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群构建

2016-06-03郑美艳沈鹤军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程群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郑美艳,沈鹤军

(南京体育学院 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0014)



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群构建

郑美艳,沈鹤军

(南京体育学院 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0014)

摘要: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作为伴随体育产业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应用型交叉学科,通过课程教学有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是助推该专业发展的核心抓手。采用文献资料法、类比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综合方法,面向21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与趋势,同时借鉴国外该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经验,将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划分为体育赛事、体育场馆设施、健身俱乐部及体育用品制造四个方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整体导向,着力构建 “通识教育课程群、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群、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专业实践课程群”四级课程体系。并以该类专业职业技能整体要求为参照基准,进一步细分为14项具体职业技能,以此为依据深入探讨了专业方向四类核心课程群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课程群;课程体系;职业技能;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0前言

自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7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实施意见已全面出台,各路资本涌入体育产业蓝海,各地都加大了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并结合自身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做出具体规划[1]。在创业政策、体育政策、资本政策多重利好的时代背景下,体育市场专业人才紧缺问题日渐暴露[2]。由于体育是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要实现各地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大批掌握体育产业细分市场专业知识、具备体育市场各领域职业能力的经管管理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与教学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要培养出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的体育市场应用型人才,就要筹划出一份明确定位、重点突出、行之有效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本文从职业技能培养这一关键环节入手,对体育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进行系统研究,为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1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发展述评

国内最早开设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北京体育大学,该校于2006年秋季开始招收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而近十年来,随着体育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新常态,许多高校充分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纷纷开设体育经济与管理相关专业(见表1),其中以高等体育院校为主,财经类院校、高等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为辅。

表1 国内开设体育经管类专业的高校类型

该类专业的迅速膨胀发展,让身体走在了灵魂的前面,相关硬件设施可能搭建了起来,专业课程建设等软功夫却仍需提升。我国体育产业领域知名学者林显鹏先生曾发文指出:国内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整体水平不高,课程之间缺乏关联与统整、教学内容大量重叠,课程与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培养对接不畅,学生专业能力不突出[3]。长此以往,上述问题若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就不可能保证体育经管这一跨界专业的办学质量,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此,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构建核心课程群,是当下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推进教学质量水平与学生就业竞争力双提升的重要抓手。

2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向解读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将职业技能表述为“人们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操作系统或行为模式”,这也是目前对职业技能广义层面的理解[4];从狭义角度来看,职业技能则是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5]。一般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本科专业,在确定职业技能方向过程中多采用就业倒推法,由就业方向与需求倒推职业技能需求,进而内化到课程设置。但针对体育经管类专业所对接的体育产业市场,在当前快速发展中,还存在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就业需求问题,以开阔的视野来构建体育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范围。

2.1对就业形势与政策文件调整的解读

本文从2015年5月至11月,历时半年对国内三家知名校招平台(智联招聘校园招聘、前程无忧校园招聘、这一步校园招聘),对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四个区域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相关招聘信息进行追踪调查,发现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体育场馆设施运营企业、体育赛事运营企业、体育用品器材制造厂商、体育运动健身企业。而体育用品器材制造厂商基本占据体育产业市场人才招聘平台半壁江山。但招聘信息的变化趋势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思量,2015年11月中旬体育赛事、运动健身版块企业人才需求量较之5月份的同类数据,呈现出明显的上升状态,岗位招聘数量增幅分别29.62%、18.03%。联系现阶段马拉松赛事的持续升温、运动APP掀起全民运动热潮、网络体育直播的迅猛发展、中网等赛事迈进盈利期、京津冀协同发展体育品牌赛事等体育产业市场大事件,竞赛表演、健身娱乐领域的人才需求升温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从国内体育产业政策的变化来看,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第46号文件以及2015年30个省级政府跟进出台的实施意见,均明确提出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现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另一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框架的变化,从《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2008)第一大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缺失,到《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5)大类分层中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明确列示。上述诸多方面反映出国内体育产业结构正在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优化发展,体育市场就业空间分布也在逐渐趋于合理。因而,应坚持以产业发展的眼光来全面梳理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就业需求,以提炼出全面合理的职业技能结构。

