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养老视域下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途径研究

2016-06-03萍,王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城市社区宁波市

徐 萍,王 进

(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2.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文化养老视域下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途径研究

徐萍1,王进2

(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2.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与调查研究方法相结合、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相结合、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相结合等方法,以宁波老三区(江东、江北、海曙)城市社区中针对老年人所开展的体育公共服务为研究对象,对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认为文化养老视域下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途径应包括:①政府和社会层面应加大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公共服务的供给、扶持和宣传力度;②社区层面应加大体育组织、社团、协会在文化方面的培养力度,发展体育文化志愿者队伍;③服务主体层面要转变社区管理者和老年人的观念。

关键词:宁波市;体育文化养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体育作为一种满足人们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等的文化现象,以其独有的方式进入居民的聚居地——城市社区。因此城市社区老年体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关注,成为体育生活化、社会化的热点问题。而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各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也不例外[1]。

伴随着城市社区中老龄化人口的加剧,老年人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体育文化的优势和作用,“体育”外延不断扩大以及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建设,也大都以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目标而进行的体育文化活动为主,所以,从社区“文化养老”视域出发,进行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必然成为满足城市社区老年体育需求的不二选择。因为文化养老视域下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以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为基础、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拥有健康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享受快乐、崇尚独立、张扬个性、愉悦精神为特征的养老方式。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同时,文化养老视域下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能够使老人掌握因忙碌而错失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其锻炼更加合理和科学;同时也能使老人精神世界“吐故纳新”,享受在体育活动交往中的情感滋润。

宁波市作为改革开放后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虽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同时也是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按户籍人口统计,截至2013年末,宁波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8.7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0.5%,其中,70岁、80岁、90岁以上老年人口分别为49.1万、18.1万、1.8万,百岁老人有181人[2],人口结构已完全跨入老年型结构。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结合现阶段宁波城市(江东区、江北区、海曙区)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文化养老视域下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内容、对策等,为完善我国其他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浙江省宁波城市社区(江东、江北、海曙)针对老年人所开展的体育公共服务。

1.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方法与调查研究方法相结合;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相结合;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相结合。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

2.1.1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活动方式及形式。随着我国全民健身公共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休闲空间和便利条件。通过调查得知,宁波城市社区老人体育活动项目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见表1)。但其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锻炼身体,占65.82%;人际交往,占20.15%;精神方面及其他原因,占14.03%。说明表明宁波城市社区老年居民很少以愉悦心情或其他原因参加体育活动。

表1 宁波城市社区老人体育活动项目

另外,通过调查得知,宁波城市社区老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以自己单独活动,占40.81%;其次是家庭模式,占32.01%;第三是朋友结伴一起,占16.35%;参加由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形式的只占2.62%;以其他形式进行体育活动的占8.21%。由此可见,社区还不能完全承担对协区内的社区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组织和指导工作。因此宁波城市社区体育管理者应加强社区组织化建设,使宁波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更加规范化。并且多开展一些是以健心、健身、健脑为主的体育文化活动,使老年人在体育文化活动中思想得到交流、情感得到沟通,享受体育文化活动带来的快乐。

2.1.2宁波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体育活动场所是保障城市社区老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3]。小区内外的空地(45%)、周边学校(15%)、周边公园和广场(35%)以及免费的体育场馆(5%)是宁波城市社区老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几个主要场所。虽然,近年来宁波市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城市老年人大多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老年人大多还停留在体育锻炼的福利供给观点上,花钱买健康还不能深入人心。总体来说,宁波城市社区老人主要选择那些相对固定、就近、方便、少花钱等特点的场所进行锻炼。

2.1.3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服务工作现状。社区体育要顺利发展,就必须有大批掌握社会体育工作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为社区体育工作。老年人的科学健身是获得良好健身效果的重要保证,而社区体育的指导服务则是科学健身的前提[4]。

目前,宁波市区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 546名,这与宁波城市社区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相比,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还有较大差距。另外,从调查得知,大部分宁波城市社区老人还是愿意接受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占82.51%),并且非常乐意在锻炼中学到更科学、更规范的动作技能。

