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高校艺术教育融入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研究

2016-07-05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民族音乐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云南民族

苏 菊(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云南高校艺术教育融入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研究

苏 菊(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入,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艺术教育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的重视,成为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云南省在原有“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 “建成民族文化强省” 的战略目标,与民族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云南高校艺术教育应该如何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也随之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发展完善云南高校艺术教育必须重视本土民族艺术资源,在教育实践中渗透本土民族民间艺术,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云南高校艺术教育融入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间的政治经济交流日趋频繁,随之带来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作为国际音乐教育的权威机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历次的年会中都提出了音乐教育的多元发展观,充分认识到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与全球经济、文化、生态的相互关系,提倡一种立足本土的多元化文化传承模式,以期实现各民族音乐文化精髓之传递,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之对等,达到音乐文化生态平衡之目的。而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由于受到历史原因及文化惯性的影响,依旧陷入“西方一元音乐教育”模式的怪圈中,因此,要想在世界民族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弘扬本土民族文化。作为本土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主要平台——地方性高校,在艺术教育中融入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本土民族艺术资源,在大的范围里,指的是相对于国外民族艺术和现代艺术而言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资源;就小的范围来说,指的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艺术资源。”[1]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树立民族主体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坚定民族志向,增强民族凝聚力是缺一不可的。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章程》第一章第四条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然而,在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中,教授的大多是一些简单的、表面的、不全面的艺术知识,甚至迫于升学压力,有些学校的音乐、美术课不能按教学计划正常进行,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中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民族文化了解肤浅,艺术素养较低。大学生中对民族艺术也知之甚少,更有甚者,连本民族的音乐、舞蹈、语言等都只略知一二,再加上各种媒体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传播,使得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审美意识的主体性极度缺乏,导致“丧失了文化规范,迷失了价值追求,发生了信仰危机,从而导致道德水准下降。” [2]因此,在高校艺术教育中融入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认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体会到本民族的独特魅力,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强化民族主体意识,认同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民族,进而热爱自己的国家。

民族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少数民族社会形态的转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普及等种种原因,正受到极大冲击,面临着后继无人、频临消亡的危机。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无疑艺术教育是较有效的途径。“没有一种文化不是通过教育传承下来和传播出去的。学校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专门场所,以其自身的一整套完备系统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这种形式是任何手段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3]因此,地方性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平台,在艺术教育中融入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突出本土民族艺术特色,建立完整的民族特色课程尤为必要。

云南高校艺术教育融入民族民间艺术的可行性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同时,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云南政治经济快速发展,并提出了“努力把云南省建成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这些都为本土民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政策保障,这对于高校艺术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云南省作为中国多民族集聚地,除汉族外共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又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特有,因此,具有较为丰富的少数民族艺术资源。每一个民族由于所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不同,风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表现手法多样的艺术特点。如彝族的“海菜腔”、傈僳族的“阿尺目刮”、白族的“白剧”、苗族的“飞歌”等。又如曲靖师宗县五龙的壮族有舞蹈、音乐、刺绣、美术、民间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音乐有生活歌、祭祀歌、情歌、哭嫁歌等。这些多样的优秀的民族艺术资源为云南高校艺术教育融入民族民间艺术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与保障。

云南高校艺术教育融入民族民间艺术的途径探索

1.建构完备的课程体系,编写区域化的本土教程

艺术来源于生活。各个少数民族由于居住地地理位置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语言音调不同民族性格不同,所以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艺术特色。在融入民族民间艺术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构建一个完备的课程体系,不能只局限的开设云南民族音乐、云南民族音乐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诸如此类的民族艺术的专业课,而要充分利用民族学、人类学、美学、民俗学、语音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相互渗透交融,才能真正深层次地认识民族民间艺术的本质,把握民族民间艺术的特点。同时,应以客观的认真的态度审视民族民间艺术,整理编写出较为系统的适用的本土艺术教育的教材,为建构云南民族艺术教育体系提供支撑。

2.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强民族艺术教学实践

云南作为中国主要的少数民族集聚地,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彝族的“火把节”等。同时,随着云南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省各地又创办了具有各地特色的节日,如“菜花节”、“珠江源旅游节”、“芒果节”等。并且,近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大型歌舞剧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市场成功,如《云南印象》、《丽水金沙》、《印象丽江》、《云岭天籁》等。这些节日与艺术作品无不以各地民族民间艺术为载体,传播绚丽斑斓的民族文化。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一些民族活动中,进行民族艺术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对学习、教学都是非常有益的。

3.处理好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与汉民族及西方艺术之间的关系

中国共有56个民族,在长期的民族迁徙、分化、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与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情况,在云南这个多民族的省份就更为突出。因此,云南高校艺术教育融入民族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应本着客观、科学的态度,避免极端主义,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同时在艺术教育融入民族民间艺术的过程中,还应处理好与西方艺术之间的关系。作为高校艺术教育,传输给学生本学科新的理念、新的动态及国际先进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融入民族民间艺术才能真正做到“洋为中用”,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做到两者融合,才能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在中国民族文化建设及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本土文化急需弘扬的大背景下,云南高校艺术教育融入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日趋必要,同时云南多彩的本土民族艺术也为该融入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及便利条件。民族民间艺术的融入将在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及建设民族文化强省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注释:

① 黄小明,黄跃国.高校艺术教育开发利用本土民族艺术资源的研究[J].艺术百家,2005(5) .

② 李小娟.文化的反思与重建——跨世纪的文化哲学思考[M].黑龙江:黑龙江人们出版社,2000.465

③ 魏煌.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J] .音乐研究,2002 (1) .

[1](美)布洛克(Blocker,Gene)著,沈波,张安平译.原始艺术哲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施艳萍.试论中国艺术人类学“本土化”进程中的几对范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06).

[3]田中娟.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与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的互动机制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04).

[4]南长全.对我国民族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的评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3(05).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云南民族
我们的民族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多元民族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