2.2国外相关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经验的启示

查阅北美体育管理协会认证通过的体育经济管理专业相关教程信息,当前美国已经有41个州近400余所高校开设了体育经管类学位项目或培训项目[6]。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佐治亚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密苏里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纽约大学、马里兰大学等美国境内较早开设、知名度较高的体育经管类本科专业课程为重点分析对象,从中发现两大共性问题:一是从该类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其旨在培养体育产业领域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是该类专业着力打造的学生职业技能主要集中于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育赛事活动开发管理、体育经纪业务、运动健身企业经营管理、休闲娱乐项目运营管理、体育市场营销推广、体育政府机构与社团组织等方向[7-13]。

2.3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向与范围

综上,以体育产业行业结构优化调整下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参考世界范围内体育经管类典范专业人才就业结构特点,本文提出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四个方向模块——体育赛事方向、体育场馆设施方向、健身俱乐部方向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市场开发方向。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根据体育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突出该阶段职业技能培养的重点方向。

3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内涵

从1990年,北京理工大学提出注重“课群”(课程群的早期称谓)建设的研究开始, 20多年中,虽然学界对课程群内涵的概括与表述不同,但大体都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群由三门以上课程组成,群内课程之间密切相关、彼此承接、互补渗透,以集群方式重新集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获得学科整体优势[14]。由于专业自身属性,体育经管类专业课程群内涵需进一步凝练:①由于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群本身不具有鲜明的科研取向,因此应坚持“夯实理论基础,强化职业技能,对接体育产业市场企业人才需求,适应体育产业发展新常态”的应用型课程群定位;②对于体育经管类课程密切相关性的理解,一是群内课程在内容上联系紧密;二是群内课程属于培养同一项专业实践能力范畴,以凸显课程为打造职业技能服务的特征;三是群内诸多课程必须在问题、方法、路径等方面具有逻辑联系,有助于提升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③体育经管类课程群的构建不能“只见物不见人”,课程资源的整合若是脱离了施教对象,也就丧失了针对性,课程改革也就走偏了方向,因而“以生为本”的理念应贯穿课程群建设全过程[15]。

4构建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群体系

由于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其课程群构建属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课程群的建设客体是若干门在理论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 具体涉及课程群组建的结构、类型和规模[16]。系统论强调系统的层次性与等级性这两大属性,此外系统作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结构的优化才能保证功能的实现[17]。因此,对于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而言,首先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整体目标与知识应用领域,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及其各层次单元,进而确定每个单元层级中的主干课程,即应构建基于“课程体系 课程群 核心课程群 主干课程”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结构型模式。并进一步围绕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技能方向要求和其涉及的学科领域,并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设置了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课程群结构(见图1)。

图1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成

4.1通识教育课程群——夯实基础、素质为本

该类课程群主要是为了让该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其道德素养、身体素质,而开设的通识教育类必修课程。以逻辑联系为标准,课程群一般可划分为知识型、方法型与问题型三类课程群,该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群属于典型的知识型课程群,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必要基础[18]。

4.2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群——夯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

体育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体育行业的雇主们除了雇佣体育运动管理专业毕业生,另一偏好就是雇佣商科背景的毕业生,主要原因就是:商科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打通经、管、体三个学科的理论谱系,满足体育行业多学科交叉综合人才需求上具有重要作用[19]。因此,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群应该重点覆盖经济学、管理学等商科基础理论,体育学学科领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同步跟进,为学生进一步学好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体育用品制造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和职业技能奠定扎实基础。具体包括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会计学、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商务沟通、体育文化概论、体育产业概论等课程。

