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心灵捕手》看教师引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2016-06-08贺平田耕毓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师引导人格障碍心理辅导

贺平 田耕毓

【摘 要】 电影《心灵捕手》讲述一位由于童年的创伤经历形成自卑、狂傲又怯懦的复杂性格但同样也是天才的主人公,在心理学教授的帮助下,成功走出心理阴影,重新面对人生,找回自我和爱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医生桑恩所表现的真诚的品质、共情的特质、敏锐的洞察力和尊重当事人的理念,为同样肩负着帮助和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师提供了生动的心理引导范例。

【关键词】 电影《心灵捕手》;童年创伤;人格障碍;教师引导;心理辅导

他是个天才,却因为内心极度孤独,缺少对人和社会的信任,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拥有过人的理解力和记忆里,可以对任何史事娓娓道来,却不愿意为关爱他的人敞开心扉。即使最爱的女人即将离他而去,为了维护自己卑微的尊严,他选择彼此伤害。到底怎样才能打开他尘封已久的内心,为他带去阳光,又是谁,愿意做他的心灵捕手,让他迷途知返,重新面对人生。

一、影片简介

《心灵捕手》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大学临时工找回了自我的故事,威尔是一名叛逆的问题少年,但是在数学方面他却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在教授兰博、心理学家西恩的细心关怀与帮助下,威尔最终找回自我和爱情,打开了封闭依旧的内心。

二、从威尔的童年看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威尔总是以叛逆不羁的行为来掩饰自卑,宣泄苦闷,他的性格是复杂、狂傲却又懦弱的。他不敢坦然、独立的去面对身边的一切,并对接近自己的事物表现出了强烈的防卫意识,因为他从来没有去正视真正的自己,并且不敢去尝试与他人建立亲密而又信任关系,致使他发挥不出自己真正的天赋。下面从家庭教育和社会经历对他的性格形成进行分析。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发育中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也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对于孩子来说,最亲近的人便是父母,同时父母也是孩子的榜样与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也是孩子一个观察学习的过程。而威尔的家庭无法令人想象,继父一向对他是拳打脚踢,这才导致他出现人格障碍。同样,这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模仿学习的过程,继父的种种行径,为他日后的暴力行为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古典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某一单方面的力量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的一切行为,行为必须是由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力量互相作用的产生的,只有三部分协调,才会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威尔的人格障碍在心理学中也称变态人格,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变态人格是人在幼年时期的不良经历致使心理创伤的产物,是早期个体社会化出现缺陷的结果。[1]父母或其他成人是幼儿在变态人格在产生社会化过程中所缺少的主要部分,所以,家庭因素是造成威尔变态人格的主要原因。当他遭遇家庭暴力的同时,也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创伤。他不仅仅在情绪上易走极端,易被他人激怒。并且在行为上也爱冲动,呈一时之快。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动干戈,不惜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2、社会经历

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可以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离不开社会,人是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2]而威尔这样的人,他得不到社会认同,几乎与社会隔离,人际交往也非常差,所以,会难免会出现人格障碍。

影片中,当威尔因当众斗殴而被告上法庭时,他并没有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而是不遗余力的为自己辩护,钻法律的空子,从法官的陈述中我们也能看出,威尔是一名惯犯。“93年6月,斗殴,93年9月,斗殴,94年二月,偷窃汽车,95年1月,假扮警察”他在短时间内多次践踏了法律的威严,而更让人惊异的是,在法官陈述威尔所犯的罪行时,威尔能一字不差的说出所犯的法律条款甚至包括出台时间。在稍后的拘留时间内,威尔不但没有反悔,为自己的牢狱生涯感到担忧,而是拿起电话,跟前两天酒吧认识的女孩史凯蓝聊起了天,并约周内见面。从这两件事情我们不难看出,威尔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也是长期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人格障碍。首先,对心理发展和发育极不协调;其次,人格障碍者缺乏自制力,往往对他人,对社会所做的不良行为没有任何愧疚感与负罪感。当他碰到了困难和挫折时,不能完全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同样不能对自己的行为作以检讨,总是把失败归咎于外部条件。可以说,在遇见心理医师肖恩之前,威尔就像一块石头,固执、冲动,把自己的情感深深的封闭。

