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公共艺术导览书刊出版调研

2016-06-10黄健敏

公共艺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台北市石雕台湾地区

黄健敏

按不完全统计资料,自1998年至2014年,台湾地区已设置的公共艺术作品共计达二千余件,在不算短的16年之间,其数量之多堪称“台湾奇迹”之一。但是這些艺术品却是“存而不在”一太多太多的民众不知晓公共艺术的存在,更遑论了解设置案的意义与功效。这种现象反映出公共艺术政策着重于设置而没有真正积极地落实并推广教育。

出版是推广教育的重要一环,国外许多都市莫不有专书介绍其所拥有的公共艺术品,如美国纽约的《City Art-New York's Percent for ArtProgram》、西雅图的《Art in Seattle'sPublic Places》、加拿大温哥华的《Public Art in Vancouver》、法国里昂的《L'art Contemporain dans 1es espacespublics 1978-2008》、西班牙巴塞隆那的《Sculpture Guide Barcelona》等等。借助这些出版物能够让更多人享有欣赏位于公共场所中的艺术,同时这些出版物也是都市行销的利器之一。使得寻找公共艺术成为都市观光的文化产业之一。

相对于国外的情况,台湾公共艺术导览书刊的出版较为冷寞,筒视之下,各县市在过去曾印行过12本相关的书刊。(见表格)

花莲县文化中心于1998年6月印行了《花莲县公共艺术导览手册1》,这本开风气之先的导览手册收录了花莲县境内50件作品,并且以中英文并陈,可惜没有作品位置资讯,也没有地图供索骥寻访。花莲石雕艺术节自1995年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有10届,搜集的石雕作品甚多,可惜不曾规划游艺性的配置,以致作品星散,即使有心欣赏亦无法遂愿。日本横滨三年展早期也犯花莲石雕艺术节的毛病,展览后所留下的作品穷于觅地摆放,而且往往被社区视为障碍物。为矫正这个弊病,近年来横滨三年展被留存的作品,在事先就规划好未来的设置点,并且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参与,造就了横滨公共艺术的独特风貌。花莲市打出“石雕观光城市”的口号,最基本的第一步应该为既有的作品编印导览地图,同时刊行专书。花莲县文化局于2005年曾经印制了一份《花莲石雕地图》,惟时隔多年矣,有更多新作品诞生,这项被严重忽略的基础工作真的有待努力地补实,这既可成为吸引外地人的观光资源,对在地居民来说亦是享有生活美学的资产。

台南县公共艺术专辑《时空寄情一台南县公共艺术专辑》一书撰述者黄明雅在前言表示,该书是台湾地区户外艺术整理研究计划所衍生的出版物。1998年高雄市立美术馆接受委托,进行全台湾地区户外艺术的调查、记录与撰述,鉴于地域广、艺术品众多,于是高美馆按行政区域分别委托各县市文化中心从事此项任务。但是各县市文化中心没有专业能力承担,又蹴于人力,于是各县市文化中心再进一步委托一些学校或个人办理。最终,每个县市提报了80件作品,由高美馆整理汇编成三大厚本的《台湾地区户外艺术汇编》。该项计划由于事先对户外艺术定义未加厘清,没有明确的标准,加上各地方对户外艺术品筛选机制的差异,以致各个县市所呈现的内容差别悬殊。以台北市与外岛的情况比较,发现在认知上有极大的不同,也可以看出城乡的差距。不过这些资料是认识台湾户外艺术的入门,为20世纪末的台湾户外艺术保存了一份颇为宝贵的文献。阅读汇编中的台南县收录内容,与《时空寄情》一书比对,前者的作品照片显然比较佳,文字部分也有所增加,最大的差别在于增补了1998年以后的新作品。但是其依然犯了《花莲公共艺术导览手册1》的相同缺憾——没有地图,这让有心人真是无从探索体验。

台东县文化部门出版的《台东县户外艺术导览专辑》,从书名就可明了该书部分的内容就是《台湾地区户外艺术汇编》的移植,再增添了一些资料编辑成书。所幸弥补了花莲县与台南县出版物的缺失,终于有地图标示作品之地点。台东县原住民风格的作品颇能彰显地方特色,可惜专辑内的作品艺术性较弱。东部海岸风景区管理处曾经赞助花莲石雕艺术节的部分经费,所以有些石雕艺术作品得以分布在东海岸。这些作品摆设的方式颇值得商榷——为了让民众便于亲近欣赏,应该采取较集中的布局,而非沿着公路作为路旁装饰;另外作品之间的距离远超过适当的步行尺度,如果开车浏览又感到作品彼此过近,必须屡屡停车下车,造成步行开车两难的困境。

