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想从“足”下起飞

2016-07-02曾维平

江西教育A 2016年6期
关键词:萍乡市足球校园

曾维平

“萍乡一直在努力做全省校园足球的排头兵。”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萍乡市教育局党委书记邱瑞根表达了期盼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强烈愿望。

2015年9月,由江西省体育局、江西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西省委共同举办的江西省首届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召开。萍乡四中、萍乡九中等学校运动员参加了此次大会的五人制足球等6个项目的比赛,在全省11 个地市、6个直管县中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佳绩。据了解,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采取学校申报、市教育局评定的方式,萍乡市确定了40所市级足球特色学校,其中35所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随着该市第一批和第二批共29个校园足球推广试点学校的确定,校园足球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足球运动在校园中已蔚然成风。萍乡市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将校园足球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小足球盘活大教育”之路。

萍乡市教育局始终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目前,萍乡市开展足球教学的学校509所,达100%,开展足球业余训练的学校477所,占九成以上。

2014年8月8日,是萍乡校园足球史上一个特殊的日子。这天,市足球协会确定了新的组织机构名单,将校园足球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同年9月,市足协通过了校园足球推广方案;10月,对全市学校的足球场地、教练员、裁判员数量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校园足球推广试点学校进行筛选;11月,市第一批校园足球推广学校授牌;12月,全市举行校园足球对抗赛,另外,第二批校园足球推广试点学校名单敲定。

“自2014年10月以来,全市改造学校运动场地115块,新建大、小足球场地37块,建设体育馆6栋,总投资近8000万元。中心城区每年生均体育事业办公经费超过20元,中心城区通过阳光体育俱乐部等形式,每年生均支出体育经费超过300元。”邱瑞根书记对记者说道。

安源区教育局最近出台了《打造全省校园足球先进县场地建设实施方案》,将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全部纳入本方案建设范围,通过两年时间,实现校园足球场地建设的全覆盖。“安源区共有54所学校,区政府要求每个镇都要有个足球场。到2015年已经完成了四块场地建设,我们总共要建设六块场地,全是人工草坪。”安源区教育局副局长佘日初对记者说道。据了解,在资金方面,安源区财政局将校园足球场地建设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区教育局加大争资金跑项目力度,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各镇街也将校园足球场地建设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资金筹集采取分级分担的方式。萍乡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萍乡还将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主体,社会捐助和企业赞助为补充,多渠道筹措资金的经费保障机制。

在全市教育管理保障上,萍乡市教育局将校园足球纳入各级组织和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全市各县区学校相继成立了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有关规定开展体育教学和校园足球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建立制定了校园足球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招生优惠措施、教学管理制度、运动安全防范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教学和训练安全、有序、高效进行。

为了解决足球专业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萍乡市在全市范围内所有学校配齐专、兼职体育教师,全面落实体育教师待遇,实现与其他科目教师同工同酬。体育教师开展的足球训练活动纳入工作量,在评优评先、评职称等方面同等考虑。此外,加强学校现有师资队伍培训。从2015年3月起,萍乡市先后组织了5批共40余人参加全国校园足球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的培訓,市体育局还专门组织体育教师开展了足球培训。

在举全力发展校园足球的同时,萍乡市教育局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管理观念,依托社会力量,为全市校园足球的推广和普及谋求突破。

刘勇,萍乡九中的外聘足球教练,他原是一名搞个体经营的老板,萍乡市号召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校园足球,深深触动了他内心的足球梦。出于对足球的热爱,他放下了自己的生意。在朋友和家人不理解的眼神中,他每天准时赶到学校运动场带领学生进行足球训练,并帮助萍乡九中足球队夺得了全市高中男子足球联赛冠军。在萍乡市各个学校进行足球辅导和训练的教师和教练中,像刘勇这样的校外专业人士就占了近30%。

此外,萍乡市体育局、足协不仅给予学校技术指导,而且积极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和组织。2015年,市足协在全市招募了30余名志愿者,有来自各业余俱乐部的运动员,也有各行各业的足球爱好者,他们深入到联洪小学、下埠潘塘小学、银河中心小学等全市各县区中小学开展足球志愿服务活动。萍乡市青少年体育协会、萍乡青少年足球培训学校、酷锐运动足球俱乐部、奥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一大批组织机构也积极地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爱好者。萍乡市民进工委会和市足协还组织捐献了大量足球给足球特色学校和农村山区学校使用。

