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民办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究

2016-06-08赵鑫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管理模式

赵鑫

【摘 要】 本文针对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实验(实训)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模式的相关措施。要切实保障实验室及实验过程安全;健全实验室管理系统;共享实验室资源;完善实验与教学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实验(实训)室;管理模式

本世纪是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时代,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介于研究型院校与技能型高职院校之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恰恰顺应了高等教育的这一改革趋势。我国目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约占全国本科高校总量的8.5%,其功能在于培养出与学术型人才相比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具备多元知识结构以及具备创新思维并敢于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场所不再拘泥于课堂,实验(实训)室已成为学生从事实践活动、提高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最直接与最有效的平台。根据当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及需要,不断转变现有实践教学中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模式,逐步建立并完善以学生为主、与时俱进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1-2]

一、实验(实训)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器材设备重复购置

在高校实验(实训)室器材设备存在短缺与选型落后现象的同时,一些高校的实验(实训)室却出现器材设备重复购置的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首要原因是学校即便对实验(实训)室实行了统一管理,但通常也是按照本学院的不同专业划分了众多的分实验(实训)室,[3-4]很多学院在购买器材设备时没有组织相关的科研人员或专业人士进行听证或者没有将听证的效果落到实处,这样势必会导致各个分实验(实训)室为了满足自身教学需要而申请本不需再次购置的器材设备;另一个原因是分院与分院之间没有做好信息交流,从而导致了重复购置现象的发生。实验器材设备重复购置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更加剧了实验室经费紧张的情况。

2、实验室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很多实验室存在设备陈旧、线路老化、吊顶及普通材料防火能力低、试验物品摆放不正确、消防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例如我国很多大学的实验楼走廊是用纤维材料吊顶,这样的材料遇火即燃,大大加重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二是由于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的盗窃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以电脑设备、精密器材、贵重金属等物品的丢失最为常见,所以对此很多学校采取在实验室加钢筋护窗、增设全封闭金属门或将双向通道改为单向通道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对防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弊端也较大,一旦发生类似火灾的意外事件,没有逃生通道,后果将不堪设想。[5]

3、实验室管理不完善

我国大学教育的传统观念存在“重教轻研”的误区,这种错误认识的存在有碍于实验(实训)室管理系统的完善和优化,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实验(实训)室统筹发展工作的不落实,实验(实训)室建设发展方案及管理系统的不明确、实验(实训)室资金的不充裕等问题的存在。其次,实验室队伍存在梯度结构不合理、科研素质有待提升、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与教研室的工作人员相比差距较大等问题,这也是造成他们思想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很难提高的重要原因。

4、教学与实践脱节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但很多时候实验室只是学生单一验证课本上已有定理、公式正确与否的场所,而书上的知识和现实中的应用又有一定的脱节。所以学生们只能够锻炼一些基本的技能,却无法在实践中认知新的知识,从而使得发散型思维无法得到扩展,创造性思维无法得到锻炼;同时由于学生在实验室无法认识和实践新的科技知识,从而导致他们对高新科技的认知程度受到限制。

二、完善实验(实训)室管理模式的相关措施

1、切实保障实验室及实验过程安全

(1)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在非工作需要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实验室;凡学生从事的实验,必须在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操作规程进行;指导人员必须做好实验前的检查准备、实验中的记录、实验后的整理等工作;管理人员每天下班前要做好安全检查,断水断电,关窗锁门等工作,对存在的各类问题要及时上报。

(2)建立严格的实验器材设备管理体系,对易燃、易爆和贵重物品以及有毒物质或气体,要专柜分类贮存;实验室要配备灭火器,沙箱等消防器材;节假日期间没有工作任务的功能教室应当封门,并将钥匙上交。

(3)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管理制度》与《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等必读文献;定期进行实验安全演习、实验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2、健全实验室管理系统

(1)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作为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要树立科学的理念,以“努力发展、高效管理”为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工作,同时建设严格、系统的实验室评估考核体系;学校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定时学习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有关文件,加强广大师生对实验工作的认识,并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工作。

(2)正确认识教师与实验员,教研室和实验室的关系。实验室成员和教研室成员应分工合作并各有侧重;学校应该按照个人能力、工作业绩等条件相应提高实验员的工资、福利等薪酬;对现任实验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引进知识面广、科学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实验教师,以打造一支师资强大、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实验团队,从而带动实验室更好更快发展。[6]

3、共享实验室资源

(1)学校内部各学院之间以及同院各专业之间实行资源共享。学校间和学校内的资源共享可以减少器材设备重复购置事件的发生,提高实验器材设备的使用率,同时可以腾置出较大的资金空间以购买需求量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器材设备。

(2)构建学生自主实验平台。构建学生自主实验平台既有利于学生自身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提高器材的利用率,减少实验器材设备闲置浪费的现象。学员在预约自主实验时,必须通过相应的考核,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同时还降低了学生因为操作不当对实验室器材设备造成损坏的概率。

4、完善实验与教学体系

(1)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育系统的主体,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两个地位同等、相辅相成的教学环节。理论来自于实践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同时又可以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发现新的理论,所以二者应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因此在制定、落实教学计划,考核教学工作的时候要加大实验教学的比例;学校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适当突破教学计划的限定,增加实验选修内容,如参加知识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毕业设计等;学校要鼓励学生自主命题实验,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基础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创新等方面能力的作用。[7]

(2)学校要定期对实验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与进修,有目标地组织他们去一些学校、企业参观学习,并集思广益对所得信息、知识进行研讨,取长补短,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做好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3)完善高校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加快,实验室的定位再也不能局限于学校实验教学的单一单元,而应从实验室的整体效益出发,向开放型、规模型的方向发展。在立足于教学科研工作、加强科技开发和服务社会理念的基础上,坚持走科研、技术开发、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社会四位一体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8-9]

总之,提升应用型基础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软件实力是我国21世纪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培养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当中坚力量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核心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尹福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9(3)85-87.

[2] 朱怀亮.论高校基础实验室建设中的三维实验教学体系[J].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89-90.

[3] 莫文贞,文尚胜等.高校基础实验室设备管理及安全现状应对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26-428.

[4] 张吉贞,杨先会.加强基础实验室设备与器材管理提高使用效率[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7.24(8)156-159.

[5] 赵亦军.基础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21(3)57-59.

[6] 田震,王景伟等.基础实验室建设和改革在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52-155.

[7] 王红,谭三清,曹武.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9(4)93-94.

[8] Yu Zhao.INFORMATION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M].Berlin Heidelberg,Spring-Verlag,201 2,386-391.

[9] 宋淑慧. 基础实验室系管理模式的思考[J].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9(1)61-63.

【作者简介】

赵 鑫(1981.6-)男,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实践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管理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民办本科院校创建特色大学的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