4.3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突出学生多维度职业技能培养

作为课程体系中的关键版块,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强调实用性,其应根据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学科领域,针对体育市场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要求设置与构建。因此对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而言更具优势,但建设难度也随课程跨度的增加而加大,需要一种全局视野与整体思维。以本文第3部分提出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职业技能方向为基础,构建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包括4个子课程群,整体框架见图2。

图2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

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的规模以多大为宜,没有标准答案。但群内课程若少于3门,难以成群;超过6门,课程体系则略显臃肿,会导致课程松散、协调性差等问题,不利于统筹管理[20]。因此,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的规模以3~6门课程为宜,具体职业技能及其对应的典型岗位则作为各子课程群课程安排的重要依据。重点需要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摆正各门课程的位置、厘清课程间交叉重叠的内容,即便有些内容需要在几门课程中多次讲解,但侧重点与讲授方式必须有所区别。综上,以职业技能形成为主线,遵循应用性、实践性原则,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课程构成如下:

4.3.1体育场馆设施方向核心课程群。在我国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导向背景下,参考国内外场馆运营典范项目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及其岗位要求,形成4类具体职业技能模块,并明确其所对接的工作岗位(见表2)。以细分职业技能以及对应岗位为依据设计相关课程:首先通过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技术标准与服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了解体育场馆,培养学生场馆现场布置这一基础技能。继而通过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含标准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与安全管理)、场馆智能化与信息化、场馆产品策划、场馆市场开发等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在体育场馆领域的运营管理能力。

表2 体育场馆设施方向职业技能与对接岗位

4.3.2运动健身企业方向核心课程群。通过走访江苏省运动健身业协会部分会员企业,这些企业强调经营管理人员主要应具备日常管理、会籍销售、营销策划3项职业技能,技能所对接的工作岗位,见表3。由此,该方向课程设置思路如下:通过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健身俱乐部会籍管理系统、服务营销与服务质量管理、体育消费行为心理学、体育市场调研策划等集群式课程学习,强化学生在健身俱乐部市场开发、管理等职业技能培养,对接运动健身企业岗位需求。

表3 运动健身企业方向职业技能与对接岗位

4.3.3体育赛事方向核心课程群。以体育赛事运营主体业务以及体育经纪、体育彩票等体育赛事衍生业务为依据,将体育赛事职业技能划分为4个具体技能模块,并挖掘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见表4。由此具体课程设置如下:通过体育赛事市场开发、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体育项目管理、体育经纪人、体育赞助实务、体育彩票实务等专业课程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能够掌握体育赛事运作流程中的核心技能,并逐步拓展体育赛事相关领域职业技能,如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彩票营销等。

表4 体育赛事方向职业技能与对接岗位

4.3.4体育用品制造业方向核心课程群。以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市场部以及销售部业务范围和能力要求为参考,提炼出策划、市调、渠道拓展3个具体职业技能,并明确对应工作岗位,见表5。以此为基础设置课程:以体育市场调查与分析、体育营销与品牌推广、体育公共关系、体育企业销售策划、实用体育统计学等实务化课程为主导,调研、文案、策划、公关等职业技能的塑造贯穿上述主干课程始终,有效对接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市场门及销售门的人才要求。

表5 体育用品制造业方向职业技能与对接岗位

4.4专业实践课程群——不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

进一步拓展与提升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不仅需要上述专业理论课程群的构建,还需要实践环节课程群的建设。除了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传统环节外,需要增加课程群实验,它是在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基础上增加的综合性实训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具,以团队形式合作完成,包括:模拟体育赛事商业策划书设计、模拟体育市场营销策划、模拟体育市场商业谈判、体育用品器材制造业沙盘模拟经营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专业实践课程群作为课程群建设的落脚点,更应紧跟市场人才需求导向,动态优化调整各方向实训项目,提供校内实验室的利用率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深度合作[21]。

