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德育:从课堂走向实践

2016-07-02王露明

江西教育A 2016年6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价值观青少年

王露明

近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尤其是学生围观起哄、凑热闹、拍视频等行为,更是让我们深思。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学校作为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中继站”,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性格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学校工作,笔者认为中小学德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正面教育引导学生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德育的主渠道。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主阵地,绝不能把这门课当副课,或被其他学科挤占。科学设计和规划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要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从正面教育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思想品性。其次,其他学科教师也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品质和情操,在教学中,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更注重思想道德的影响。

言传不如身教。学校德育工作,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直接输入,教師的行为表率更是一种引导和模范。这就要求教师注重的日常行为规范,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语言上讲文明,不说脏话;行动上遵纪守法,诚信守时,说到做到;仪表上不穿奇装异服,不浓妆艳抹,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二、搞好班级管理,突出班主任作用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拥有遵纪、好学、文明、团结的良好班风,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每一位学生的行为。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班主任要做学生最贴心的朋友。“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要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保健医生。

切实抓好班级管理,创新评估机制。以集体的荣誉感来激发学生的团结意识、集体意识,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规范,提升思想品德。

强化主题班会,发挥同伴影响。活动和同伴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发展的主要环境。要充分利用每周主题班会,通过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道德行为的教育。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同伴间互比互看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内化。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合德育资源

优美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因此,学校要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整合德育资源。

1.每周一的晨会、升国旗仪式。认真组织,精心准备好国旗下的讲话,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

2.广播、画廊。充分利用广播、画廊、橱窗、黑板等,进行信念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板报由学生自己编辑、撰稿、书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家长会、家长学校。积极开展“校家同创”活动,家长会是学校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桥梁。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更深入了解孩子,让教师更细致了解学生,取得家庭、学校共同育人的良好效果。

四、开辟第二课堂,开展社会实践

第二课堂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抓手,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阅读优秀书刊,组织学生写观后感、读后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发挥学生爱好特长,激发学生的兴趣,增长学生的才干和知识,陶冶情操。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给学生作法制报告,组织学生参与“学法、用法、遵纪守法”知识竞赛、演讲等活动,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聘请心理专家、心理医生对学生进行咨询、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把心里话说出来,倾吐心里苦闷,学会调整心理状态。

注重实践。德育不是口号而是实践,不仅要把优良品德铭刻于心,更需要将其转化为自觉行为。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学雷锋日”等节日,组织学生到社区拣拾白色垃圾、义务植树、帮扶老人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感恩意识。

(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琉璃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价值观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青少年发明家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