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浅析

2016-06-20付晓健裴桂爽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法律意识解决措施

付晓健++裴桂爽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从轰动一时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到“钢琴杀手”药家鑫的杀人案,再到复旦大学的投毒案以及“我爸是李刚”的撞人案,大学法治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国家不断提倡依法治国,但高校大学生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值得思考。本文从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概念出发,分析法治教育的意义,研究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力求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完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法治教育;法律观念;法律意识;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一、概念界定

“法治”是与人治相区别的,它强调法的权威性,尊重法律地位,注重实践。法治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依法治国”方略句公民进行宣传和教育,实现用法治意识指导公民自己行为的一种活动。[1]相应地,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就是指把法治教育的对象限定在大学生群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法治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习惯,用法律精神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在构建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既需要公检法等国家机器的强力保障,同时也需要法律精神的发扬和法律文化的传播,而后者的作用显然更大。法律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每个公民的法律素养的提高。大学生是最接近社会的学生群体,其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本身的就业及祖国以后的发展。所以,在构建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良好的法治教育可以起到示范作用。

2.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经济自然也就是法治经济。在法治经济中,参与者的法律素质高低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是经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其法律素养的高低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甚大:法律素养高,则会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3.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随着高校的大力扩招,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同时高校的自由度也在不断增大,因此高校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近十年来,大学生犯罪的案例不断增多,而且愈演愈烈。小到打架斗殴,偷盗抢劫,大到投毒、砍人、撞人、强奸,其行为令人发指。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势在必行。只有让大学具备了较高的法律素养,高校才能有效对大学生进行管理,这样高校才能更加安全、稳定。

4.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就业成为一大难题。法律素养作为约束公民行为的一种重要品质,在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当大学生学会用法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他们将会更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具备更好的素质,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能全面提升自己。因此,法治教育对塑造个体形象意义重大。

三、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法治教育资源缺乏,法律教学存在不足

(1)师资力量匮乏。在师资力量上,法治教育并没有形成专业师资队伍,在多数情况下,我国高校的学生培养模式中主要以政治、哲学教师教授法治教育课程,很少有专业专职的法律人才细致化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2]比较专业的法律教师都集中在法学院,其他学院相关教师甚少,并且大部分非法学院的教师对法律知识也不甚了解。这就导致一个现象:法学类专业学生的法律知识明显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强。所以,师资的缺乏直接影响到了法治教育的开展。

(2)教学目标重结果而轻过程。高校在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并不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为目的。有关法律知识的考核也只是看最后的成绩,而不是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法律精神或者法律理念的掌握程度以及法律素养的提高程度。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3)教学方式重理论而轻实践。无论何种教学,教学方式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法治教育也不例外。但是目前高校的法治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且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主要是公选课,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在课堂授课中,很多学生只为拿到学分,因此并不仔细听课;即使听课,也停留在浅显的理论阶段,不能深入理解法律的价值和意义。

(4)教学内容陈旧浅显。在大部分高校中,学生法律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作为公共课,书中的法律知识部分内容浅显,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皮毛;另外,法律方面的内容“亘古不变”,学生很难了解最新的一些法律条文。法治教育课程的核心在法律条文,而非法治文化背景因素及法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整合等。[3]

2.大学生意志相对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学生一路走来都是在学校度过,社会阅历少,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此外,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不够认真。网上的一份随机小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表示自己上课没有认真听讲,甚至于不知道老师讲过什么。[4] 这种态度的不端正直接导致法律知识的贫乏。

四、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营造家庭法律氛围,父母树立守法榜样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受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的教育氛围以及父母的言行举止对法治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在家庭中,父母要做到懂法守法,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同时,要在平常聊天中向孩子讲解一些法律常识,并通过新闻或发生在身边的一些违法犯罪案例来教育孩子要守法、爱法,通过这些方式来营造一个守法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法,接受法,遵守法,为高校的法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2.优化社会环境,重视法治教育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每个人都生活其中。置身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受到的影响跟环境的好坏关系甚大。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要完善社会法制系统。法制系统是法治教育能够良好进行的渠道和前提条件,系统有漏洞则整体无法运行;另一方面,加强对执法机关以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法律管制,保证大学生身边环境的干净。

3.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法治教育

(1)增加法学专业教师,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落实者,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5]教师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提高法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定期对教师进行培养和考核,使教师保持高水准的专业能力。此外,可以给教师合理的时间进行进修,帮助其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适当扩充法学教师数量,以便向其他专业的学生讲授法律专业知识。

(2)合理设计课程,提高法治教学效果。对在校大学生来讲,课程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其认识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夯实课程建设。首先,原有的道德法律类课程继续保留,这样可以将道德和法律结合起来进行教育,用道德辅助法治教育;其次,要增加新的法律类课程,包括基本的法律常识课程、关乎学生安全的日常法律课程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基本的法律课程可以作为公选课,但是专业法律类课程要作为必修课;最后,增加法学课程的课时。在保证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要适当增加法律课程的学习课时,保证学生积累法律知识。

(3)变革教学内容,实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的陈旧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因此,一方面,要保留之前一些基础性的法律知识,对于一些常规性的法律常识必须保留,这是认识法律的关键;其他不相关的一些东西则应删除,以提高知识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应多增加案例,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同时,对学生的权利义务教务要均衡,反对重义务而轻权利的教学。

(4)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提升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形成踊跃发言的良好课堂环境;可以将传统讲授与多媒体讲演相结合,课本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在课堂上让学生就案例展开讨论、发表看法,甚至可以进行模拟演练。同时,要利用好“第二课堂”,高校要与法院等部门搞好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公审大会,甚至开庭等,通过真实案例提高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

4.大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法律素养

作为法治教育的实施对象和法律学习的主体,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很重要。一方面,大学生要认识到法律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切实用心学习法律课程,不能为了通过考试而应付学习;在平常的学习中能够积极与同学探讨相关法律问题,将法律学习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之一。另一方面,多多关注与法律相关的新闻,思考法律问题,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能够锻炼意志,培养法律思维,能够将法律作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武器,遇到问题时能用严谨的法律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对于身边发生的违法事情能够主动站出来解决,以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形成法律精神,并且能够影响他人。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任,因此,提高其法律素养势在必行。通过家庭、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加之大学生自身的学习,相信法治教育工作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例会逐渐减少,高校依然会是纯净安全的港湾。

参考文献:

[1]郝 军.大学生法治教育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2]代明智.论法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2,(14):242-244.

[3]董升太.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1,(1):109-111.

[4]李静辉.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5.

[5]张宏宇,包国祥.法治精神与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初探[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6):50-54.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法律意识解决措施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