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体质弱势大学生锻炼效果探索

2016-06-03李永刚李绍魁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

李永刚,李绍魁

(1.浙江师范大学 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安徽省宿州市第九中学,安徽 宿州 234000)



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体质弱势大学生锻炼效果探索

李永刚1,李绍魁2

(1.浙江师范大学 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安徽省宿州市第九中学,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观察健康信念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锻炼效果。随机选取体质弱势在校大学生160人,按照分类要求分成2组,实验时间均10周,对实施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5项指标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显示健康信念模式实施对象的身体素质提高较为明显,对其胸围、上臂围和体重指数影响也较大,健康信念模式能明显提高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身体素质,能有效影响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身体形态变化。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

1研究目的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但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仍呈下滑趋势,其身体素质如速度、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硬性指标进一步下降[1],高校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健康应引起社会更多的重视。体质弱势群体不同于一般社会弱势群体,它是指个体的体质发育偏弱,更多表现在体力活动、学习和生活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体质弱势群体的特点决定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个体身体患有疾病或残障,且医生建议不宜参加较为剧烈的体育锻炼的人群;二是依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评分标准,体质测试得分在59分以下的人群或是体重指数(BMI)测试结果为BMI<12或BMI>26.5的人群。本研究体质弱势群体是指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2]》测试得分在59分以下的在校大学生。健康信念模式是基于信念可以改变个人行为的逻辑推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法解释和干预身体康复及运动等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近年来,健康信念模式被广泛用来研究对人的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健康信念模型观点是个体对疾病的易患性、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的认知以及健康动机都可能影响其行为的采纳[2],该模型是从个体心理、动机来解释个体行为的改变。由此,本研究依照健康信念理论模式,从健康信念对体质弱势大学生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角度,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为依据,通过测量大学生被干预前、后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对影响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以希望为建立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干预的长效机制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浙江师范大学在校体质弱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学校学生体测中心的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质测试结果,随机抽取体质测试评分为60分以下的160名(男、女大学生各80名)学生为本研究样本,按照研究方案要求分成2组,每组80(男女各40人)人。第1组为参照组,第2组为健康信念模式干预组。

2.2体质弱势群体的界定

体质弱势群体的特点决定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疾病或身体有残障的人群;二是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得分在59分以下的人群或是体重指数(BMI) 测试结果为BMI<12或BMI>26.5的人群。本文研究对象仅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得分在59分以下的在校大学生,身患疾病或残障的大学生不为本文研究对象。

图1 健康信念模式示意图

2.3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设计与实施

2.3.1健康信念模式的内涵。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 HBM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 Rosenstock提出,后经Becker和Maiman两位学者加以修订而成。健康信念模式是基于信念可以改变个人行为的逻辑推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法解释和干预身体康复及运动等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是过去几十年中社会公共卫生领域最为频繁使用的工作手段,对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干预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健康信念模式理论认为,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基础,人们是否采取预防、康复的健康行为取决于人们对自身潜在健康风险的严重性的知觉及对采取行动的付出与所获利益的评估。研究表明:人们建立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后,就会自觉接受健康行为。健康信念模式就知觉到问题的易感性、知觉到问题的严重性、知觉到行动的益处、知觉到行动可能遇到的障碍和自我效能等共5个方面来向人们解释各种健康行为的变化和维持(见图1)。本研究采用戴霞、尹宏满[3]等编制的《体质健康信念量表》,包含了体质评价自我效能、体质强弱与患病易感性、知觉锻炼益处、知觉疾病与体弱的严重、体质评价结果关注与体弱的严重5个维度。

2.3.2运用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措施。知识干预:课题组编制并研究对象发放体质健康教育宣传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对健康知识进行讲授、交流和答疑,重点内容为超重的危害、合理膳食、体育锻炼的益处及科学锻炼方法等。

信念干预:建立信念干预小组,每周固定时间召开1次小组例会,交流体育锻炼心得体会,教师引导大家相互鼓励和督促;开展心理健康指导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体问题,纠正消极情绪,建立积极的锻炼心态,对个别健康信念较特殊的学生配专人进行心理辅导;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体育锻炼标兵等荣誉。

2.3.3健康信念模式干预的评价指标。根据160名体质弱势大学生的状况,课题组编制了相应的实施目标。在征求医生、体育等相关专家的意见基础上制定健康信念模式干预目标的评价指标。课题组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手册》内容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课题组选取50m 跑、立定跳远、800m/1 000m跑、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身体形态等指标,分别作为衡量两组学生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体重指数的指标,所有指标的测试均按照课题组制定的实施方案要求进行。

2.3.4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措施的实施阶段。干预时段 2014年10-12月,总持续时间为10周。

