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发达国家人力资本转移变化研究与启示

2016-06-21王华

人民论坛 2016年14期
关键词:转移人力资本启示

王华

【摘要】研究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时期人力资本转移变化情况,给我国人力资本管理带来如下启示:应加强人力资本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合理转移市场;建立健全人力资本流动管理法规;注重优秀人才引进工作,并以此更好地掌握中国现有的人力资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人力资本 转移 变化 启示

【中图分类号】C96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关键标准。当前来看,我国的人力资本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较为普遍的有:一是人力资源难以转化为人力资本;二是市场中的非等价交换以及人才的无偿流失;三是企业人力资本并未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是,中国却难免因为基数庞大而造成人力资本管理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时期人力资本转移变化情况的研究,对于解决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劳动力及科技人才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特别解释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和人力资本转移变化的潜在原因。同时,系统性地阐述了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前期、工业化中期、冷战时期以及新时期国内国外人力资本转移迁移的情况,并给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参考意见。

人力资本的内涵和人力资本转移的原因

首先,从劳动者身上不难看出,通过教育、培训等方法或手段所形成的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或是健康等内在的质量因素的存量,是西方理论界一直以来对“人力资本”给出的定义。其次,人力资本是在对一般劳动力进行培训、科研、教育等方法投资之后所形成的具有不同等级的技能、技术水平或者是熟练程度的劳动力。这恰恰说明人力资本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并可以使之与人力资源的概念相区分。综上可以看出,需要经过“培训、教育”的投资过程,正是两种定义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所给予的描述。

以上观点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力资本概念中应当包括人本身通过后天学习和积累经验所具有的技术、能力、知识、健康等各种质量因素之和。其中功能性可以涉及到劳动者技能的高低,知识储备的多少,创造能力的强弱以及应对非均衡能力的方式,学习的可持续性,具有社会性和经济价值意识形态,对生产关系、生产要素等适应能力的强弱,信息能力的把握,独立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感知社会现状、未来走向的能力,能很好地配置现有资源,实现最优的资源利用和组合。

人力资本的存量始终处在不定向的变化过程中。某种意义上说,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另一角度上看,伴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快速更新,最终使现有人力资源落后于社会需求,从而造成贬值。这两种情况必然出现在人力资本效力发挥的进程之中,从而使社会人力资本储备出现各种不稳定性。除此之外,地区差异也会造成人力资本的不平衡。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力资本的发展方式以及投资能力出现偏差,最终影响到当地人力资本的存量水平、收益状况以及匹配程度等。

欧美发达国家不同时期人力资本转移变化概况

工业革命前期:圈地运动的发生造成大量农民被迫前往城市。18世纪上半叶,农民由于农产品价格低以及所负担的税收沉重等原因纷纷破产,农民无法承担圈地费用,因而只能卖掉土地。1780年之前,土地兼并情况十分普遍,农民地位低下,大量的土地被用于放牧,耕地数量大为减少。而18世纪末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使得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农民的生活得以维持,这也使得小土地持有者大量增加。而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社会较为稳定,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经济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资本主义农场经济随之产生,农民数量减少。导致农民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圈地运动,英格兰中部及其周边地区主要是采用和平方式,而大多数地区采用暴力手段。圈地运动发生于16世纪,这一时期正是农业生产力快速提高的时期,而这又必然导致圈地运动的产生。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被迫迁往城市或者前往乡村工业就业。

