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选题角度出发浅谈中美新闻评论的异同

2016-06-12陈孟勤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海外版纽约时报

陈孟勤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从选题角度出发浅谈中美新闻评论的异同

陈孟勤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 要:新闻评论是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是媒体提升话语权的重要途径。而选择论题是写好评论的关键,也是新闻评论写作的第一步。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板块和《纽约时报》半年的新闻评论进行研究,从选题角度出发,浅谈中美新闻评论的异同,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希望能为我国的新闻评论写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闻评论;《人民日报》海外版;《纽约时报》;选题

新闻评论是媒介的灵魂,代表着媒介的观点和立场。新闻评论的选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论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换句话说,也就是择定通常所说的就事论理的‘事’,有的放矢的‘的’。当然,内中也包括有感而发的‘感’”。[1]而通过对比中美新闻评论选题的异同,了解我国新闻评论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对我国新闻评论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国对外开的放综合性中文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其主旨在于传达中央政策,报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介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国内外信息。《纽约时报》于美国纽约出版,在全世界发行,是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代表,一直以来拥有良好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本文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板块和《纽约时报》的新闻评论进行抽样研究。将这半年的时间段以月为单位分层,然后在每月的四个星期中各抽取一天的新闻评论,总计各24天的新闻评论构成样本总体。

一、中美新闻评论选题分析

一篇新闻评论能否吸引读者,关键在于其是否贴近读者。要想增强新闻评论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就得从读者着手,分析读者需要什么。这就要求所写的新闻评论有一个好的选题,下面就主要从选题的来源和选题的性质与形态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选题的来源

评议对象指的是新闻评论写作所要分析评价的事物,是评论选题中最基本的内容,选题方法首先体现在如何抓取评议对象上。

表1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板块和《纽约时报》选题来源统计

通过表1可知,就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而言,中国的新闻评论大多数都是对国家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的评论,或赞扬,或指导,或表明自己的立场,且多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进行的评论。另外,中国的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选择与政治相关的事件或现象进行评论,其他方面如文教、社会生活等,则鲜有涉猎。相比之下,美国的评论选题就相对广泛,多是以民众的社会生活为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碰见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新闻评论中都有所涉及,涵盖了读者所关心的社会事件和问题,题材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二)选题的性质与形态

评议对象的性质是指其作为社会事实的价值特征,共分为正面、中性和负面三种。评议对象的形态是指在具体新闻评论作品中评议对象的外在结构形式,可以粗略地分为现象和事件两大类,它表现选题所关注的社会层面与深度。

表2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评论标题列表截取

通过表2和表3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从性质上来说,《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板块的新闻评论作品以正面的事件或现象为评议对象的有4篇,负面的也有4篇,均约占33%。两者所占数量相等且为大多数,这表明我国新闻评论既强调正面宣传,也重视批评监督。而在《纽约时报》的新闻评论作品中,以负面的社会事件或现象为评议对象的有10篇,约占67%;正面的有3篇,所占比例为20%,表明美国新闻评论的主旨在于抨击弊端,揭露问题。

从形态上来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板块的新闻评论作品中,以社会现象及理论政策为评议对象的有8篇,约占67%;以个别事件为评议对象的有4篇,仅约占33%。由此可见,中国新闻评论作品的评议对象多为现象,选题呈现现象化特征。选题现象化指的是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选择社会现象作为评议对象,把特定环境下的个别事物集中或者上升为普遍事物之后才作为评议对象,而将理论、政策这些抽象的事物作为评论对象是选题现象化的特别形式。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中国新闻评论写作中,个别事件常被作为由头来处理,如《美国对“颜色革命”为何乐此不疲?》一文。然而,在《纽约时报》的新闻评论作品中,以社会现象与理论政策为评议对象的只有5篇,约占33%;而以个别事件为评议对象的有10篇,占67%。由此可见,美国新闻评论作品的评议对象多为事件,其选题呈现事件化特征。选题事件化指的是新闻评论写作中选择个别事件为评议对象,关注个别事件本身的矛盾。美国新闻评论常常针对个别事件,深入调查,对其矛盾问题进行充分挖掘、分析和评价,直接评论当事人的善恶与责任。

表3 《纽约时报》评论标题列表截取

二、影响选题的因素

通过前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板块和《纽约时报》的新闻评论在选题上是有差异的。那么,影响新闻评论选题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主要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客观因素

制约新闻评论选题的客观因素有其外在的规定性,是记者自身无法克服的因素,主要包括受众需求、政治需要和媒介性质观。

任何新闻评论报道都源于受众的需求,也归结于满足受众的需求,但是受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由于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受众的需求很难把握;政治因素对于新闻媒介的制约是多方面的,从宏观上来讲,新闻媒介的性质、功能与国家的政治体制密不可分,特别是对于党报来说;而媒介对于新闻选题的制约则直接体现在媒介的地位和性质不同,其新闻评论选题的范围就有所不同,如地方性报纸和全国性报纸在选取新闻评论对象时就是有差异的。

(二)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记者自身的因素。由于不同记者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他们的阅历、性格、生活环境等都不相同,对新闻的认识范围、敏感程度、职业操守也都有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记者对于选题的抓取。

1.认知范围。记者只能在自己可认知范围内的事物里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进行评论。记者的认知范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记者自己亲身感受现实生活所直接获取到的信息,二是通过学习他人的成果而获得的信息,这二者都带有先天的个人色彩。而记者与记者之间认知范围的不同也使得其新闻评论选题大不相同。

2.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对于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辨别能力,它反映了记者对新闻的理解层次和水平。新闻敏感能力强的记者能随时随地捕捉到有新闻价值的事物,他们的脑海里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新闻选题;而新闻敏感能力弱的记者总认为生活过于平静,缺乏有新闻价值的事物,那他们的新闻选题自然就少了。

3.职业操守。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有的事物虽然具有新闻价值,但有些记者却不愿意报道。许多批评性的报道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但报道这类事件会影响到某些部门或某些人的形象。有的记者怕得罪人,也就不敢对这类事件进行报道。另外,有些新闻事件落实到采访报道上有一定难度,有的记者怕吃苦、怕麻烦、不愿意为弄清事实而多方调查,这些都会影响新闻选题的实现。

三、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美两国新闻评论选题无论是在选题的来源还是在选题的性质和形态上都存在差异。影响选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受众需求、政治需要、媒介性质观、记者认知范围、职业操守等。中美新闻评论选题之间的差异是受以上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而不是哪一种因素单独对哪一种差异产生影响。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媒介性质观不同,其他一些观念的差异大多可导源于此。[2]新闻评论是提升媒体话语权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取对方之长、补己方之短,结合中国媒介环境和受众需求等因素,发展中国新闻评论选题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16.

[2]柳珊.当代新闻评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07.

[3]顾建明.中美新闻评论选题方法的比较分析[J].新闻大学,2007(3):101.

[4]康拉德·芬克(美).新闻评论写作教程[J].柳珊,顾振凯,郝瑞,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9.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046-02

作者简介:陈孟勤(1992—),女,四川眉山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14级硕士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海外版纽约时报
新举措
No.2 企业微信海外版改名为WeCom
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办好“海味党报”——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裘山山散文被《散文》(海外版)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