为了提高球队的比赛经验和战术素养,萍乡市还经常聘请和邀请市内外的专业教练员来学校进行技术指导。2015年9月,该市聘请了国际足联足球教练员讲师、全国校园足球优秀指导员讲师张悦虹老师进行足球教练员培训,并以青少年阳光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派出20多支300余名运动员参加市外培训和交流。

萍乡市校园足球的常规训练从未间断,给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每逢晴天一到下午4时,在绿草茵茵的球场上,安源区第二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次完成传球的动作。不远处,“安源红孩足球队”的队员们在志愿者的安排下,开始踢球前的热身运动……“校长,今天要踢球吗?”穿着一身红色球服的五年级学生易佳鑫问。校长宋国勇点了点头。他告诉记者,易佳鑫原本是个内向的孩子,平常课余时间都是一个人玩,自从参加了校足球队,胆子变大了,和同学的交流也多了。安源区第二小学近年来大力推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特别是足球运动的发展,先后获得了江西省“健力宝杯”足球比赛全省第二名、萍乡市小学生足球比赛第一名的成绩。2014年,该校被授予“江西省萍乡市足球推广重点学校”,而由学校、志愿者、爱心企业联合组建的“安源红孩足球队”被确定为市级学校重点足球队。

据宋国勇介绍,2014年10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学校投入100余万元,修建了一个标准化的人造草皮足球场。在师资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配备了专职足球教师3人、兼职足球教师2人的基础上,还邀请市区一家足球俱乐部专业教练、市足球协会志愿者和萍乡学院足球爱好者定期给学生上课。另外,学校每学期拿出近2万元经费,专门用于添置足球器材、场地维护、教师训练费等支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踢球环境。2015年春季开学后,学校将足球教学纳入课程安排中,每班每周开设足球课,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运球、传球、颠球、头球、射门等基本技能,形成了班级足球训练模式。这一创新举措,受到了学校师生的欢迎。学生彭雅萱告诉记者,以前踢足球好像只是男生的专利,现在女生也能在球场上展现自我,感到很开心!目前,安源区第二小学正在申报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宋国勇也期待快乐足球能在绿茵场上生根发芽!

走进萍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光丰小学,“今天,你踢球了吗”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所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小学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24个足球社团,利用体育课和课外时间进行足球活动和比赛。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队员组成3个校级足球大社团,参加一系列的比赛和大型活动。“在整体课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在体育课中增加了大量关于足球的内容,订购了足球教材,高度重视足球训练活动,成立了不同年龄层次的训练队伍,学校按低、中、高段为每个队员建立了个人档案,切实保证了每周3次以上的训练量。我们还专门创建了足球QQ空间,使之成为学生交流足球心得、展示学校足球风采的开放窗口。”光丰小学校长余小芬对记者说道。

作为一所只有不足300名学生的农村小学,联洪小学自2014年9月成立第一支足球队以来,成绩斐然。2015年,在萍乡市“酷锐运动”杯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中,该校球队一路高歌猛进闯入决赛,在与萍师附小的决赛中,联洪小学的球员们凭借娴熟的技法、灵活的战术和完美的团队配合,最终以比分2:1战胜强劲对手获得小学组冠军。足球成了学校师生最爱的体育项目,也成了师生友谊的桥梁。据了解,联洪小学每个班成立了七人制足球运动小组, 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活动。“班主任老师做好分组、辅导和组织活动等工作,并利用体育课、体育活动课、晨间活动等进行足球基础教学活动,将兴趣活动课的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让学生开展以足球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学校还建立了联洪小学微信平台,每周报道校园足球活动动态,每班都成立了足球兴趣小组,学生基本达到全员参与足球。”联洪小学校长董育勤说。

萍乡市校园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使一批优秀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脱颖而出。陈杨阳是萍乡市经济开发区登岸小学六(1)班的学生,2015年12月,在全市青少年俱乐部冬令营足球比赛中,陈杨阳充分展示了她的水平,作为球队最有力的攻城利器,她以4次出场攻入15球的成绩荣膺本次赛事的金靴奖,在足球方面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她还代表江西省参加了全国“室内五人制女足”获得团体第四名。“足球带给我的不只是热情,更多的还有梦想。”她说。

为了积极开发足球课程资源,萍乡市各学校鼓励教师尝试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选择编排适当的足球内容插入各种形式的体育课中,积极开发足球教学校本教材,申报足球科研课题,推动学校足球运动向纵深发展。萍乡中学周磊设计的足球大课间操活动、安源区安源学校雷军编写的小学花式足球校本教材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影响。