2.1.4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信息宣传现状。通过表2可知,宁波城市社区老年居民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依次是电视和广播、互联网、报纸和杂志、社区宣传、其他渠道。虽然现在互联网比较普及,但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还是比较喜欢传统的广播和电视来获取体育信息。而社区作为服务居民的主要场所,确位列第四,说明社区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社区管理人员应利用好社区宣传栏及老人容易接收的方式进行体育信息的宣传,同时加大社区体育信息宣传的内容和面积。

表2 社区老人获得体育信息渠道

2.2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2.1各部门分工不明确。目前,宁波城市的体育管理体系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由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垂直运行的“条状”管理体系(见图1);另一种是由街道层面管理的横向“块状”管理体系(见图2)。这两种管理体系之间缺乏沟通和有效合作。另外和老年人接触最多的街道层面的“块状”管理体系,各自独立运行,其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进而造成了各部门分工模糊,各自“为政”,从而阻碍了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图1 市府垂直“条状”管理体系

图2 社区“块状”管理体系

另外,从社区目前组织的活动来看,其组织化程度较低,且分工不明显,而且内容比较单一,只有集体舞(广场舞)。这远远满足不了老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进而也导致了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锻炼效果不佳。

2.2.2社会力量支持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新闻媒体为了各自的利益,对老年人及相关的报到相对较少,而大部分人也是“以点带面”,夸大老年人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年迈体弱、自理能力差等等,缺乏对老人精神层面的关怀[5]。而体育、娱乐等余暇活动恰恰是对老年人精神层面所需要的,这也恰恰是社区、甚至社会需要解决的。但新闻媒体却很少对这方面进行过报道和宣传,社会力量对这方面的支持更是寥寥无几。同时,通过宁波城市社区老年对现行的《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调查得知,只有5.7%被调查者表示全面了解,有28.5%表示只是部分了解,而对这两部重要体育法规只是听说过和根本不知过的则多达34.4%和31.4%。另外,他们了解这些的渠道都是来源于电视、广播和互联网,而并非是所在社区内。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社区对老年人进行有关体育法律、法规宣传的力度还不够。

2.2.3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等物质基础薄弱。国家规定城市社区内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求为一个体育场,能容纳1.5~2.0万人;一座体育馆,能容纳2千~4千人。社区内需配备体育活动场所200m2~300m2/千人[6]。而目前宁波城市内只有可容纳10 000人的体育场一个,可容纳3 000人座位的体育馆一个。而宁波老三区城市内的社区中只有4个配套建设了体育场地设施,其他26个社区均未足额配套建设体育场地设施,而在这26个社区中,只有5个社区有预留体育场地设施用地,但还不是足额预留的。另外,由于宁波城市社区在管理上采用的是横向“块状”管理模式,各条块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使得社区内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利用率低。许多老年人因社区场地与设施缺乏,减弱了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有些甚至直接就放弃了。

2.2.4城市社区内的正规体育指导人员缺乏,尤其是老年服务人才。《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六个养老目标[7],从而可以看出,现代城市社区的老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不仅仅是停留在满足物质生活的供养,更需要满足精神需要的供养。然而,从目前宁波城市社区中体育指导员的现状来看,共有体育社会指导员3 546名,这与宁波城市社区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相比,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还有较大差距。而且只能从事一些老年体育锻炼和简单康复的指导,而能开展一些适合老人这一特殊人群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更是凤毛麟角,就更谈不上个性化服务了。为此急需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特别是针对为老年人服务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养老需求。从而,真正达到我国提出的“六个老有”的养老目标。

2.3文化养老视域下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途径

从我国民政部发布的告老人白皮书中可以知道,我国老龄人口已达到了1.8亿,面对快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社会,我们如何应对迫在眉睫[8]。而体育作为一种满足人们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等的文化现象,以其独有的方式进入居民的聚居地——城市社区。“体育”外延不断扩大以及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建设,也大都以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目标而进行的体育文化活动为主,所以,从社区“文化养老”视域出发,进行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必然成为满足城市社区老年体育需求的不二选择。

