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激活”加工贸易

2016-07-04刘丽娟

中国外汇 2016年7期
关键词:内销激活外贸

文/本刊记者 刘丽娟



持续“激活”加工贸易

文/本刊记者 刘丽娟

在加工贸易呈现出“一慢、一快、一升、一降”态势的背景下,实践与政策层面均在推动加工贸易向多元化参与国际市场、推进内销便利化、与服务贸易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等方向延伸。

在外需尚未明显好转、内部进行结构调整的综合影响下,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出持续的“双降”局面。在推动我国实现货物贸易大国地位、嵌入国际分工体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加工贸易,同样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为了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实现加工贸易企业在价值链上的跃升,国务院在2016年初出台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与支持政策。为深入了解加工贸易企业的新动向与新需求,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教授。林江指出,在加工贸易呈现出“一慢、一快、一升、一降”态势的背景下,实践与政策层面均在推动加工贸易向多元化参与国际市场、推进内销便利化及与服务贸易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等方向延伸。

=《中国外汇》 L=林江

:根据商务部外贸司的说法,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在当前出现了“一慢、一快、一升、一降”的态势,即跨国公司主导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明显放缓、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加快、我国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我国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明显弱化。对此您怎么看?

L:在外贸总体下降的背景下,加工贸易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是很自然的事。一方面,加工贸易产品在世界范围里还有一定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依然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但是,加工贸易肯定不再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是面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我国需要重新调整加工贸易的发展战略。

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在调整中出现下降是必然的。首先是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必然会推动以劳动密集为主要特征的加工制造业的成本大幅上升,难以抵御来自东盟国家和地区的低成本冲击。其次,我国南方地区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租金和价格的快速上升也会加速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和订单加快对外转移;还有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即使人民币近期对美元产生一定幅度的贬值,也无法弥补由于要素成本上升对于加工贸易产品出口所带来的影响。最后,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新”意味着我国经济将由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而“常态”则意味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成为常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我们无法想象在新常态下加工贸易继续占据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对于依然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一定角色,但是该角色又处于下降通道的加工贸易而言,政府部门对其角色定位会比较尴尬。一种现实可行的状态是,让加工贸易随行就市:如果部分加工贸易企业依然拥有大量订单,不妨继续乐见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维持正常;对于另一部分处于边缘状态的加工贸易企业,政府部门也不必采取拯救的措施,让其自生自灭也许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当然,最理想的状况是政府提供条件和环境,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广东省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重要“集聚地”,请结合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区域特征,谈谈加工贸易在当前出现了哪些新动向、新特征?

L:目前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区域特征是,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已经成功转型为内向型企业,至少是外向型和内向型兼而有之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国际市场持续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国内市场业务的稳步增长,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出口下降对带来的影响。部分地区,例如东莞,虽然也出现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倒闭,但是倒闭企业的数量依然可控;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创业企业以及新设企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力量,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加工贸易的严峻状况。此外,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已经提出“机器换人”的计划,希望通过该计划为加工贸易企业缓解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也会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困境产生一定缓冲作用。当然,“机器换人”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会加速外来务工人员离开珠三角地区,从而使得加工制造企业面临更加缺工的情况。

:从最为简单的来料加工,到进料加工,再到一般贸易,单一外贸主体同时以多种方式参与国际贸易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这种变化对原来单一开展外贸加工的企业主体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L:外贸加工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国际贸易,的确在广东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这些企业主体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首先,这一业务模式要求企业主体的规模不能太小,否则难以同时应对多种形式的贸易方式;但目前在广东外贸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大都是一些中小企业,这与上述的规模要求有所背离,意味着后续发展会受到一定限制。其次,外贸企业要从事多种形式的国际贸易,必须借助电子商务的影响力。这就要求外贸企业必须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将之运用于外贸领域之中,尤其是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推动多种形式的对外贸易业务的拓展,这也是不少中小外贸企业的短板。再次,不少加工贸易企业同时兼营内贸和外贸业务,由于企业生产线对于内贸产品和外贸产品的技术要求不同,客观上要求企业另外开辟生产线分别从事针对内贸和外贸的产品生产,无疑会加重企业的经营成本。

外贸企业要实现转型和跨越,首先必须要重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其次,外贸企业必须要善于运用大数据,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给外贸企业带来的庞大商机;再次,地方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帮助外贸企业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并逐步建立起内外贸的服务支持体系,进而形成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林江

:加工贸易转向内销,开拓国内市场,是外贸企业转型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会遇到哪些困难?《意见》中提到的推进内销便利化的政策,将会对促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发挥什么作用?