工业革命时期:学徒制教育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手工工匠和产业工人。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通过教育来促进劳动力流动的。通过分析文献资料,上述观点可以得到验证。在英国的工业化初始阶段,学徒制教育是推动英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在这种制度下,学徒需要在师傅那里工作并且服侍师傅一定的时间,相应的,师傅应该教授给学徒自己的技艺,使得学徒掌握技艺,成为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者。可以看出,学徒制教育大大促进了英国劳动力的流动。而在18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最先是从乡村棉纺织行业开始的,在乡村棉纺织行业中,手工工匠发明了许多工具,这些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工业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例如由乡村手工工匠哈格里斯夫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就大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的纺纱效率。这些手工工匠大多是由学徒制教育培养出来的,他们在当学徒的时候接受了教育,积累了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推动技术革新的重要力量。乡村工业在学徒制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了诸多近代产业工人。在英国工业化发展的前期,工业大多都是分布在乡村的,在学徒制教育的影响下,乡村手工工人同时依赖于农业和手工业这两种行业。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由机器生产的丝、棉、麻等产品逐渐替代了原先由手工生产的产品。由机器生产的产品价格低廉并且质量比手工生产的产品要高得多,使得手工生产的产品被逐渐替代,手工工业因此衰败。失去生活来源的乡村手工业者除了少量留在农村外,大多数都前往城市寻找就业机会,成为近代产业工人。

冷战时期:相对稳定的社会保障水平和完善的福利制度成为人力资本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福利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条件息息相关,因此人们一直十分关注福利制度。长期以来,西欧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均处于领先地位,社会保障水平成为人力资本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政府十分重视社会福利,致力于建设福利国家。在欧盟国家,公民享有较高的福利水平,这十分吸引发展中国家公民。例如,瑞典的社会保障覆盖率相当高,每一位瑞典工作者都能享受社会保险,没有瑞典国籍的工作者也不例外。瑞典主要是通过政府财政和筹集社会保障费以及社保费利息收入来支撑社会保障支出的。英国的福利制度也十分完善,福利制度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享有福利。在西欧国家现行福利制度下,和原有居民相比,虽然新转入人力资本享有的福利较少,但是还是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成了促进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向发达国家转移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政府为了保持本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会适时调整本国关于人力资本转移方面的政策,这也会影响人力资本的转移。从目前来看,西欧国家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在欧盟国家表现的尤为明显。西欧国家劳动力缺口较大,这严重影响了西欧国家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了弥补劳动力缺口,西欧政府决定从外部引入人力资本,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招募短期劳工来实现。

1973年,德国政府曾一度停止招募客籍劳工,但是由于本国国内劳动力十分短缺,又在1990年后分别与匈牙利、波兰等国家签订了协议,从这些国家引入劳动力。此次引入的劳动力与以往的客籍劳工不同,这些劳动力不能携带家属,不再享有社会保障,雇主按照劳动力输出地的市场价格支付薪酬,德国与这些劳动力之间不存在直接合同关系。这种新型合同劳工不仅弥补了德国劳动力缺口,还避免了由于劳动力引入带来的劳动力家庭团聚以及劳动力定居等诸多问题,促进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这种新型劳工合同迅速在西欧推广开来。西欧劳动力市场存在两种劳工,一种是价格低廉的劳工,而另一种则是拥有专业技术的劳工。价格低廉的劳工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较低,只能从事一些纯靠体力的工作,对劳动失业率的敏感程度较低。相反的,拥有专业技术的劳工对劳动失业率的敏感程度较高,他们与转入国的劳动力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但是由于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专业技术资格不被转入国所承认,被迫从事一些与自己实际能力不符的工作,但即便如此,他们在转入国所享受的待遇也远高于本国,因此他们仍愿意前往异国工作。一旦这些劳动者中有人发迹,便会对本国的其他劳动者产生吸引,促进新的人力资本转移。西欧各国政府实行新政策,限制外国劳动力转入后,便导致了地下劳工市场的产生,这也推动了廉价劳动力的转移。这些廉价劳动力大多都是非法移民以及难民,他们的申请被政府拒绝后,就只能一边在地下劳工市场寻求就业,非法居住,一边等待机会。随着东西欧国家旅游政策的放宽,西欧国家的游客人数迅速增长,一些游客趁机非法滞留,前往地下劳工市场就业。①