5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体育产业宏观发展目标为依据,对接体育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标准,适应体育产业发达地区市场人才需求趋向,构建基于专业技能养成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群体系。另建议: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者——教师这一重要因素的建设也不能忽视,否则会导致“只见物,而不见人”;同时为了防止出现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群低水平建设,还应建立与单门课程评价不同的、专业独立的课程群评估体系,主要包括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式。因此,后续研究将在课程群建设客体——课程群设计基础上,进一步从课程群建设主体——教学团队、课程群建设效果——教学评估另外两个方面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网.各地将密集出台体育产业扶持政策[EB/OL].http://news.cnstock.com/news/sns_bwkx/201507/3509859.htm

[2]搜狐媒体平台.体育人才战[EB/OL].http://mt.sohu.com/20151015/n423342163.shtml.

[3]林显鹏.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思路[J].环球体育市场,2010(5):56-58.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68.

[5]邓泽民,姚梅林,王泽荣.职业技能教学原则探究[J].教育研究,2012(5):74-77.

[6]NASSM.Sport management programs: United States[EB/OL].http://www.nassm.com/Programs/AcademicPrograms/United_States.

[7]University of Florida. Bachelor of Science in Sport Management[EB/OL].http://www.degreesinsports.com/university-of-florida.asp.

[8]University of Georgia College of Education.BSEd in Sport Management[EB/OL].http://coe.uga.edu/directory/departments/kinesiology.

[9]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niversity Catalogs: Sport Management[EB/OL].https://onestop2.umn.edu//pcas/viewCatalogProgram.do?programID=371&strm=1065.

[10]University of Missouri. Academics & majors: Sport Venue Management[EB/OL].http://cafnr.missouri.edu/academics/sports.php.

[11]Brooklyn College. Learn More About Our Degrees and Certificates[EB/OL].http://www.brooklyn.cuny.edu/web/academics/fieldsofstudy/graduate/physicaleducation.php.

[12]New York University.Tisch Institute for Sports Management, Media, and Business[EB/OL].http://128.122.238.193/content/scps/academics/departments/tisch-institute/academic-offerings/graduate/ms-sports-business.html.

[13]Marian university. Sport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Connecting the world of business and sports[EB/OL].http://www.marianuniversity.edu/Academic-Programs/Undergraduate/Sport-and-Recreation-Management/.

[14]孙存昌.论高校课程群“四级体系”建构[J].大学教育科学,2008(5):46-48.

[15]张继平.以生为本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探析[J].学术论坛,2013(9):216-220.

[16]赵慧臣.课程群协同进化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管理,2012(12):99-102.

[17]唐恢一.系统学:社会系统科学发展的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5.

[18]张婧婧,郑勤华,陈丽,等.开放教育资源共享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73-81.

[19]Janet B.Parks,Jianwei Sun.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port Management Career Guidance System[EB/OL].http://www.nassm.com/StudentServices/Careers.

[20]张耀荣.高等教育价值观、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从潘懋元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王伟廉的课程理念想到的[J].高教探索,2011(3):49-51.

[21]刘文杰,王杜春.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3(6):32-33.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s Group System of Sport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Based on Professional Skill Training

ZHENG Mei-yan,SHEN He-ju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njing Sport Institutes, Nanjing 210014, China)

Abstract:Sport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emphasiz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which is a new applied cross subject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alogical analysis and logical deduction, in fac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in 21 century,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re divided into four modules according to foreign experience. The thesis constructs the four-level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skill training and definite curriculum group connotation, which consist of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group, professional basic theory curriculum group, professional direction core curriculum group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urse group, and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core curriculum group.

Key words:curriculum group; curriculum system; professional skill; sport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郑美艳(1983-),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6-02-05

基金项目: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YJC890038);南京体育学院2015年教改课题(JG201511);南京体育学院院级科研课题(YJ1433)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3-0082-06

猜你喜欢

课程群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