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效用的浙江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6-03王燕飞颜意娜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效用对策研究

王燕飞,颜意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体育与艺术教学部,浙江 杭州 310018)



基于效用的浙江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燕飞,颜意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体育与艺术教学部,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研究基于资源配置理论对浙江省251所大、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及其效用进行调查,包括态度与行为、实施途径、保障措施、以及评价与监督四个方面,发现阳光体育运动对各教育阶段的领导、教师、学生意识与行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通过意识与行为的干预,学生的锻炼态度发生很大的转变,通过实施途径、多元化的项目发展等方式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用、缓解稀缺。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教育资源配置;效用;现状;对策研究

0前言

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人体体质健康将产生积极的影响。2007年4月29日,全国性“阳光体育运动”大型活动正式启动,学校体育工作已上升到国家层面,一系列的政府政策措施也随之出台[1]。尽管如此,研究结果仍不同程度地显示了各教育阶段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足,校内领导层面重视度不够等[2-5]。长期以来,教育资源相对于学生及家庭、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而言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稀缺的状态,正因为其稀缺性与教育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使得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用现状成为本研究的切入点。

体育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与现状关系到体育教育资源的公平与有效,关系到体育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改善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环境,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具有保障作用的长效机制[8-10]。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资源这样解释:教育资源亦称“教育经济条件”,是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6]。台湾学者胡梦鲸指出,随着资源内涵的丰富化,教育资源指学生所能享受到的教育经费、活动空间、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活动方案等资源[7]。基于资源配置的概念与外延,针对资源利用效率,可以从态度与行为、实施途径、保障措施、评价与监督等几个方面入手。态度与行为是现状最直观的表现,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心理学认为,当人们从认识的过程产生评价,产生对活动的认识、理解、相信、怀疑等赞成或反对时,就会产生行为的倾向。实施途径是阳光体育活动的核心环节,活动计划一旦制定,途径就成为活动实施的重头戏。保障措施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是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基础。评价是指对事物在判断与分析后得出的结论,监督是对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监视、管理,使结果达到预定的目标,它们是政策层面的保障。阳光体育开展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借此契机,作为经济发达省份的浙江,教育资源配置是否能保证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运作。为此,本研究试图基于资源配置理论借助政府资源的支持,从态度、实施途径、保障措施、以及评价与监督四个方面,对不同的教育阶段通过统一的研究方法,全面地了解不同教育阶段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资源配置与效用现状,为由上而下的政策体系出谋划策,为构建以体育部门为主体、校内外多部门协同合作的,结合浙江省特色的具有阶段传承性的长效机制提供切实的基层数据与对策建议,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浙江省11个市的行政区、市县所在小学、初中、高中各5所学校,本科院校10所,高职院校10所,对体育部室主任进行问卷调查与面谈。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依据社会学原理,广泛了解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状况,校体育管理部门、教育专家的建议,设置问卷调查表。回收问卷251份,其中大学17份,高中49份,初中96份,小学89份。问卷由12位专家对测验题目与所测验的内容总体的负荷程度进行判断,估计测验的内容效度较高,一致性系数为0.91。问卷获得不易,为避免废卷的出现,对个别遗漏或疑问选项调研团队又通过电话联系并核实,以保证问卷的可靠行。

1.2.2访谈法。对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体育运动训练、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及管理的专家进行访谈,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态度与行为

从表1、2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小学向大学递减,但在阳光体育活动干预后其行为表现上出现了大学锻炼行为明显高于参与积极性的情况。

表1 师生对阳光体育活动的认识(%)

表2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后学生意识

2.2实施途径

在所有被调查的学校中都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且小学有85.4%,初中78.1%,高中67.3%,大学64.7%的学校制定计划并落实。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初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大学的各项参与度最高(表3)。在活动的次数方面,初、高中多在1~2次,大学多在2~3次,小学近50%的学校有4次及以上,而全校性的体育竞赛各校多在3~6次之间,还有分别34.8%和26.4%的小学和大学有7~12次。从表4可以看到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指导的占比随着教学阶段的增加而增加,而体育教师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百分比在高中阶段达到最大值。

