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生产经营者合法规范运营

2016-07-05常春李鹏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产者食品安全

常春 李鹏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食品安全的风险不是靠提升观念就可以解决的,食品安全的维护需要社会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等多方面力量相互配合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本文首先阐述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内涵及意义,然后探讨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优化策略与食品生产经营者合法规范运营体制建设,以期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生产者;合法运营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空前的挑战。尤其是目前国内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快速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认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有助于实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和早处置。此外,还要对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加以规范和管理,尤其是要制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合法规范运营的机制加以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进而使食品从生产、销售等环节都保证健康安全,进而使得人们的生命健康权得以切实的保障。

1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内涵及意义

1.1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内涵

“风险交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科学文献中出现相关研究,后逐渐演变为一门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新兴科学。早期的风险交流主要是单向的信息传播或者宣传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告知、教育,因而存在信息反馈缺乏、忽略利益相关方关注等弊病。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一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機构应用指南》中明确指出,“风险交流是在风险分析全过程中,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企业、学术界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就某项风险、风险所涉及的因素和风险认知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的过程,内容包括风险评估结果的解释和风险管理决策的依据”。

1.2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意义

在食品风险管理决策过程中,风险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是有利于科学理解风险信息。公众直接面对各种专业信息,容易产生误解,出现过度反应或其他非理性态度和行为。作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重要环节,风险交流有助于公众科学理解风险信息,即利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问题,在风险评估专家、管理者、媒体及公众之间架起桥梁,弥合各方风险认知的差异;二是有利于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与施行。各利益相关方及时交换信息和意见,可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合理性;三是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通过公开风险危害程度、风险特征以及风险管理方案等风险交流信息,可以加强风险管理者和大众对风险认知的趋同度,增加公众对风险管理者的信任度。

2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优化策略

2.1确定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目标

风险交流旨在向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利益相关方沟通交换食品安全问题,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有被故意夸大的现象,有必要在风险交流工作中确定交流的目标,明确以政府为主导的风险交流机制,协调各部门的风险交流工作,明确各相关方在风险交流中的任务和目标。

2.2明确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策略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稳定的问题,有必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舆情干预策略,从法规制度建设、正面引导与回应、形成舆论强势以及建立互动机制等4方面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策略,实现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引导、控制、监督和管理。

2.3优化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流程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建立一个包括发现筛选、动态跟踪、分析研判、传递报送以及实施干预等5个关键步骤在内的工作流程,实现风险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动态跟踪,同时利用食品安全危害数据库和标准数据库,对风险信息进行认识、研究和甄别,最终实现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引导、控制、监督和管理,实现源头控制、正面回应和舆论强势,提高风险信息交流和危机处理能力。

2.4构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技术支撑体系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是基于食品安全、文化、传统等多学科为一体的工作,需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分析技术研究,构建食品行业、新闻传播、食品监管等领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咨询专家队伍,建成成熟高效的工作支持机制和支持机构,以保障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的顺利开展。

3食品生产经营者合法规范运营体制建设

3.1建立生产经营上的协治体制

生产经营上的协治体制,是指食品企业之间能够共同构建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确保食品安全管控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的协同治理体制。充分认识到该责任的重要性,要真正把食品安全作为企业的生命线、核心竞争力,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以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根基所在。惟有如此,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

3.2建立生产经营者合法规范运营机制

生产经营者合法规范运营机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撑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社会规范和内部规则,公平、公正地推行业务的机制。这里所说的合法规范运营中的“法规范”,并非仅限于狭义上的“法律”或者“法”,而是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法规范,还包括社会通常观念所认知的基本法则、条理等社会规范,以及相关领域、行业和企业自己制定的工作标准、规则和流程等,具有复合性、过程性、常规性和扩展性,也包括了处理应急性、偶然性和必然性事件所应遵循的规程。总之,这里强调的是在一定的秩序下,按照一定的标准、规则、步骤和程序,认真负责地从事食品生产经营。

4结论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的进一步修订,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但是仍然有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没能得以有效的处理,究其原因,还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没有得以较好的贯彻和执行,因此,要想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得以切实解决,就必须要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合法运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在执行和操作上的不足,而且在此基础上国家和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使食品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进而才能使得生产经营者获利的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和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魏益民,魏帅,郭波莉.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主要观点和方法[J].中国食品学报,2014.

[2]贾凡,张文胜.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与对策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

[3]杨建顺.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生产经营者合法规范运营[J].法学家,2014.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生产者食品安全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家禽福利的未来:生产者能期待什么?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一场大风带给生产者的思考
解读:在玉米生产者补贴背后
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