为了保证足球教学和训练时间,萍乡市各学校还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在義务教育阶段,萍乡市各学校把足球列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周有一节足球活动课,从时间上保证体育和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安源中学在确保学生每周3节体育课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以参加阳光体育俱乐部锻炼的形式进行校园足球训练,每周2课时,并编入总课程表。学校足球代表队每周训练6次,每次2课时,充分的训练时间提升了球队的专业水平,在2015年萍乡市学生足球赛中, 安源中学足球队获得初中组冠军。

萍乡市各学校还注重优化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舆论环境,大力宣传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理念,推广校园足球文化和先进经验做法,及时报道和播出学生足球赛事,在教师和学生中掀起爱足球、看足球、踢足球的热潮;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做到班班有队伍、全员都参与;组建足球社团,通过足球社团这个平台,进一步开发校园足球文化。如开展足球评论征文、足球裁判知识普及、足球赛事组织等。通过足球社团,加强了与家长和相关部门的联系,在全社会营造出关心、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2015年12月30日上午,明媚的冬日阳光下,萍乡市安源区青少年“五人制”足球赛在酷锐足球公园激烈进行着。随着一声声呐喊,身着球服的男女运动员在绿茵场上尽情奔跑,肆意挥洒青春活力。来自该区18所小学、10所中学的运动员参加了此次比赛。作为为数不多的女守门员,城区小学学生卢书颐在场上的表现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佘日初告诉记者,这种五人制足球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我们从2016年开始实行主客场比赛,每周一场,放在星期五下午,这样不会影响学生学习,家长也很欢迎。比赛放在各学校进行。联赛从4月份到10月份,这样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参与面。”

安源区在做好足球运动的基础教育和普及工作方面下足了功夫。2015年4月份,萍乡市组织了全市学生足球赛小学组和初中组的比赛,共40支队参加。11月份进行了萍乡市高中生足球比赛。安源区、芦溪县、上栗县等区县也分别组织了各自的学生足球联赛。萍乡市逐步建立起市、县、学校3个层次,小学、初中、高中3个阶段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通过组织各级足球赛,大大提高了足球普及程度。由于学校足球竞赛成绩要纳入学校体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同时也规范了竞赛管理,加强了裁判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和教育,并不断完善竞赛监督制度,规范赛场行为,维护公正严明的赛纪,因而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校园足球竞赛风气,使足球活动成为青少年学生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

萍乡市还注重搞好各级足球队的梯队建设,指导和要求各单位教练组制订好训练计划,做好训练记录,及时探讨研究训练情况,着重抓好队员的身体素质、基础技能和战术组织的训练。同时建好运动员档案,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为学生提高足球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创造条件。

“校园足球说到底是一种游戏和运动,要让学生们爱玩。我们搞联赛制,不是培养罗纳尔多,不能为了栽培几个职业选手让学生荒废了学业,而是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足球实现普惠。”易加耕对记者说道。

一系列促进校园足球发展的政策实施,使得全市中小学的学生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踢球最直接的效果是学生们的身体结实了。萍乡市中小学生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学生的柔韧性、耐力、爆发力与几年前的毕业生相比有明显提高。学生中“小胖墩”少了,“小眼镜”也少了,因为喜欢在室外踢球,很多学生不再迷恋上网、打游戏、玩手机,视力明显提高。

变化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有精神上的。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意志力、团队合作能力在校园足球运动中都得到了明显增强。这当中尤为显著的是独生子女所缺乏的抗挫折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以前许多家长觉得孩子踢球会变野了,加上训练场地条件差,孩子每天踢完球都是脏兮兮的,所以不太赞同孩子踢球。现在校园足球搞得扎实有效,家长们就很支持。学生训练的确很苦,但他们真的是热爱足球,看到他们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训练,即使受伤了也不在乎,风里来雨里去的,我们都很感动。” 萍乡市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邱永坚说,“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是否支持孩子踢足球,底线在于学习成绩。有的学生因为怕耽误足球训练,上课更加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主动找老师辅导,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足球的开展不仅没有影响其他活动的开展,反而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学生们的体质健康合格率显著提高。思想品德评定等级也达到了良好以上,同时在各级各类体育赛中也取得了理想的竞赛成绩。”光丰小学校长余小芬一再表示,校园足球给学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形成合力,在推动校园足球工作中真正做到了体教结合。受益的是全市的中小学生,不仅为了孩子们的现在,更是为了孩子们的将来,素质教育也因此找到了突破口。”易加耕说。

猜你喜欢

萍乡市足球校园
第一次做寿司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A team that transcends generations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镇中学学生作品展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认识足球(一)
萍乡市放射防护培训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