干预实施。干预活动地点安排在校北田径场和风雨综合馆,由课题组教师严格按照指定的内容、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分组实施。

风险控制。在干预实施中,指导老师按照实施计划,控制实施对象的运动量大小及运动负荷强度。实施中通过强度较小的慢跑、立定跳远、韵律舞蹈与强度较大的800m/1 000m/1 500m跑、跳跃、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内容组合,将受干预学生心率保持在120~140次/min的时间为25min左右,并以“中中结合”(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的运动负荷为主心率强度指数控制在1.5~1.7范围,同时兼顾学生的练习后的恢复状况。

2.4数据处理

将实施前后的有效数据运用SPSS11.5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M±SD)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统计学意义显著。

3研究结果

3.1实验实施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的状况

通过对实验实施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的测量,参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健康信念模式干预组的男、女大学生的50m 跑、1 000m(800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4项指标干预前、后均发生变化(P<0.05),其中1 000m(800m)跑、仰卧起坐指标干预前、后有非常显著变化(P<0.01),表明健康信念模式对体质弱势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良好的效果(见表1、2)。

表1 体质弱势大学生(男生)身体素质指标干预前、

从实验数据看健康信念模式对体质弱势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影响效果是较为明显,但从试验后被干预大学生的总成绩来看还处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及格”等级的偏下水平,说明对体质弱势大学生群体的健康信念干预仍需加强。

表2 体质弱势大学生(女生)身体素质指标干预前、

3.2实验实施后两组学生身体形态的状况

在人的身体形态的相关指数中,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发育和纵向高度的主要指标,体重是反映人体横向生长及围宽、厚度及重量的整体指标[5]。BMI则是反映体重与身高的关系,因个人身体成分而异,是判断人体胖瘦状况及评价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6],其值正常范围为18.5~25,小于18.5为营养不良,大于25为超重,等于或大于30为肥胖。由于人种的不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并不是完全适合衡量中国人的情况,为此周北凡教授提出了更适合评定中国人的肥胖标准:体重指数正常范围为18.5~24,小于18.5为营养不良,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

表3 体质弱势大学生(男生)身体形态指标干预前、

表4 体质弱势大学生(女生)身体形态指标干预前、

通过表3、表4可以看出,健康信念模式干预组的男、女学生的胸围、腿围、上臂围三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P<0.05)。被干预的体质弱势大学生(男生)BMI指标非常显著下降(P<0.01),一部分BMI指数较高的学生被干预后BMI指数已转化到正常范围。表明利用健康信念模式同样也能使大学生身体形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4研究结论

4.1结论

健康信念模式强调从知觉到问题的易感性、知觉到问题的严重性、知觉到行动的益处、知觉到行动可能遇到的障碍和自我效能共5个方面解释各种健康行为的变化和维持。本研究的实验数据显示健康信念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锻炼效能起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通过树立健康信念,接受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其体育锻炼行为,能有效的提高体质弱势群体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有效影响该群体学生的身体形态。

4.2建议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影响体质弱势大学生个人体育锻炼行为的效果是可靠的,大学生体育相关部门应对健康信念模式给予充分的重视,建议大学生体育相关部门对体质弱势群体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干预应以健康信念教育为手段,端正态度和激发锻炼动机为突破口,以优化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锻炼环境和改善体育锻炼设施为条件,以促进体质弱势大学生群体的生理、心理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建议大学生体育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创建“健康信念模式”推行健康促进理念,使更多的体质弱势群体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体质弱势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教体艺[2014]5号.

[3]戴霞,尹宏满,朱琳.大学生体质健康信念量表的编制及应用前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2):72-74.

[4]饶燕.高校女生健康信念与体育锻炼行为关系研究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

[5]周二三,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构建[J].体育学刊,2008,15(7):75-78.

[6]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第8部分:309-340.

Exploration on the Effect of Exercise to the Physique Weak University Stud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Health Belief

LI Yong-gang1,LI Shao-kui2

(1.Xingzhi Colleg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2.No. 9Middle School of Suzhou in Auhui Province, Suzhou 234000, 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bserves the effects of health belief model for physical vulnerable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stratification and random selection, 160 college students meeting the standard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be tested in 10 weeks,5 indexes of their bodies were observed and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according to Student Physique Healthy Standard. The implement of health belief model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experiment objects, as well as the indexes of chest circumstance, upper arm circumstance and weight,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physical vulnerable college students', and influences their shape of bodies.

Key words:health belief model;physical vulnerable;college student;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永刚(1981-),男,安徽宿州人,讲师,研究方向:青少年运动与健康促进.

收稿日期:2016-01-15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课题(Y201431829),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项)课题(zgt201411)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3-0098-03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