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枪械修理课程改革研究

2016-06-29李翠玲陈静茹胡亚莉

考试周刊 2016年48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李翠玲++陈静茹++胡亚莉

摘 要: 枪械修理课程是枪械修理专业学员的必修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员掌握实战化条件下从事枪械修理必备的维修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两个靠拢”的强军要求,坚持实战化的教学模式,科学地构建教学体系,探索实战化教学的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两个靠拢 实战化教学 教学改革

总参谋部颁发的2013年全军军事训练指示中强调:“要进一步推动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简称“两个靠拢”)[1],深刻揭示了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内在联系,牵引并决定着部队训练和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如何进行枪械修理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使学员适应实战化要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两个靠拢”对专业教育的现实要求

“两个靠拢“的核心是坚持战斗力标准,本质是实现训战一致,指向是满足打赢需求[2]。部队训练向实战化靠拢,就是要牢牢把握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始终树立打赢思想,着眼打赢要求,强化打赢准备,提高打赢能力;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就是要紧跟部队军事斗争准备的新形势,把握部队军事斗争准备的新动向,适应部队军事斗争准备的新要求,树立实战化教育理念,强化学为战、训为战、教为战,战训一致的教学思想,紧跟部队装备维修技术发展,构建实战化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实战化教学方法,不断深化实战化专业教学改革。

二、枪械修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更新较慢与部队训练对接不及时

目前,枪械修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型号装备教学为主,特别是结合学校现有的装备设计教学内容,对于装备维修课程中故障案例的设计多是从结构、动作原理出发,推理假想的一些故障,有些故障在部队的作战训练中没有出现或很少出现,却用了大量时间进行教学,而对于一些部队常见的故障可能没有学习或学习较少,导致学员毕业后不能胜任岗位需求,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二)教学方法以讲授灌输为主

现在,枪械修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以教员的讲授为主,注重理论分析和技术检查,对故障现象的分析和故障的检查讲授较少,在实践科目中,由于受装备的完好率、数质量和教学条件等的影响,修理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学员只进行基本的技术检查,由于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学员在部队实习或任职时,一旦遇到部队装备大修需要制订修理方案等问题就会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部队实战化的需求,缺乏过程性教学,且以往的修理课程中每种武器都罗列了多种故障,重点不突出,不具有典型性,既浪费时间,对学员的指导性又不强。

(三)教学模式单一与实战条件相差较远

教学中发现,学员更关心部队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射效矫正。射效矫正的目的是通过试枪检查,对不符合预期设计效果的武器进行矫正和修理。武器的性能再好,如果打不准就失去了作用,因此,射效矫正在枪械的部队使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射效矫正的方法应是每名战士的必修课。但是,由于受管理制度的约束和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枪械的射效矫正只是停留在课堂上、理论上,在实战条件下,射效矫正还受射手的稳定性、心理素质、风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学员缺少现场的调校经验,难以适应实战训练要求。而且从理论到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枯燥,难于理解和记忆,学员很容易就忘记,不能强化实践能力。

(四)考核评价方法不够科学

目前枪械修理课程的考核方式是笔试与实际能力考核相结合,实作能力考核采取的是命题式考核,教员事先将题目出好,学员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所考核的题目,即枪械的故障已经告知学员,学员少了故障的诊断和检查,直奔主题地解决问题,不能系统考核学员解决实战训练中的问题的能力,且故障排除后只是换件修理即可,至于装配符不符合要求,武器是否恢复使用性能均没有评价,致使学员在部队的实训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在遇到故障后就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

三、枪械修理课程改革思路

(一)构建实战化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应以部队需求为牵引,根据部队的使命任务、培训对象的任职能力需求,设计教学内容。通过部队调研与中晋高学员座谈等了解部队编配的枪械种类、训练中各种枪械的常见故障,增加部队大修方案制订、修理过程记录等内容,切实提高学员实战化修理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枪械修理教学中应更加强调过程性实战化教学,以案例教学为牵引,对于每种枪械调研部队常见的几种故障,以故障案例为单元进行教学,教会学员制订修理方案、计划,并组织实施修理,能够独立实施枪械的动作检查、故障判断、原因分析并最终排除故障。对于实践科目可以采取分组形式,教员预先对本次课所学枪械设定几种常见故障,各组随机抽取故障枪支,在不知故障的情况下各组学员自行技术检查、制订修理方案直至排除故障,并通过实弹射击进行检验,组长记录整个修理的情况,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依据,锻炼学员的实战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的教室课堂教学模式,让学员走出教室,在类似于战场的环境中进行修理和枪械的调整,使学员从生理到心理都能更好地适应战场环境。

(四)创新考核方法

创新考核方法,应结合部队训练,模拟实战过程,让学员自行发现故障现象、判断故障原因、排除故障、检查枪械修理后的性能特别是使用性能,形成系统化的考核方式,锻炼学员的实战化能力。

四、实战化教学的实现

(一)构建实战化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院校教学的载体和依托,在向部队训练靠拢的环境中教学是提高实战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枪械修理专业应当准确把握实战化教学环境设置的具体要求,创设近似实战的环境条件,提高学员遂行实战任务的能力[3]。

1.加大野战演练条件建设,为实战化教学提供条件支持。学校开辟出一块专门用于枪械修理专业学员进行实践科目教学的场地,在该场地可以进行空包弹射击,可以对枪械进行机构动作检查和维修后的实际检验。

2.利用训练基地资源优势,为实战化教学提供环境支持。由于院校装备器材、场地保障等训练资源短缺,组织实兵、实弹演练教学较为困难。学校要积极与试验基地、靶场等联系,组织学员适时到基地、靶场参加演训活动,开展实战化教学。

3.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在部队服务中锻炼实战能力。学校和专业教研室积极与基层部队建立联系,适时组织学员到部队进行实习,最好是结合部队的需求,参加部队的野训,随队解决训练中武器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另一方面为部队排忧解难,解决以往部队把实习学员当包袱不愿接收的难题,可谓一举两得。

(二)强化实战教员队伍的培养

教学贴近实战,不仅要教会学员动手,而且要教会学员动脑,并非简单的技能教学[4]。贴近实战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有一支理论和实战水平都较高的教学队伍,要求教员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员[5],既是教学能手,又是技术和管理专家,本身能进行实战。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发现,实战教学队伍的建设可从下述几方面入手。

一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专业教员深入部队调研锻炼,不断了解、收集新形势、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等信息和问题。

二是鼓励教员参与部队代职和部队服务,既能锻炼教员服务部队实战、实训的能力,又能收集最新的实战信息,了解武器装备在实际使用中常见的故障问题,反过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志松,牛涛,余洪利.陆军作战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J].继续教育,2013(11):63.

[2]张谦益,苑惠宁,黄连华.基于“实战化”训练要求构建《军事地形学》实践教学体系[J].重庆通信学院学报,2014(1):82-85.

[3]唐劲松,陈永辉,周鹰.警务战术课中的案例研讨与模拟实战教学训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11):178-181.

[4]蔡果,杨降勇,周定平,王岩,刘江鸿.贴近实战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

[5]王震刚.实战理念下的交通管理教学创新[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8):92.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