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蜀曲韵 清音润园
——将四川清音引进小学音乐教育之策略研究

2016-07-02谭德蓉

曲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清音四川课题

文 ・ 图|谭德蓉



巴蜀曲韵 清音润园
——将四川清音引进小学音乐教育之策略研究

文 ・ 图|谭德蓉

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程永玲给我校清音社团的学生颁奖

巴蜀的山山水水,孕育出独特的巴蜀文化,也孕育了四川清音的甜美优雅,玉珠落盘般的灵动!

四川清音是由明清时的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其演唱的最大特点是“哈哈腔”,演唱者手持鼓板,边唱边表演,声音清脆而甜美,被西方媒体誉为“东方歌剧”,也被列为国家级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和保护。然而,当今成都的年轻一辈,对这样的本土艺术知之甚少。

2010年我做清音课题以前,曾对1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没有一个孩子知道四川清音,答案让人震惊。孩子们对流行歌曲津津乐道,对故乡的艺术一无所知,这真令人痛心!冷静思考,这不是孩子们的错,时下各种媒体充斥着流行歌曲,很少看到传统文化的东西,更不要说四川清音了。他们没有听过、见过,怎么谈得上了解和喜欢?另外在我做课题以前,小学音乐教材中并没有清音这种地方曲艺的内容。

再不传承,清音这样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的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作为四川本土的一名普通音乐教师,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我去做一件不普通的事──把四川清音引进小学校园,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学习四川清音。尽管有相当的难度,但我仍然决定迎难而上。于是,我把四川清音引进了课堂,引进学校兴趣班、普及班,开始探索小学生学习清音的方法、策略,发起在小学中传承四川清音。

我校于2011年申报了成都市金牛区清音教育科研课题、2012年申报成都市清音课题、2013年申报了国家“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非遗校园传承研究”子课题《四川清音小学校园传承实践研究》获得批准,于是就有了这五年潜心研究,形成小学传承本土文化的方法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2011年修订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等相关国家政策依据。在这些政策法规的支持下,我们的研究有了依据,我们的播种有了适宜的气候。

一、勤奋耕耘 多元传承

1、申报课题,播撒清音种子;精心培育,开展系统研究

⑴成立学校清音科研团队,开展有实效的课题研究。校长带头参与课题研究,使课题得到有力的行政支持。学校教研组长承担组织及主要研究工作,定期召开清音课题研究会,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解决问题。组建团队好学肯钻、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研究富有成效。

⑵成立清音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开展实践研究。清音社团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清音兴趣,培养清音骨干的重要阵地。我们本校两位老师坚持每周举办两次清音社团活动,进行科学发声训练和清音名段的学习,每期社团活动课最少32次,最多65次。在扎实的艺术实践中,教会孩子基本的演唱技巧,逐步探索方法,比如在学习四川清音经典曲目《赶花会》《布谷鸟儿咕咕叫》《小放风筝》的教学活动中,摸索小学生学习清音的方法。经过几年的训练,孩子们的演唱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课题开展大约5年时,第一、二批团员毕业了,如果不及时培养新团员,就会出现断代。我们采取“师父传帮”的策略,解决这一问题。即将毕业的老团员与新团员结成“师徒关系”,“一对三”传授帮助,“师父”有成就感,“徒弟”有学习兴趣,效果非常好。

⑶在普通教学班中,普及清音知识,融入清音文化。在二至六年级,开展清音普及课教学,这是普及清音知识、传播清音文化的重要途径。笔者和赵婷婷两位老师在清音普及课中,开展传承教学,让孩子们了解清音的特点,学会用清音标志性乐器——鼓板为演唱伴奏,学唱经典名曲的片段,培养了大批会欣赏清音的观众。

⑷在学校教师中传播清音知识。通过教研会、课题会让教师同步知晓、感受清音的美。教师对四川清音有了了解和认识就会更加支持学生参与清音社团活动,对学生们形成鼓励效应。

2、四川清音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策略

清音是一门综合艺术,我们尝试了清音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探索。

清音与语文结合。四川清音用四川话演唱,饱含四川地方文化,因此从语言角度来赏析其语言特点和表现韵味不失为一种将清音与语文相结合研究的尝试。在普及班中,李慧老师上了一节主题为“对比赏析不同非遗文化之语言特点”的研究课,让孩子了解清音的语言特点。

清音与美术结合。在普及班中,周艳老师上了《制作风筝》研究课。学生们一边聆听清音《小放风筝》,一边制作从清音中听到的风筝式样。周志伟老师《画清音鼓板》的研究课,令孩子们展开想象翅膀,自由创作绘画。听听孩子们的作品名称:《时尚的古典美》《川味四方》《清音板子与鼓的音乐梦》《传承》等,无不透露出孩子们对清音的理解和热爱,由此,学生们对清音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

清音与舞蹈结合。清音是一门集舞蹈、演唱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我们尝试了清音与舞蹈形体训练结合的活动。社团学生通过参与形体训练和古典舞的学习,体验清音与古典舞相融合的韵律美。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的眼神、舞姿及投入表演的神韵都有很大的进步。

有了这些融合,有助于孩子们全方位了解清音,加深了他们对这门艺术的理解,并且有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

3、名家引领,科学导航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多次邀请清音表演艺术家程永玲到我校指导,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程老师亲切的话语,使师生们很受鼓舞。

同时,邀请四川清音第三代传承人任平老师给学校师生讲座和授课,科学而专业的引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任平老师做四川清音知识讲座时,亲自示范演唱,老师们纷纷说:“这么近距离听清音还是第一次,任老师的声音太美了!这么好的艺术应该传承,应该让孩子们学习!”

