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瓦尔第的巴松管作品
——《e小调巴松协奏曲》(RV484) 及其音乐风格

2016-07-05四川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 2016年2期
关键词:巴松巴洛克协奏曲

杨 熔(四川音乐学院)

维瓦尔第的巴松管作品
——《e小调巴松协奏曲》(RV484) 及其音乐风格

杨 熔(四川音乐学院)

巴洛克时期巴松管的发展历程

巴松管,大约发明出现于17世纪,但其真正成为一种独奏乐器却是17世纪末至世纪的事情。在巴洛克时期管乐器中已经包含了古巴松管,经过历代音乐家和乐器制造家的不断完善,其音色越来越完美,音乐表现力也更加丰富。

在巴洛克时期巴松管发展的历程中,不能不提及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在巴洛克时代早期,巴松管是很少作为独奏乐器的,是维瓦尔第等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才使巴松管逐渐成为可以完成许多复杂技巧并且不逊于其他管乐器的独奏乐器。他一生为巴松管谱写了39首协奏曲,其中的大多数作品至今都被众多巴松演奏家广泛演奏。

巴洛克时期巴松管演奏风格的形成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风格华丽复杂。复调音乐也是古典音乐早期的一个重要形式。在文艺复兴时期向巴洛克时期过渡期间最早的著名作曲家是意大利人蒙特威尔第,但对于巴洛克音乐发展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亨德尔、巴赫以及维瓦尔第三位作曲家。巴洛克音乐突破了文艺复兴时期传统宗教音乐的秩序和纯真的表现,色彩更加丰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这个时期的音乐相比之前的音乐形式更加自由化,作曲家开始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致于音乐演奏的速度、力度变化在当时被相当看重,曲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而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西洋管弦乐器也在巴洛克时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配器更加多元化,加之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型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巴松管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中,它与拨弦古钢琴加上弦乐器的组合,主题素材鲜明,节奏更具动感,加上许多形形色色的华彩音型(如模进和技巧性经过句),这些都使得巴松管的音乐演奏更具特色。

巴洛克时期巴松管代表作:

1、AntonioVivaldi,wrote39 concerti for bassoon,37 of which exist in their entirety today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共为巴松管谱写39首协奏曲,其中37首被广泛演奏

2、Christoph Graupner, four bassoon concerti

克李斯托夫·格劳纳:四首巴松管协奏曲

3、Johann Wilhelm Hertel,Bassoon Concerto in a minor

约翰·赫特;《a小调协奏曲》

4、Georg Philipp Telemann,Sonata in F minor

乔治·泰勒曼:《F小调奏鸣曲》

5、.Johann Friedrich Fasch,severalbassoon concerti;the bestknown is in C major

约翰·弗里德里克·法施:多首巴松管协奏曲,以C大调协奏曲最为知名

6、Jan Dismas Zelenka, six trio sonatas for two oboes, bassoon and basso continuo

简·泽兰卡:六首为两只双簧管、一只巴松管谱写的三重奏及一首巴松管协奏曲

其中,维瓦尔第这位巴洛克中后期的作曲家出于对巴松管的喜爱,为巴松管创作了大量协奏曲。他的音乐与之前音乐家的作品相比显得更为随性而简练,音乐形式清晰而灵活、戏剧性对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音乐的节奏多变而又充满了强劲的动力。无论从创作年代上、作品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在巴洛克时期维瓦尔第在巴松管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的发掘上,贡献是无人能比的。这一切都使得维瓦尔第的音乐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对之后的作曲家、独奏家及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维瓦尔第《e小调巴松协奏曲》(RV484)

在巴洛克时期常运用乐节或者乐句(通常是“两段体”)以一唱一和的模式进行发展乐思,而维瓦尔第通常会将比标准长度的多一倍半的乐句,两句两句的结合在一起,构成整体性的“三段体”要素。在这首《e小调大管协奏曲》中,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三个乐章虽然有着统一的音乐思想,但每个乐章中作曲家采用了不同的节拍、速度、调性以及大管的不同演奏技巧,巧妙地给予了不同情感合理的安排。

第一乐章 Allegro poco 4/4 拍e小调

这是一个利都奈罗形式的乐章。乐队全奏的主题(利都奈罗)在整个乐章中重复出现了四次,中间穿插了三段大管乐器的独奏。在调性上,第一次完整的利都奈罗建立在主调上,即e小调;第二次出现在e小调的属关系调a小调上,并且这一次利都奈罗只是部分的重复;第三次是很特别的,首先这是一次较为完整的重复(一般完整的重复会出现在乐章的最后),其次特别之处在于这次的调性一开始在e小调的下属关系调上,即a小调上,而在后半段维瓦尔第把调性又回归到了主调e小调上,即一次重复过程中出现了两个调性;最后一次利都奈罗依旧在e小调上,但是没有像期待那样完整的重复而只是部分的再现。在这个乐章的创作手法上,主题利多奈罗是气息宽广,抒情优美的旋律,带有明显的忧伤情绪(所有乐句都是下行音型,在巴洛克时期是模仿人们叹息哭泣的一种表现手段)。(例1)