三、西恩对他的影响

在兰博教授将威尔从看守所保释出以后,为了更快的将威尔带入正轨、不挥霍他的数学天分。兰博教授选择心理辅导这种方法对威尔进行治疗。

在见到西恩教授之前,那些被请来的心理医生个个声名显赫,但其实他们都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作为拯救者出现。拯救者身份的心理医生是不可能、也不屑于同威尔产生移情体验的,所有,在受到威尔近乎玩笑的冷嘲热讽后,各个脸红耳赤,摔门而去。而那种隔离、冷漠和居高俯视的态度只能令威尔更加叛逆,反而加深了威尔的心理防御。

西恩是兰博教授最后找来的心理医生,第一次会面之时,威尔就想通过刺激他人的方式来对自己进行保护。当威尔在西恩的办公室中观察并谈论到他的一幅油画时,看出了西恩当时的心态。西恩被威尔的话语激怒了,但是在西恩盛怒的时候,威尔却震惊了,他惊讶于西恩表现出与其他心理医生不同的反应,这反而让威尔不知所措。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西恩教授的态度是非常真诚的,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了威尔的面前,并且不是以一个拯救者和说道者来面对。并且继续为威尔治疗,于是一切,在西恩真诚平等的态度下,已经有了一些不一样了。

在和威尔一次次的交谈中,敏锐的西恩发现了这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他之所以桀鹜不逊,不服管教。是因为他埋藏在心底深深的自卑,威尔所做的所有看似荒唐、不负责任的事情都来源于他内心深处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威尔对兰博教授安排的任何工作都不以为然、为什么没心没肺的伤害了自己深爱的女孩。为什么宁愿去工地上搬砖、做杂活,也不愿意对自己的才华好好珍惜等等,这些都让西恩对威尔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每一次的谈话中,西恩都留给威尔一个可以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矛盾行为和语言的时间,而没有强制引导他去做什么。影片中,两人还有多次对峙,每一次的对峙都让威尔思考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思考了在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时是应该勇于面对还是退缩逃避。这同样也是这部影片最引人入胜的高潮部分,威尔的心灵转折就这样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对峙中展现出来。与此同时,在威尔一次又一次的将心灵高墙垒起,拒绝任何人进入时,西恩总是将自己脆弱的一面表现出来,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威尔,并说“除非你谈自己,说你是谁,那么我就着迷,我愿意加入“这种心理自我暴露对取得威尔的信任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

从威尔的档案袋中,西恩知道了,他一个孤儿。童年,本是人最需要呵护和关爱的年纪,威尔却被人无情抛弃,并受继父的难以承受的折磨,这些都让西恩震撼不已,而且让西恩想起了自己同样的遭遇,他了解威尔,了解威尔自卑的根源,知道了为什么威尔要在别人抛弃他之前要率先抛弃别人,因为这都是在威尔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下做出的。威尔在西恩的层层逼问下,由最初的无所谓到认真,再到恼怒,痛哭流涕,到最后与西恩紧紧相拥,威尔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感受后充分的理解了西恩的话,他害怕接受真挚的情感,用别人的错误为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找借口,一直用荒废自己的才能的方式安抚自己。我们很难想象,改变这个过程,是多么漫长而且残酷。但是我们同样清楚,这是一个破茧成蝶,重迎美好生活的开始。

四、结语

《心灵捕手》不仅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更是一部寓意深刻、令人深思的电影,这让作为人民教师行业的人们感悟到了很多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但却往往被忽视的一些道理。例如信任、真实的反观、不懈的坚持以及真实地释放自我等。影片中教授西恩表现出的真诚的品质、共情的特质、敏锐的洞察力和尊重当事人的理念,为同样肩负着帮助和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师提供了生动范例,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成长具有非常有价值的启发。其实每个教师都能做学生的“心灵捕手 ”,帮助学生在迷茫中找到真正的自我,让学生能够 、快乐地度过宝贵的大学时代。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6-59.

[2] 刘向南.《模仿游戏》:当天才迎面走来[J].电影评介,2015(22)15-17.

【作者简介】

贺 平(1990-)山西万荣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专业,西安科技大学人事处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高校师资管理.

猜你喜欢

教师引导人格障碍心理辅导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探究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刻板的强迫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