L:我认为,如果一个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前提是必须先在内销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本国消费者的追捧。因此,《意见》旨在推进内销便利化,是希望帮助加工贸易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畅顺。此外,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也会遇到不少困难,比如必须要对生产线做出调整;而如果企业的生产线是非柔性的,就需要企业追加投资。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应该想办法帮助企业能够在当地市场上融到资金,包括取得风险投资来为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资金支持。

:据广东省统计,广东加工贸易企业“ODM+OBM”的比重已上升到约66%,您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L:这其实是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努力转型升级的结果。其表明,企业单纯从事OEM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必须做出调整和改变。而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引入设计和品牌管理环节,其次是延长加工贸易企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广东珠三角地区已有不少此类成功的案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从事“ODM+OBM”业务,在这方面,很多加工贸易企业尚在探索之中。

:《意见》提出,要“拓展加工贸易外延,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与服务贸易融合,与互联网融合,与智能化生产制造融合”。请您总结一下加工贸易企业在实践层面做了哪些尝试?

L: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不少加工贸易企业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和大数据,并将之结合到企业的外贸业务的拓展上。在这方面,目前主要有以下做法:第一,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并希望借此推动内销市场渠道的建立,以便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商品的销售额;第二,加工贸易企业直接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开展合作,让互联网供应商为加工贸易企业设计产品并直接用包括O2O的方式在网上销售,实现线上与线下对接的商业模式在加工贸易中的推广应用;第三,加工贸易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与制造商、服务贸易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旨在构建新的“制造业+服务业”互动平台,通过制度创新为市场提供新产品和服务,从而延长加工贸易企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加工贸易在此前的高速发展,与我国制造业外资的高速增长密不可分。近几年,我国FDI的增速也在不断放缓,并且出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结构调整。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否仍以外资为主?这对加工贸易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L: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可能难再以外资为主体了。目前,新的外资进入中国主要还是瞄准中国的国内市场而非国际市场,而且瞄准的都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与加工制造业则渐行渐远。实际上,我们不必太过担心加工贸易企业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只要加工贸易企业依然存在就可以了。如果有一天,我国的外贸总额当中没有了加工贸易的份额,也只能证明市场的力量已经逐步让其走向“式微”。这或许还是一件好事。

:随着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我国中西部地区外贸近几年取得了高速增长,但同时也面临来自东南亚国家的产业承接竞争压力。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L: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投资环境和企业营商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来自东南亚国家产业承接的竞争压力。为此,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必须要努力推进机制、体制的创新。特别是要参照自贸区的做法,实现从政府管理到政府治理的转变,让包括加工贸易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感觉到,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和投资地之一。

此外,如何加强中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也很重要。事实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将使中西部地区与中亚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趋密切。这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在做出投资东南亚国家决策的同时,把运营总部设在中西部地区,从而一定程度上倒逼我国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链接

数说加工贸易

31.5%

1981年—2015年,加工贸易在外贸中占比从5.7%增长到31.5%,1998年一度达到最高的53%。目前,加工贸易仍占外贸进口总额的1/4强、出口总额的1/3强。

20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64种出口排名全球第一的机电产品中,有20种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超过50%。

50%

港澳台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占我国内地加工贸易企业总量的50%左右,约5.4万家。其中来自港澳的加工贸易企业有4.5万家左右,来自台湾的加工贸易企业近万家。香港是内地第二大加工贸易出口市场,占加工贸易出口的四分之一;台湾是大陆第二大加工贸易进口来源地,占加工贸易进口的15%。

政策解读:创新管理体系 优化发展环境

当前,加工贸易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改革进程不断深化,需要建立、健全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系。为此,《意见》提出了以下改革举措。一是全面推广加工贸易行政审批改革。在总结广东省行政审批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企业经营状况和生产能力核查机制,强化企业履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二是完善加工贸易商品分类动态管理机制。动态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限制类商品目录,完善重点敏感商品加工贸易企业准入管理。三是优化监管方式。改变现行以手册为主的监管方式,逐步实现以企业为单元的监管。对资信良好、信息透明、符合海关要求的企业,探索实施企业自核单耗的管理方法。四是进一步推进内销便利化。在取消内销审批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内销补税核销手续,推广实施内销集中征税。五是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在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推进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先行先试,适时研究扩大试点。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向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等多元化发展。

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优化加工贸易发展环境,《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举措。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产品创新、研发设计、品牌培育和标准制订等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二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鼓励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加强对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担保服务,鼓励通过内保外贷等方式为跨国经营提供融资支持,着力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四是优化法治环境。五是营造公平外部环境。六是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舆论环境。

(资料来源:商务部外贸司)

猜你喜欢

内销激活外贸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70年外贸大事记
浅谈中国轻工业发展出路
福建出口食品企业“同线同标同质”推进情况与分析
关于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作的几点思考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近九成香港中小企业将开展内地内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