表3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内容与指导形式(%)

2.3保障措施

被调查的学校中,小学生均数(下同)1 559.3人,教师均数(下同)6.4人;中学生1 296.3人,教师6.5人;高中生2 146.4人,教师9.3人;大学生11 218.8人,教师20.7人。这些学校中小学成立领导小组的占比最高,更重视阳光体育的宣传,而大学更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各阶段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小学有58.4%,初高中有56.2%和75.5%,大学有88.2%的学校基本满足需求。

表5 组织保障与宣传形式(%)

表6 场地设施情况(个)

表7 经费保障情况(元)

在安全方面,小学、初中、高中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教师全程指导、宣传教育和自我防范;大学主要为宣传教育、设置警示牌和自我防范,被调查学校中只有83所学校有过购买保险的行为。2013-2014年度的意外伤害事故统计中发现,35.3%的大学发生1~2起;40.4%的小学发生1~3起,但有1所10起;45.8%的初中发生1~3起,有2所超过10起;54.2%的高中发生1~5起,超过10起的有3所学校。在处理这类伤害事故方面,74~85%的学校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大学还有近30%的学校会全权负责处理,但初、高中分别有3.1%、4.2%的学校直接处理相关教师。

2.4评价与监督

在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少学校构建了评价体系(表8),从政策层面上监督、引导师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但占用的情况依然存在。

表8 阳光体育活动的评价与监督(%)

2.4.5意识与行为相关分析。在对学生的大、中、小学学生的锻炼意识变化、行为变化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他们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对学校氛围营造的发差分析中虽然出现0.02的显著行差异p值,但事后比较结果中却不明显,因此将各教育阶段数据合并后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他们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图1)。

图1学校氛围营造、锻炼意识变化、锻炼行为、
阳光活动开展之间的相关情况

2.5讨论

从上文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到,各教育阶段在四个调查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资源都呈现出稀缺的状况。

综观各项数据发现,我省各教育阶段中大学和小学的运动开展情况较好。态度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与行为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态度的转变与形成包括服从、同化和内化的过程。组织行为学认为,当人的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认知失调时就会产生不适感,而人们会结合缓解不适感愿望的强烈程度来调整其态度,而这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造成失调的事物的重要程度,个体对失调状态可能对自身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以及失调的状态是否由自身引起[11]。虽然不论是学校、体育部门领导还是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都高于学生,对学生均有良好的引导作用,但是学生的意识变化程度却不同。图1的分析结果显示了学生产生意识行为失调后,通过氛围的引导、行为的干预,来减少失调状态,并促进了其运动意识与行为的提高。且不同教育阶段学生所承受的教学压力不同,主观意识的驾驭程度不同,对态度产生的影响就会存在差异。虽然初、高中的态度、行为的变化均较低,但这可能与两个阶段的学业压力较大有关,不过笔者认为通过合理的规划与有效的引导还是能对初、高中学生的运动意识与行为产生良好的影响力。而大学生与小学生的教学压力相对较少,同时大学生群体其主观驾驭程度相对最强,这也就解释了这两个群体的锻炼意识出现明显变化、锻炼行为增加、体质上升相对较快的现象。

杨秀琴等学者认为,资源的稀缺会表现在经费的短缺以及保证教育活动有效运作的制度安排的缺失。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各方面的保障措施没有百分百的达到基本满足活动开展的需要,从上文数据可知经费的总量上虽然有存在差异,但是如果按照生均量来计算,其差距就明显减小,反倒是大学的生均师资配比相对其他阶段要低不少。但是从老师的反馈来看,认为基本能满足的百分比最高。综观大学阶段的各个数据发现,大学的俱乐部学生参与活动指导的百分比最高,且更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而场馆设施方面,中学的生均拥有量相对富裕,可见各教育阶段的资源使用效率存在差异。图1中的多个显著相关解释了行为干预、氛围引导对学生意识、行为改变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涉及共同的期望、价值观和态度,对个体、群体和组织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同时,学生指导员的参与也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弥补了师资力量上的不足。此外,大学还是长跑活动开展最多的阶段,而长跑是多个活动项目中对财力、物力要求最低的一个项目。可见,结合学生的失调现象,合理的项目选择、人员使用等可以有针对性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或缓解资源稀缺的状况。