新时期: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导致了人力资本的必然转移。20世纪中叶以来,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这次技术革命的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且变革程度深入,拥有高度综合以及高度分化两大特征。这次技术革新所需要的不是某一类专门人才,而是各类人才的合作。在统一的指挥领导下,各类人才开展合作,他们之间既有着明确分工,又有着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新技术变革才能实现。在新技术变革的作用下,新兴的产业部门以及生产领域不断涌现,社会各行各业之间分工日益细化。这使得各生产部门之间以及生产部门内部的分工也产生了变化,大量劳动者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转移。这种转移是由于不同专业人才组合的需要,由此可见,人力资本转移的原因是新技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

就目前国内市场经济而言,表现出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等特征,因而促进生产技术的创新变革是必然的趋势。这也必然会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规模也因此扩大。社会生产的变革首先需要的是知识水平高且拥有专业技术的劳动者,而这些劳动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本。因此,产业变革中最先发生劳动力转移变动的就是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本转移,世界各国发展经验也能证明,人力资本由最初的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转移的情况,是人力资本转移以及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就业结构也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这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这也是导致人力资本转移的原因之一。此外,导致人力资本转移另一重要原因是行业结构的演变。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快速流通,必然造成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从而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发生转移,产生持续影响,行业受外界变化的影响程度大大提高。行业的消失和兴起频繁发生,行业结构随之演变。出于利益的需要,劳动者离开衰退行业,进入新兴行业就业,这便导致了人力资本的转移。

欧美发达国家人力资本转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加强对人力资本的宏观调控。由于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造成了人力资本的大量转移,从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从落后产业向新兴产业,这样一来,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这一现象有悖于共同富裕、全民小康的国家发展规划,从而要求政府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加强宏观政策引导,从长期、战略的发展角度制定人力资本优惠政策和管理制度,平衡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人力资本需求,扶持落后产业。而对于当前我国人力资本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制定和落实保护政策,为各地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人力资本能够发挥最大最好的价值。

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合理转移市场。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既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能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合理转移市场,规范人力资本转移行为,实现更好、更合理的人才流动,搞活人才供给市场,进而实现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这其中既包括市场供求信息化、有效竞争价格、人才中介服务等内容,也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因此,很多国家将人才市场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从而预测未来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市场机制,既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标准。完善人才市场的基本框架由两个条件和三个支柱构成。两个条件,就是健全的法规政策体系和统一的社会化保障体系;而三个支柱,即是完善的政府宏观调控,完备的市场载体和自主的市场活动的主体。

建立健全人力资本流动管理法规。通过法律规范人才流动市场,进而规范人才市场机制,做到科学管理、有法可依。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保障应得权益,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因此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本流动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市场繁荣。就目前中国人力资本市场来看,政府亟需制定《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法》、《企事业单位技术管理人才实行聘用合同制度》、《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和《人才流动法》等相关政策法规。

注重优秀人才引进工作。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为人口数量的减少,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等原因,对于外来人才的引进工作十分重视。单就日本而言,为了挖掘到美国的高学历优秀人才,通常会在薪酬方面有所提高,并且善于利用完善的福利政策和申请专利的优势来吸引人才。当然,美国也有相应的应对政策,该国每年将保留一定的名额用以科学技术人才的引进,且在近年来撤销了技术人员进入美国的签证限制,打开国门,广纳贤才。我们国家也要借鉴此类经验,建立完善的人才跨国和跨区域引进机制,用更好的工资政策和福利奖金,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前来就业。

结语

人力资本是个系统工程,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人力资本从培养、引进到使用是个复杂的过程。随着我国日益与WTO的深度融合,我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会不断提高,无论社会、经济等各个层面都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人才市场的高度发展,既要保证灵活性,又要保证规范性,既要关注人力资本的投入与产出,又要加强人才的合理使用与培养。从战略高度合理引导我国人力资本转移,扶持落后产业和稀缺人才的培养,落实我国知识分子保护政策,从资源上配合人才的研发、创新,从更多的层面上实现人才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让人才能够人尽其用,实现最大限度的人才利用,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理工大学)

【注释】

①陈朝高:《欧洲一体化与世界》,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年,第256页。

责编 /王坤娜

猜你喜欢

转移人力资本启示
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逐步提高农民收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的法治保障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转移排放分析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