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华瑶族自治县长鼓舞的历史演变及现代应用研究

2016-06-03李亚明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历史演变

李亚明,习 鑫

(吉首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江华瑶族自治县长鼓舞的历史演变及现代应用研究

李亚明,习鑫

(吉首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也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县,瑶族长鼓舞是我国瑶族地区最独特、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形式,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深度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江华瑶族自治县长鼓舞历史演变,瑶族长鼓舞遗产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江华县瑶族长鼓舞活动开展,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开设保护以及江华瑶族自治县长鼓舞的现代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为以后江华瑶族自治县长鼓舞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带动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体育资源的全面开发。

关键词:江华瑶族自治县;长鼓舞;历史演变;现代应用

0前言

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其中瑶族长鼓舞就是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0月,党和国家政府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地政府也成立了以瑶族长鼓舞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8年6月7日,瑶族长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今天,往日比较孤立的少数民族地区,正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非常激烈。一些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地消失。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演变和其现代应用开发的研究,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同时,促进瑶族地区形成长鼓舞文化品牌,弘扬瑶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交往,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江华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演变

1.1江华瑶族长鼓舞简介

从江华瑶族长鼓的外形来看(见表1)。

表1 江华瑶族长鼓简介

注:表格数据主要根据瑶族网上资料总结得来;下表同

从表演的类型来看,长鼓舞又分为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打法有“武打”、“文打”之分或“高桩”、“矮桩”等。从动作表现方面,长鼓舞有大打72套、中打36套、小打24套。长鼓舞大部分是反映瑶族人的生产斗争及生活习俗,更反映了瑶胞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具有瑶族同胞独特的风格。有伐木、锯板、建房、架楼、舂米、筛米、撑木排、打猎等等。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刚强、雄劲、洒脱。在表演形式和程式上,都充分表现瑶胞的性格特征和气质。

1.2江华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演变

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在这一阶段,长鼓舞在瑶人中广泛流传的形式为一种祭祀性舞蹈和庆祝各大节日舞蹈。1951年中央少数民族访问团来江华,长鼓舞被访问团的专家们发现并认可。在1955年成立江华瑶族自治县后,建立了长鼓队的同时,还组织了全县汇演。1959年江华县成立民族歌舞团,因此长鼓舞广泛地活跃在群众文化生活之中,也让瑶族长鼓舞成为瑶族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代表之一。同时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长鼓舞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和断层。自然灾害盛行,物质资源匮乏,人们便自然放弃了开展各种长鼓舞的活动,紧接着十年动乱又来了,这对传统民族文化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瑶族长鼓舞基本停滞。20世纪80至90年代,在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思潮影响下,在很长的时间里长鼓舞在民间没有得到广泛发展,瑶族文化馆的蒋丙莲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长鼓舞的民族活动不怎么盛行。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施,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开始重视起来,沉寂了十几年的长鼓舞终于在一个个村寨里重新打响了,长鼓舞又焕发了它的生存魅力。上世纪80年代文明村的李根普经常应邀去邻村表演,洋涓村的盘永明也开始春节收徒传授长鼓鼓艺了。”随着县庆活动的开展,不少专业工作者在民间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将长鼓舞创作成了一个个精品,并获许多奖项(见表2)。

表2 江华瑶族长鼓舞代表性获奖项目

这些活动标志着瑶族长鼓舞已经从民间走上了世界的舞台,而且已从现实的民间生活走向了大众媒体。同时江华县的民族艺术学校也积极地开展了长鼓舞走进学校,长鼓舞已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政治象征、经济资源和文化特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和考察。

2江华瑶族长鼓舞的现代应用

2.1瑶族长鼓舞融入旅游资源开发

近年来,江华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育,以打造“神州瑶都”旅游品牌为目标,立足该地区实际,不断挖掘当地的瑶族资源特色,在火车站站前广场建有一铜铸长鼓广场,铜铸长鼓巍然高托广场中央,鼓长15m,面径2.8m,重15.6t,鼓身飞龙云绞,四座龙犬图腾,纯铜精制。护栏阅台,白玉雕龙,总高16.8m,为目前世界瑶族最大的铜铸长鼓(见图1)。

图1 世界最大的铜铸长鼓

2.2江华瑶族长鼓舞参加各类表演及比赛

江华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强县,拥有全省唯一的县级民族歌舞剧团和县级民族艺术学校,近年来,江华瑶族长鼓舞也参加了全国各类表演及比赛(见表3)。

