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现状分析及思考

2016-06-08刘梅芳常雅宁杨洋郭宇鹏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对策

刘梅芳 常雅宁 杨洋 郭宇鹏

【摘 要】 文章通过调研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现状,提出了稳定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的对策:加大维护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的力度;加强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为留守妇女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创造条件;发展本地经济,尤其是大力发展本土乡镇企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关键词】 农村妇女;婚姻现状;对策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幸福美满的婚姻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之一,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建立在长期共同生活和有效沟通、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丈夫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妇女夫妻之间聚少离多,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接触不同的社会人群,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之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了他们在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掌握技术以及社会关系和生活态度上的不同步,这直接影响到夫妻关系的变化和婚姻的质量。本文通过对宝鸡地区204名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分析,针对留守妇女的婚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的抽样方法,于2015年3月8日到4月30日,随机抽取宝鸡市3个村的572名妇女发放调查问卷,实际填写问卷473人,应答率82.7%。本次研究将农村留守妇女丈夫外出的时间设定为累计超过3个月以上,按照这个标准,其中属于留守妇女的有204人,占农村妇女总数的14.12%。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查阅文献、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以及SPSS软件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

二、现状分析

1、两地分居让留守妇女感到孤独和缺乏安全感

调查显示,留守妇女与丈夫常年处于分居状态,丈夫不在时经常会产生孤独感的和会有孤独感的占64%。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有不少农村留守妇女表示“经常感到精神疲惫”、“没个贴己说话人”、“有时一个人默默流泪”,并表示由于丈夫不在,担心周边治安,没有安全感。加之还要负担农业生产、抚养孩子、赡养老人,她们的精神压力很大。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电话成了留守妇女与丈夫之间联系和沟通的最主要工具,有67%的留守妇女和外出丈夫能保持一周通话一次,半月通话一次的占25%,虽然电话交谈中大多谈及的是家庭琐事和子女教育等内容,很少谈及夫妻感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和丈夫保持电话联系已成为留守妇女的一种精神安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夫妻之间的分离感。

2、留守妇女的婚姻比较稳定

本文将婚姻的稳定性设定为维持婚姻的信心。被调查的204名留守妇女中已婚并完整的占96.1%,有74%的留守妇女表示不担心丈夫有外遇,而在回答“如果丈夫有外遇,您怎么办”的问题时,54.4%的人认为丈夫不会有外遇,“先挽救再说”的有20.1%。这证明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性还是比较高的,这与留守妇女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有一定关系,调查显示,40到60岁的留守妇女占70.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8.2%。加之她们经济上不独立和受传统婚姻观念、子女因素等的影响,造成婚姻解体的成本加大,大部分留守妇女更愿意维持现有的婚姻关系。

3、婚姻满意度较高

从调查显示来看,对自己婚姻生活感到满意的占69.1%,基本满意的占19.1%,没有遭受到家庭暴力现象的占90.2%。较高的婚姻满意度与留守妇女对于夫妻间感情的期望值有关系,在调研过程中,不少留守妇女将自己的婚姻幸福与否排在了家庭经济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培养子女之后。调查中,有81%的留守妇女支持丈夫外出打工,她们对丈夫外出打工获得的经济补偿和盼望子女成才的期望值更高,而对于自己的婚姻和夫妻间的情感期望值低一些。

三、几点建议

1、加大维护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的力度

农村留守妇女长期留守家中,处于相对封闭、落后和少有变化的环境中,社会关系也局限在当地较小的圈子中,她们大都将生活的希望寄托于外出打工的丈夫和子女身上。偏大的年龄和较低的文化水平,让她们既没文化优势又无能力优势,综合素质低,自身发展能力弱。加之生产生活负担重,心理压力大,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总之,留守妇女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权益更易受到损害。我们要认真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护法,完善对留守妇女的婚姻保护机制,切实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大维权力度。留守妇女因为受传统 “男尊女卑”等观念的束缚,加之经济上对丈夫的依附性,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一般都会选择忍气吞声。各级政府及妇女组织要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乡村等一系列普法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妇女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为她们的维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由于丈夫外出打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一般留守在农村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农村的治安防范力量脆弱,安全隐患增加。要加强农村安防力量,确保留守妇女的生命财产安全。

另外,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村镇服务机构,设立咨询室和妇女求助热线电话,这样不仅方便留守妇女维权,而且可以让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到留守妇女的家庭婚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根据留守妇女的意愿,建立留守妇女互助团体,让她们生活上互相帮助,情感上也可以互相倾诉交流,以化解心中的苦闷。

2、加强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为留守妇女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创造条件

在笔者调研的过程中,一位46岁的胡姓留守妇女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婆婆和年幼的女儿,从40岁时留守家中,平时的生活总是与地里的农活和家里的老人孩子脱不了关系,闲暇时就是看看电视、串门聊聊天。和大部分留守妇女一样,因为留守生活单调乏味,让她经常感到孤单和空虚。因此,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的投入,为留守妇女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创造条件,如修建文化广场,以方便妇女开展文娱活动。建立村一级的文化站、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等,满足她们的自学娱乐要求,让留守妇女增长知识,增加见识,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让留守妇女用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头脑,愉悦身心,以填补她们的精神空白。

3、发展本地经济,尤其是大力发展本土乡镇企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留守妇女希望丈夫在家周边就近就业的呼声强烈,可由于就业机会少、工资待遇低等原因,丈夫不得不外出打工,造成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更有不少妇女有学技能、参加就业或创业的意愿,可由于在年龄、文化程度、技能掌握、政策了解上不占优势,让她们很难实现就业和创业。

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拓宽在农村致富的渠道,采取支农、富农、惠农措施,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资金扶持、项目支持和培训等,鼓励他们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劳动力的就近转移。

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的机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或自主创业,例如建立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加强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增加他们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优势。同时,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门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等。

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多了,创业机遇大了,就能就地消化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同时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发展了农村经济,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因劳动力大量外出流失而带来的留守妇女、儿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叶敬忠,吴惠芳.丈夫外出务工对留守妇女婚姻关系的影响[J].中州学刊,2009(3).

[2] 许传新.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 李昌俊,刘泓等.留守与非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

【作者简介】

刘梅芳(1987-)女,汉族,陕西宝鸡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文学评论、新闻采写与编辑等.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对策
论农村离婚妇女的土地权益保护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两癌筛查技术在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中的效果分析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湖南农村妇女参政问题研究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