2.3.1政府和社会层面应加大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公共服务的供给、扶持和宣传力度。政府作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这是不争的事实[9]。政府除了直接增加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外,还应强化其职能,通过有关政策指引社区公共服务发展方向。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力量也加入其投入行列,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集休闲娱乐与生活照料为一体的老年之家和社区老年文化服务中心,进而满足社区老年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另外,在城市社区中,为了丰富老年的体育文化活动,在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中有必要建立文化养老服务站。但资金问题却是影响其建立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不同类型的文化养老服务站。如①纯公益性的,当然这种需要当地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一定优惠,使其在自身管理上能够遵循市场机制;②盈利性的,这种类型可以通过社会招标的形式“入住社区”,以满足经济条件好的老人的养老保障需求;③两者兼顾型的,通过微利多收来运行。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呼吁当地媒体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体育信息和相关政策法规。同时,社区本身也要利用社区现有设备,通过培训宣传体育信息、政策法规,设立老年宣传专区,及时帮助社区老人了解最新的体育相关信息和解决老人在体育锻炼及体育文化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总之,在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我们应从当地经济条件和老年人实际需要出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来发展。

2.3.2社区层面应加大体育组织、社团、协会在文化方面的培养力度,发展体育文化志愿者队伍。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体育组织、团体、协会是必要组成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广大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区老人除了单独进行体育活动外,社区管理人员及组织管理者更应鼓励其加入到所在社区的组织中来。同时鼓励社区附近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与其他部门的参与,将其自身的体育文化和社区内的体育文化有机结合,以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休闲的体育需求。

另外,宁波城市社区体育指导员及志愿者严重缺乏,而这两者既是社区体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因此,社区管理者应加大对社区指导员的培训,以满足社区体育文化的需求。同时,动员当地大学生志愿者自愿服务到社区体育工作中来。这样也能大大缓解社区指导员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发挥大学生自身焕发出的青春活力,来感染老年人对体育文化活动的需求。

2.3.3服务主体层面要转变社区管理者和老年人的观念。社区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城市全民健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为了满足城市社区老年居民的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不同途径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方便舒适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和。与我国传统社区体育不同,如何认识这一新的概念,不仅需要管理者改变观念,而且更需要社区居民更新观念。

宁波政府要加强对构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认识,把构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城市规划中去。而且宁波老三区社区内的管理者也要加快转变观念,把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纳入社区建设中去。

另外,老人自身也应转变养老观念,建立积极的养老理念。树立互济意识,走出自己封闭的空间,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搭建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养生健体学习娱乐、文化休闲的活动平台,发挥老年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同时,老人自身应该“老有所乐”,忘掉衰老、忘掉怨恨、忘掉悲痛、忘掉名利、忘掉疾病,做到“人老心不老”,积极参加适合自身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体活动,以达到自身心态开朗平衡,精神世界充实,实现自我追求,享受快乐生活,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使自己幸福地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王慧文.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中国宁波网,[2014-02-13].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4/02/13/007984945.shtml

[3]范冬云.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12.

[4]胡琦.社区老年体育服务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5]岳超.大连市城市空巢老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6]庄永达.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宁波市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7]于涛,张爱莲,常青,等.老年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的必要性探析[J].淄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2):28-34.

[8]唐晓英.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44-48.

[9]戴健,郑家鲲.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1):1-8.

Study on Ways to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for Senior Citizen in Ningbo City from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Pension

XU Ping1,WANG Jin2

(1.Ningbo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Ningbo 315000, China;2.Facu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Through methods of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research, combination of empirical analysis and normative analysis, and combination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 analysis. In Ningbo old-three districts (Jiangdong, Jiangbei and Haishu) for the elderly in urban community's sports public servi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munity elderly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Ningbo cit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 on 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the authors’ opinion, ways to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for senior citizen in Ningbo city from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pension including the followings:①Government and society should strengthen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endowment the supply of public services, support, and publicity. ②Should step up on the community sports organizations, societies, associations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ulture,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volunteer team. ③Service principal level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the elderly.

Key words:Ningbo city; sport culture pension; city community; elder sport public servi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G812.48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徐萍(1986-),女,浙江宁波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老年社区体育.

收稿日期:2016-03-02

基金项目:宁波市体育局科研项目《文化养老视域下宁波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719SS1529)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3-0020-05

猜你喜欢

城市社区宁波市
宁波市北仑区新碶小学 把最好的给孩子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城市社区常态化机制实证研究
关于宁夏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