通过名家专业指导,给予了课题专业技术支撑,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

4、学习内化,校内校外观摩学习策略

校内学习专业书籍。通过学习借鉴《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儿童心理学》《四川曲艺概论》《曲艺论稿半方斋》《程永玲—我与四川清音》《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等文献资料,研究四川清音历史发展脉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依据。

校外学习。为了让师生更直观地了解清音及相关艺术,组织观看大型曲艺音乐剧《锦娘》,川剧《尘埃落定》《断桥》《马前泼水》《梅花印》,越剧《雷雨》,黄梅戏《梁祝》等,在丰富的艺术大餐中,吸取了营养,开阔眼界,提升艺术审美力。

5、搭建平台,校内校外层层传播策略

为学生搭建更多演出平台,创造更多演出机会,以此传播四川清音。在学校、社区、相邻学校、剧院,都留下了我们清音社团的足迹。2012年,我校学生参加了成都市政府组织的优秀群众文化进京展演,与清音表演艺术家任平老师共同表演;2014年和2015年春节,学生受邀参加了成都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优秀群众节目迎春演出;2014年,我团师生远赴日本甲府市进行文化交流,表演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被当地报纸报道。

6、编写小学清音校本教材策略

任何知识体都必须通过课程来建立和实施。目前我们开发了四川清音课程,配备清音教材,以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作为国家音乐教材的补充。校本教材的开发,凸显了我校艺术教育的个性,对于形成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艺术教育品质具有深刻意义。

⑴课题组老师筛选清音素材,自主编写清音校本教材。过程中克服了现有清音素材少,适合小学的曲谱更少的困难,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选择了《赶花会》《布谷鸟儿咕咕叫》《蜀都吟》等曲谱片段纳入教材。

⑵老师们创作编写了反映校园生活的清音歌曲。四川清音的现有作品中,很少有反映学生生活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谭老师根据清音曲牌“小剪剪花”编创了《校园是我家》《清音妹子进校园》等校园清音,唱起来朗朗上口,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⑶运用清音元素,创作了校园剧《蜗牛的奖杯》。讲述了一只蜗牛为了参加森林“虫声大赛”在春夏秋冬练习敲鼓版、弹舌音、学唱清音等技能。它的勤奋感动了仙女,赐予它一副世界上最好的嗓子,最终获得冠军的励志故事。剧本把清音的知识融入剧情中,寓教于乐,易于被孩子们接受。

根据近五年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反复验证,我们自己编写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小学清音校本教材──《清音润园》终于成书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多次拜访程永玲、任平等专家,各位老师竭尽所能为此提供帮助,目前,这个凝聚了众人心血和汗水的成果已成为学校清音普及课和清音社团的主要教材。

校本教材书影

二、枝繁叶茂 硕果累累

1、四川清音进入校园活动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力的提高

开展清音科研课题,是引导学生走近优秀艺术,寻找本土文化之根的教育。学习中引导孩子体会“哈哈腔”如玉珠落盘,颗颗圆润灵巧的声音特点,感受清音清秀雅致的艺术魅力。很多学生发生从被说服进社团到主动要求进社团的变化,说明清音进课堂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清音的兴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艺术鉴赏力。

2、清音艺术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清音是有声有形的艺术,要通过展示和表演,才能把美传播出去。当孩子们学好一首完整的清音作品之后,我们会借助学校“六一”庆祝会、元旦演出、每周才艺展示活动等平台向全校师生汇报表演,老师们的鼓励和同学们的肯定激励孩子们向更高标准努力,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张常宁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参加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新闻发布会,演唱了四川清音。我们认真的表演吸引许多新闻媒体记者的注意,无数镜头对准我们,大家感到无比自豪!”学生曾可心说:“当我们穿上演出服,拿着清音鼓板,随音乐翩然步入成都娇子音乐厅表演时,我无比激动。演出结束时,掌声雷鸣,一片欢呼,此时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这些话语中,我们看得出他们是多么快乐和自信,活动开展取得的效果令人欣喜。

3、专业技能的进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近五年的课题研究,社团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进步很大,多名学生参加成都市艺术人才比赛获一等奖。其中张常宁、吴月晗以艺术特长生身份考入成都树德中学,冷萍萍、周晨茜考入成都石室中学。去年洪琳、吴月晗又以优异的艺术成绩考入成都艺校,享受政府专项补贴,免费学习四川清音。

我们的清音从学校出发,逐渐传播开来,从社区到剧院,从电视到电台,这朵艺术之花通过新一辈幼苗的努力走进首都,甚至走出了国门。实践证明,层层外宣的研究策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收到了极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四川清音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由此,学校被评为四川省曲艺特色学校。

尽管开展清音传承仍面临很多困惑,但我们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用心浇灌,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愿四川清音艺术枝繁叶茂,愿这缕缕花香清新怡人,越飘越远!

(文章来源:成都市马鞍小学四川清音课题组)

(责任编辑/杜佳)

猜你喜欢

清音四川课题
《山水清音》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园林清音》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浅析“清音”的发展历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山水清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