进入21世纪,在12年之间有10本相关导览手册出版,高雄市与新北市先后刊行两本。作为全台首善的台北市于2002年出版《公共艺术走着瞧一台北市公共艺术导览》,计收录125件作品,规划了5条漫步道。台北市文化管理部门恪遵法令,于1999年文化相关部门成立之后积极执行公共艺术政策,举凡公有建筑物莫不依法执行,所以1998年至2015年的作品数量达四百余件,居台湾地区之冠。《公共艺术走着瞧》这本可以手执着边走边看的小册子,资讯完整,编辑大方,从收录作品的分布状况看,在台北市也有“M”型现象,即较繁华的大安区有25件作品,较偏远的文山区仅有3件作品。尔后文化相关部门另印了一份《台北市公共艺术导览地图》,这份地图收录了100件作品。显然调查工作不周全,以致地图中的谬误不少,如位于前联合报大厦前的高速轮转印报机早被移除,却英明地仍然出现在导览地图之中;圆山捷运站的壁画是张国栋于2000年所创作,却遭标示不详等。受限于篇幅,这份导览地图并非每件作品皆有图片,这对有心寻访的艺术爱好者是一大挑战,在没有足够资讯之情况下。有可能甚耗时而枉然地看到一件失望的作品。为了提供充分有助益的资讯,大可仿效洛杉矶重建局印制公共艺术地图之方式,采各区分别印行,既方便走访,亦可为不同社区的公共艺术建立地域的自明性。

2004年出刊的《高雄市公共艺术赏游导析》是立法执行公共艺术政策5年的成果结集,内容贴心地添加了大众运输工具的资讯与电话;2010年出版的《游艺高雄公共艺术》较诸2004年的赏游导析,页数既厚,开本又大,很显然地要突显高雄市公共艺术的成就。此书可取之处是结合公共艺术周边的美食,乃至古迹,形塑都市可观可游的景点。高雄市文化相关部门委托编辑制作该书,让此书成为唯一在市面贩售流通的台湾城市公共艺术导览书,此举突破官方一贯借着印刷物自我表现业绩,而出版成果不被大众知晓、没有机会阅读的弊病与缺憾。可惜的是执行单位专业不足,曾获台湾第一届公共艺术奖的高雄少年法院的《运行》竟然被遗漏。

相同的遗漏问题也发生在台北县的《艺术走着瞧——台北县公共艺术导览》一书中。台北县板桥车站是辖境内规模较大的重要公共艺术设置地,共计有13件作品,但在台北县公共艺术导览手册中竟然缺漏了林书民的《梦蝶·花源》与《鱼儿鱼儿水中游》、法国艺术家Xavier Roux的《泳者》,获得第一届公共艺术民众参与奖的曲家瑞作品《毕业班2010》等。据执行单位解释,因为这些作品可及性困难,估计民众不能到达作品所在地点,因此选择不纳入。事实不然,被遗漏的这些作品或在月台,或在车站大厅,绝无难以接近的问题。不过《艺术走着瞧——台北县公共艺术导览》也有值得称许之处,全书以中、英、日文呈现。这对努力推动观光是助力,但是关键又回归相同的问题——一般大众,乃至观光客如何取得此书?该书依然犯了所有公家机关出版物不流通的痼病。为了配合台北县改制为新北市,文化相关部门于2011年8月出版了《玩美新城——新北市公共艺术导览》,收录的作品达129个,并规划了新版特区等五条路线,方便大众循路走访,显然新的版本胜于昔日的出版物。

以笔者的经验,在旧金山、丹佛国际机场的询问台可以方便地取得机场公共艺术的手册;在欧美各大都市的书店莫不有该都市的书籍专柜,在专柜可以轻易地找到公共艺术导览书籍,作为踏勘的最佳指南。如果仍一味地以大笔公款从事公共艺术设置,对于花费小额的推广教育漠视;如果社会大众对于既有的公共艺术作品“视而不见、见而不知”,试问普遍设置公共艺术的意义与价值何在?公共艺术推广教育应列为工作的重点,有必要广加印行公共艺术导览专书暨地图,同时积极地培训义工从事公共艺术导览活动,好让民众在生话环境中就能发现公共艺术,欣赏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台北市石雕台湾地区
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机制及其启示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以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为参照
台湾地区拟修订车辆容许耗用能源标准
台湾地区食品标签标准及其管理机制研究
台当局全力化解大陆怒气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