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策略探讨

2016-06-08郑荣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提升策略现状

郑荣

【摘 要】 由于学校和教师自身等原因,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相对较差。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主要是学校方面应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师方面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强化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原因;提升策略

一、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相对较差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

(1)学校升学压力过大。由于学校升学压力过大,导致教师将课堂教学设计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部分老师虽然赞成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但在短期难提高学生附属的压力下,只能将这些理念停留在口头上。而另外一些教师则认为,在教学中采取讨论式、探究式方法,耗时较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1]

(2)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由于班级人数过多,以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无法选择更有效果的新型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之间要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然而在大班额教学模式下,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时也很难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新型的教学方法。

笔者对青海省平安县174名农村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有28%的教师表示自己所在的班级规模可以保证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23%的教师表示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所在的班级不能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高达49%的教师则表示不能保证。

2、教师方面

(1)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不足。由于部分教师对课题教学设计的认识不足,因此不能讲课题教学设计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依据目前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教师的奖项对教师的评优及职称评定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在教学管理上除了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给教师排队外,更主要的还依据教师参加多少比赛、获得多少奖项为标准对教师进行评优或评定职称。受此影响,大多数教师则认为只有在参加比赛时,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但是在平时的学校教学中,则无需进行严格的教学设计。

(2)教师教学理念转变不彻底。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2]由于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转变不彻底,导致教师不能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每个老师在长期的教学中都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由于这些经验的有效性,往往使这些老师认为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是赶时髦,没有实际的用处,特别是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没有帮助,因此他们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被调查的174名教师中,有102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是凭教学经验自行设计的。

(3)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够。由于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够,无法有效扩充课堂教学内容。在小学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的学历仍是专科,有些教师的本科学历也是在参加工作后通过函授拿到的,就算这些教师拿到本科学历,但是自身的专业素质并没有多大的提高。[3]由于教师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导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很少能扩充课外知识是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教师对教学理论的不理解。由于教师对教学理论的不理解,导致与教学实践脱节;新课改提出了一些新理念,然而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由于难以理解课标的部分理念,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也就很难将理论与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相结合。调查中发现:47%的教师表示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无法理解新课标基本理念而无法达到新课改要求,而23%的教师则是不太了解,只有30%的教师了解。

(5)教师消极的职业态度。部分教师对职业态度消极,导致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设计;从教时间长、职业倦怠是教师消极的职业态度的原因;有一部分新手教师选择从事教师行业也只是权益之计,他们有些在上岗后第一年就已经开始准备公务员、进村进社等就业考试。因此,这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教师,也就不会在课堂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进行有效的设计。

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

1、学校方面

(1)学校应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一种面向未来,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目的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改善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解决教师升学压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4]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不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教师参加比赛获奖的多少进行教师的评优或职称评定。学校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评价教师的终极目标定位为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当然,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也体现了学校的发展;让教师基于自身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而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设计。

(2)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改变班级规模过大的现状,就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城乡小学配置一体化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农村小学的办学水平;另外,学校可以创新教育人才引进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规范教师队伍治教行为。相信,只要有足够的班级、师资和教学设施,教师就能够综合考虑班上每一位同学的特点、分析每位同学的发展需求而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2、教师方面

(1)改变对教学设计的认识。由于受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参加比赛、评优或者评职称。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长发用参赛获得的经验,将参赛与提高课堂设计能力结合起来。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由于受原有经验认识的影响和新课程理念掌握不全面,使教师教学观念滞后,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最终的教学结果。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变“师问”为“生问”、变“授”为“导”,让学生“乐学”,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强化教师教学理论知识。教师的知识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由于教师自身知识的缺乏,使教师在某些教学环节中不能发挥知识传授者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储备量,通过不断的做好本专业知识的探究工作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改中现代教学丰富的内涵,把握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实现教学思想与理念的变革。

(4)增强教学设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组织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根本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课堂观摩、集体备课、听专家讲座等形式,分析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让教学设计理念尽量贴近实践,以解决教学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总结与探索理论的内在规律,不断提高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力度。[5]

(5)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积极的职业态度是教师有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养成积极的职业态度;教师首先要做到享受课堂,体验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在课堂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教师要从学生、家长、领导、专业成长去寻找成就感与幸福感;第三,教师要学会“空椅技术”,换个角度、换个心态看问题,在工作、生活中发现乐趣;最后,学校管理应更加人性化,教师有更昂扬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翁庆双.从观念到行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0(2)51-54.

[2] 庞春红,郦晓宁.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J].科教文汇,2010(1)7-9.

[3] 张景焕,金盛华,陈秀珍.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59-63.

[4] 李赞华.片面追求升学率原因、后果及对策的调查研究报告[J].社会科学,1990(6)103-110.

[5] 谢利民.教学设计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作者简介】

郑 荣(1974-)女,汉族,宁夏青铜峡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提升策略现状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