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隙莫拉菌所致泌尿、男生殖道感染一例

2016-06-03梁莎莎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5期
关键词:泌尿

梁莎莎

(兰州市榆中县中医院检验科,甘肃 兰州 730100)



腔隙莫拉菌所致泌尿、男生殖道感染一例

梁莎莎

(兰州市榆中县中医院检验科,甘肃兰州730100)

摘要:目的:泌尿、男生殖道感染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男生殖系统繁殖引起的炎症。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大多是G菌,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来自肠道细菌,但淋病奈瑟菌引起的特异性感染,因其感染方式途径的特殊性,应明确病原体。方法及资料:本病例患者39岁,男性,因排尿时尿道口疼痛伴黄色分泌物经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治疗数日后复发,来榆中县中医院门诊就诊。门诊查尿常规无异常,怀疑淋病,为明确感染性质,随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送检细菌培养及涂片检查。涂片经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及G双球菌,且有吞噬及伴行现象。结果:细菌培养鉴定为腔隙莫拉菌。讨论:经该病例的分析,以明确对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其他病原菌与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性质。淋病奈瑟菌与腔隙莫拉菌形态很难辨认,容易混淆,引起误诊,培养鉴定方能明确病原菌性质。

关键词:泌尿、男生殖道感染;腔隙莫拉菌;淋病奈瑟菌

DOI 10.3969/j.issn.1672-6375.2016.05.036

泌尿、男生殖道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大多是来自肠道的G杆菌,如60%~80%大肠埃希菌,其他常见菌如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等。还有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真菌、病毒等,但腔隙莫拉菌引起的感染非常少见,应与淋病奈瑟菌所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引起的特异性感染鉴别分析,明确诊断。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39岁,男性,本地人,再婚,司机。一月前因排尿时尿道口疼痛伴黄色分泌物在私人诊所诊治,输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治疗三日,剂量不详,每日一次。症状减轻后给予中草药治疗,药名及用量不详,五日后停药。约一月后复发,且症状加重,伴大量黄色分泌物。来榆中县中医院门诊就诊,门诊查尿常规,干化学、镜检均正常。门诊大夫怀疑淋病,随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送检细菌涂片及细菌培养检查。主诉否认婚外性行为,但因职业所需,肯定公共场所生活史。其妻本地人,专职家庭妇女,否认婚外性行为。涂片经革兰染色镜检,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粘液丝及G双球菌,且有吞噬及伴行现象,细菌培养,接种血、巧克力、麦康凯、沙保弱琼脂培养,血、巧克力琼脂置烛缸中,麦康凯、沙保弱琼脂置普通环境中,35℃孵育24 h。血琼脂上有细小、无色菌落生长,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其他琼脂均未生长。血琼脂上细小菌落涂片,革兰染色镜检,镜下可见G球菌,单、成双、四联状、短链状排列,但以成双排列为主,且伴不易脱色菌体。进一步做生化鉴定,靛基质阴性,OF葡萄糖、麦芽糖不分解,硝酸盐还原阳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阴性,转种血琼脂,置25℃烛缸孵育24 h,不生长,明胶试验7 d后阳性。鉴定结果为:腔隙莫拉菌。参照CLSI其他非-肠杆菌科药敏选择、判断标准进行药敏实验,结果三代头孢菌素类,左氧氟沙星等多数抗菌药物敏感。

1.2实验材料

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培养基及微量生化管;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快速革兰染液;OXOID药敏纸片。

1.3质量保证和方法学评价

各种试剂均用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操作规程第三版》规范进行标本采集、运送、接种、涂片、染色镜检、培养、药敏实验等操作。

2 结果及治疗经过

2.1鉴定结果

腔隙莫拉菌,药敏结果三代头孢及左氧氟沙星等多数药物敏感。

2.2治疗经过

据《外科学》第49章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治疗原则中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指导用药,使用头孢曲松钠3.0 g+左氧氟沙星0.2 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治疗10 d后,病人自诉无不适感,临床症状消失,要求复查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培养。结果细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未见白细胞及细菌,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该病人治愈。

3 讨论

泌尿、男生殖道感染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男生殖系统繁殖引起的炎症。由于解剖学上的特点,泌尿道与生殖道关系密切,且尿道口与外界相通,两者易同时引起感染或相互传播。正常人的尿道口皮肤和粘膜有一些细菌停留,如乳酸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小棒状杆菌等,称为正常菌群。莫拉菌可从人类或温血动物体内检出,能引起结膜炎、脑脓肿、心包炎、气管炎、肺炎、心内膜炎及泌尿生殖道炎症。莫拉菌属细菌为革兰阴性球杆菌,呈双、短链状,具有多形性。腔隙莫拉菌是莫拉菌属细菌中的一种。多数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药物均敏感。

奈瑟菌是革兰阴性双球菌,形似双肾性或咖啡豆状,除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对人致病外,其他大多数可寄生在人或温血动物鼻咽、口咽、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所致的感染,常累及泌尿生殖系黏膜,人是淋病奈瑟菌唯一天然宿主,主要经过性接触传播,偶尔也可通过带菌的衣裤、毛巾、浴盆、便盆和手等间接传播。在性传播疾病中淋病的病例数排第二位,仅次于沙眼衣原体感染。感染初期病人尿道口黏膜红肿、发痒和轻微刺痛。尿道排出多量脓性分泌物,尿道不适。较重者尿频、尿急、尿痛明显,有时可见血尿,是传染病防治法26种乙类传染病病种之一。诊断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不洁性交史,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涂片可在中性粒细胞内、外找到G双球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多敏感。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第三版,把奈瑟菌属和莫拉菌属细菌同划分为奈瑟菌科细菌,但后来的文献如《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把莫拉菌属从奈瑟菌科划分出来,归莫拉菌科莫拉菌属。但奈瑟菌属、莫拉菌属、金氏菌属以及不动杆菌属细菌在形态上不易区分,易混淆。可根据氧化酶、触酶、分解葡萄糖产酸等试验进行鉴别。奈瑟菌属和莫拉菌属鉴别见表1所示。

表1 奈瑟菌属和莫拉菌属鉴别表

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病例中,由于这两属细菌在形态学上不易鉴别,淋病奈瑟菌在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如果凭借形态学检验,容易引起误诊,会给病人家庭生活、道德、精神上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法律责任。所以在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如果涂片形态学检验,可见G-双球菌及球杆菌,一定要谨慎报告,做好鉴定,方能明确病原菌性质,确定感染类型。

参考文献:

[1]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48.

[2]陈东科,孙长贵.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第一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3.

[3]吴孟超,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51.

作者简介:梁莎莎(1988-),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大学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医学检验。

收稿日期:2016- 3- 13

中图分类号:R691.3;R446.5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泌尿
不同教学模式在中医泌尿男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和思考
泌尿系结石术前伴感染性休克的因素分析和护理进展研究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优质护理在泌尿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泌尿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泌尿生殖肿瘤临床诊治高峰论坛(2019)暨《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创刊十周年纪念大会会议总结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园地”测试题答案
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生活质量调查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5年第6期“继续教育园地”答题卡
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46例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