这个部分除了音型是下行之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连续的倚音的使用,这为之后音乐的发展也提供了素材。同时,在我们演奏时应根据作曲家的意图,把不同的情感演奏出来,开始的这两小节,都是为主题的出现做准备,我们演奏时就不要用很强的力度,和过分地强调(例2)

在弦乐队全奏的间隙,有三段大管的独奏,调性分别为 e、b、e小调。在创作的动机方面,第一段主要对利多奈罗第一部分进行了阐释,特别是一开始大管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旋律。第二段独奏,大管紧接着乐队全奏的短小动机,并围绕此素材来发展,也可以说是对利多奈罗第二部分进行了解释说明。这一部分主题出现,演奏的力度和情绪都要转换得很明确,要让主题充分展现出来。(例3)

在演奏技术方面,第一乐章中,维瓦尔第经常会用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行进,速度极快,在的乐段形式中,多以大量的快速平稳进行驱动前进。(例4)

正是由于维瓦尔第的创作,才使得协奏曲的慢板乐章取得了和快板乐章同样重要的地位。在这首慢板乐章中,深情动人、委婉悠长的旋律缓缓流出,就仿佛在聆听歌剧中的咏叹调一样。在这一乐章中,音乐气息宽广,充满了忧郁感,楚楚动人,大管的音色仿佛化成了语言,在讲述着一段古老的传说,令人浮想万千。 这一乐章结构相对较为朴素,由弦乐队奏出前奏、间奏和尾声,中间穿插着两段大管独奏段。三段弦乐队全奏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构成,第一种类型旋律由二分音符组成,显得十分缓慢而深沉,犹如沉重的脚步一般(第 1~6 小节)。(例5)

而第二种类型为两个小提琴声部以三度叠加的方式奏出的二重奏,音乐由此变得流动起来,并且非常温暖(第 6-10 小节)。此处独奏进入时要与整个音乐感情融为一体,同样要带着深情感伤的情绪去演奏,音色也要随之改变。(例6)

这不同性质的两种音乐在间奏和尾声中分别出现,间奏再现了沉重安静的部分(第21~22 小节),而尾声则再现了流动温暖的部分(第 33~37 小节)。

大管的独奏段旋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跳动很大,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同时节奏也较为多变,音乐的律动时而涌动时而缓慢。这所有的一切使的音乐在表面的平静中透出一种内心的激动。(例7)

这一个乐章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节奏,节奏成为了这一乐章的主宰,牢牢统治着全曲,可以这么说,如果改变了这里的节奏,那这一乐章的魅力将不复存在,这是毫不夸张的。在这个乐章,音乐所强调的重拍被放到了弱拍上,这样就产生了强烈的舞蹈特性。这里列举乐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型乐句。(例8)

这些不同的节奏动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强劲的动感,始终推动着音乐向前。同时这些短小的动机也为后面大管独奏乐段的发展提供了素材。后32分音符的演奏,表现了不稳定的情绪特点,演奏时要动力向前,不可拖沓。

结 语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被认为“力求栩栩如生、炙热强烈地表达大幅度的各种思想感情”,他们“竭尽全力地寻找音乐手段来表达情感或精神状态”。因此,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并不力求表现作曲家自身的情感,而是表达着某一类情感。在一首作品中,感情是相对统一的,这与浪漫时期的戏剧性对比有着很大的区别。维瓦尔第的作品也是如此,既有浓烈的宗教色彩,也有表现世俗生活的片段。在我们演奏这首作品时,要洞察出作曲家在作品中的不同情感,力求准确表达音乐思想。

巴洛克音乐风格是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中比较突出的——“人文主义思潮”的观点,并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世界观融入进音乐的创作中,打破了中世纪宗教音乐的单一性局面,将音乐内容从宗教音乐和教堂内容扩展到世俗生活和情感的表达,音乐技术从平实严谨的复调音乐织体发展到旋律声部清晰华丽的主调音乐织体。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为巴洛克音乐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确立,则为古典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改革的灵感.。

我在这里通过分析维瓦尔第所作《e小调协奏曲》来展示巴洛克时期巴松管作品的大致音乐风格,虽然不能代表全部巴洛克时期巴松管演奏风格,但也能通过对于这首作品的分析了解到一些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特别是巴松音乐作品的风格及特点,希望可以为我们后人演奏巴洛克时期作品提供一点帮助。

[1]谢萍.巴洛克音乐艺术风格探析.求索,2005(03).

[2]范宇.巴洛克音乐创作的美学价值.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5(04).

[3]石冰清.内敛的精彩——浅论巴松的扫盲.东方艺术,2012(z1).

[4]牟典鹏.浅谈“巴洛克”时期协奏曲音乐风格——以维瓦尔第《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为例.黄河之声,2012(13).

猜你喜欢

巴松巴洛克协奏曲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巴松在交响乐中的作用
《暗调巴洛克之二》
对巴松音色和音乐表现形式的研究
“没规矩”的巴洛克
浅谈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与气息运用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