另外,调查的数据还显示虽然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促使不少学校建立起了相应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可见学校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被“挤占”或“挪用”的情况仍然存在,包括安全事故的处理上也体现出学校管理层对于体育支持的力度还有提升的空间。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可能,调查显示个别学校的事故发生率较高,且学校在处理过程中还是有25%~36%的学校不会主动与家长沟通,还有个别学校会直接处理相关老师。运动对身心有益,但在运动过程中意外伤害事故还是有可能发生,除体育教师、学生指导员群体做好足够的防范,学校层面的信任、支持与保护还是必不可少。同时从调查的数据笔者还发现,保险的购买行为不到30%,还有待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学生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呈反向增长,但态度的转变可以通过意识与行为的干预,而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行为上也体现在体质变化上。

3.1.2虽然资源配置仍然稀缺,但是大学阶段学生指导员的使用,长跑等经济型运动的选择,场馆的合理安排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了稀缺的状况。

3.1.3通过近几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课外活动被不少学校纳入体育成绩的评测之中,特色项目不断涌现,使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呈多元化发展。

3.2建议

3.2.1大学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向人们展示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因此在构建长效机制的过程中,要注重体育文化环境的构建。曹利民等学者也发现社团、俱乐部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影响力[3,12]。因此在已有政策层面上,应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水平,建立并扶持体育俱乐部或社团。在俱乐部或社团内部培养骨干,使他们在不同的阶段都能发挥榜样、引领、指导的作用,与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形成点与面的呼应。

3.2.2在现有的物质、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开展特色项目与经济型项目相结合的运动内容,在引导学生来参与的基础上,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主动组织。

3.2.3重视、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代表性活动,注重品牌的塑造,借助各层面的平台进行展示,提高体育教育工作在学校层面乃至社会层面的影响力,用参与面、成效说话,从而获得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各方面支持。

3.2.4建立起所有教育阶段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经验总结渠道,尽可能地降低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保险的购买率,寻求学校层面的支持与保护。

资源的稀缺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这更需要我们重视资源的利用效率,结合学生行为与意识出现的失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引导学生提高运动意识,形成积极的运动惯性行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2]沈煜.阳光体育运动在昆明市农村学校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7):119-121.

[3]曹利民.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学校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的现状调查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8):30-31,39.

[4]王清池.宁津县城乡小学阳光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J].新西部,2015(35):61,76.

[5]刘震军,等.山西省本科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瓶颈及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24,98.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99,187.

[7]胡梦鲸.台湾地区城乡国民小学教育资源分配之比较[J].国立中正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分册),1995,6(1).

[8]肖平,等.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5):99-101.

[9]肖莉琴,等.阳光体育运动长效运行系统探骊[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06-110.

[10]邢振超,田玉多.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J].体育大视野,2015(2):255-256.

[11]王忠.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46-47

[12]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创建[J].体育与科学,2008(5):93-97.

[13]杨秀琴.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制度安排[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14]王善迈.经济变革与教育发展:教育资源配置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An Effectiveness-based Research on Solutions and Present State of Allocation of Sunshine Sports Educational Resources

WANG Yan-fei,YAN Yi-na

(Sports and Teaching Department,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Through a survey of the state and allocation of Shine Sports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251 universities, high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study based on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theory has found Sunshine Sports, in the aspects of attitude, behaviour,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and security measure, exert varying degrees of influence on the leaders, teachers, students’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ur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stages. It also discovered that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exercise can be changed significantly by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ur intervention an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uralistic programs.

Key words:sunshine sports; educational resources allocation; effectiveness; present state; soluti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燕飞(1981-),女,浙江余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收稿日期:2016-03-11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5059);2015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5SCG003)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3-0088-05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效用对策研究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潜力分析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渠道的选择偏好及效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