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6-06-08高艳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农村

高艳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对象的物质生活水平;健全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扶贫对象的整体素质,增强受教育主体的接受能力。

【关键词】 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事关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农村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促进农村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扶贫对象在思想领域上的脱贫。

一、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发挥意识领域的指导作用,促进其他各项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有序进行,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农村,特别是在农村扶贫对象中间,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物质层面的扶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不足。(2)教育内容理论性较强,难以产生实际成效。(3)教育方法较为单一,缺乏方法上的创新。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是以宣讲的方式进行灌输式的教育。(4)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较为薄弱,缺乏对工作的引领性。存在的这些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的问题

在对农村扶贫对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扶贫对象是教育的接受者,也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主导性作用。发现扶贫对象这个主体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教育中有的放矢。(1)文化程度较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能力有限。(2)过于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政治意识相对淡薄。(3)精神世界相对空虚,人生信仰异化。

二、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原因

1、关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但与之相配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机制没能跟上,主要体现在:(1)没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2)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滞后。(3)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形成常态,相关评估机制不健全。

2、对扶贫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相关投入不足,致使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扶贫对象,相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显然只占了一小部分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这部分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所以,在相关的经费支持、人员配备、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2)在教育队伍建设上,缺乏专业的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而不是普通干部能够兼职的。所以,在教育队伍建设方面的不重视,也成为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的原因。

(3)现代化教育手段应用不够,教育形式过于单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能够更加高效快捷地传递教育思想和内容,也能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法。由于对扶贫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更没有在教育形式的转变和教育手段的创新上下功夫。

3、农村扶贫对象自身方面的原因

(1)扶贫对象的主体性意识不强。由于文化素质、社会地位等的落差,农村扶贫对象大都将自身定位于社会的底层,主人翁意识不强,不能够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地参与到农村的政治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

(2)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性不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扶贫开发对象由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对于除经济生活以外的世界表现出了淡漠,对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得毫无兴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精神信仰错乱,思想阵地丢失。物质世界的匮乏造成一些扶贫对象思想精神上的盲目空虚,因而更容易信奉外来宗教,甚至误入邪教等不法组织,出现人生信仰的错乱或者异化,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影响力逐渐衰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思想阵地受到了瓦解。

三、解决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农村扶贫对象是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对的弱势群体,我们要着力加强这部分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双向扶贫。

1、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对象的物质生活水平

对于扶贫对象而言,他们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依然是物质经济问题。所以,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扶贫渠道,制定科学的扶贫措施,因地制宜地谋划脱贫致富的路子,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一方面,要摸清底子,探清实况,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为脱贫致富找路子、抓措施、谋发展,做到心中有策。

2、健全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一套设计合理、健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能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化开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达成教育的目标。

第一,制定专门针对农村扶贫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作为指导,使得开展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方案的设计不能搞形式主义,草草了事,而要深入调查研究,做到切合实际、贴合民意,制定出科学合理、完善有致、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二,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相关投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人力配备上,培养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农村中开展教育,同时,加强基层干部的教育,作为日常教育的后备力量。正如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只有农村干部素质过硬了,农村工作才有人去做。”[1]财力方面,要将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费用纳入专门预算中,保证教育工作无后顾之忧。物力方面,则要引进现代化教育设施,使教育方式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第三,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形式。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宣讲教育方式,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拓宽教育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将教育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提高扶贫对象的整体素质,增强受教育主体的接受能力

对扶贫对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终目标还是要使扶贫对象真正能够在接收教育的过程中有所提升,思想政治风貌有所改观。

第一,通过联系学校教师,组织自学或集体学习等方式,倡导扶贫对象加强学习,减少文盲、半文盲人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弘扬社会正气,发扬传统美德。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呼吁人们自觉抵御歪门邪气。“典型示范,带动一般”,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2]所以,可以通过各类评选活动,如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活动,唤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第三,加强扶贫对象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重新树立村规民约的社会规范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发展正能量,让村规民约引领农村社会新风尚。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4.

[2] 王东维,路建华.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7)21-26.

【作者简介】

高 艳(1990.9-)女,陕西横山人,现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当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政工作中的长效性分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
浅析大学生宿舍人文环境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