为鉴,为正在加速的人口老龄化做出各种制度性的安排、劳动力和社会基础,使消退“人口红利”向“制度红利”转化,让老年人能够及时和充分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德文、蔡昉、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9)

[2]格兰特、霍伦斯: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老化[J].国外社会科学,2006(4)

[3]钟水映、李魁:中国人口红利评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2)

作者简介:

李炳权(1993—),男,汉族,湖北黄冈人,经济学硕士,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人口老龄化。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猜你喜欢

战略决策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中原突围是毛泽东的伟大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