表3 江华瑶族长鼓舞代表性表演及比赛项目

2.3建立长鼓舞遗产博物馆、保护传承人及成立研究学会

近年来对于民间民族流传技术国家已经纳入正式保护机制,成立了中国瑶学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瑶族文化加强保护。比如政府成立了民间艺术保护小组、设立瑶文化研究所、成立沱江镇一小为瑶文化传承学校。对已掌握长鼓舞表演技巧的男性、女性人群提供场所和资金,以便于他们练习和排练,鼓励长鼓舞大师接收学徒,为长鼓舞的后继培养人才,使瑶鼓舞文化可持续性发展。为集中展示全国各瑶族原生态的文化风情,目前正规划建设总面积约3 000亩、投资10亿元的“神州瑶族文化园”。同时,近些年来,江华更注重文化文明的建设,尤其是以自治县成立60周年和一年一度的盘王节为契机,不仅把瑶族文化建设融汇到节庆当中,而且还融汇到城市地标建筑当中,彰显出文化文明的魅力。并在全县号召穿瑶服、讲瑶话、唱瑶歌、跳瑶舞,目前已经成为热潮。该县投入近100万元用于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整理、抢救工作。投入200万元用于瑶族长鼓舞的传承、展示工作,投入600余万元用于瑶族歌舞、瑶族服饰、瑶族建筑等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夯实了该县瑶文化发展基础。

2.4江华瑶族长鼓舞走进学校课堂开发其体育资源

江华县教育局局长唐孝任说,“2006年起,我们提出了‘瑶文化进校园’构想,使之成为办学特色,真正做到瑶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近年来,县教育部门为传承瑶族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将瑶族长鼓舞改编进入全县中小学学校的大课间,既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又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2006年以来,县教育局挖掘和提炼瑶族服饰、长鼓舞、木棒球、打陀螺等瑶族文化精髓,编写《瑶文化知识读本》、《瑶文化韵文读本》等乡土教材,并引入课堂教学。每年举办一次“校园瑶文化节”活动,聘请瑶学研究专家到中小学校举办瑶文化知识讲座,开展瑶文化知识竞赛、瑶族征文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在中小学成立瑶文化教师表演队,组建瑶文化学生兴趣小组,构建“瑶文化专家—骨干教师—教师—骨干学生—学生”瑶文化校园传播格局,推动瑶文化扎根校园。在瑶族文化的熏陶下,常年学习、传承瑶文化的中小学生已达4万余人。同时,在瑶文化的影响下全县学生文艺素质得到提升。2010年以来,该县中小学生连续三年参加省民族文化汇报演出,获市以上文艺奖项90多个。经笔者实地调查沱江镇一小、涛圩镇中心小学、涛圩镇上游完小等聘请了长鼓舞艺人到学校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瑶族文化。学校依托民间艺人、传承人,让孩子们从心里接受学习瑶族文化,从而达到活态传承。

3江华瑶族长鼓舞现代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3.1江华瑶族长鼓舞现代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交通不便,瑶族长鼓舞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县内景点景区建设没有实现整体发展,规模小、内容单一,没有形成承接旅游的中转基地,游客集散能力较弱,旅游资源开发不全面。由于瑶民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对瑶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认识不足,不利于瑶族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第二,瑶族长鼓舞的表演单一,群众自发开展保护活动不积极,参加人数少且老龄化,赛事规模小。调查中的资料显示,在国家重大节假日期间,幸运的话有可能看到长鼓舞的表演,但机会很短暂,根据贺州旅游管理局资料也显示,长鼓舞的表演只安排重大旅游黄金期,并且只有两场。第三, 江华县内没有建立正规的长鼓舞遗产博物馆,瑶族研究学会规模小。这些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相差甚远。由于政府的重视力度不够,具体保护工作落实还是不够的,存在专业人员配置不足、没有建立一所完整的长鼓舞遗产博物馆和资金少等问题。第四,学校办学与长鼓舞遗产传承责任不挂钩,只有极少数学校开展长鼓舞教育教学工作。

3.2瑶族长鼓舞现代应用的解决对策

3.2.1政府加大长鼓舞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特色旅游;加强立法,加大宣传,保护好瑶民族长鼓舞体育文化资源。政府部门应充分了解长鼓舞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加大投入,加强立法或制定规章制度,鼓励人们积极地保护和开发瑶族文化资源的潜力。加大对长鼓舞文化保护的宣传力度,从瑶族内部的主体出发,使瑶族人民在思想、意识、观念上认识保护、传承长鼓舞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将其转化为行动上的积极保护和传承。开展特色是旅游的亮点。重点围绕“吃、住、行”三个方面进行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2.2改进瑶族长鼓舞的表演形式,鼓励群众积极自发开展传承保护活动,加大地区经济发展,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积极举办大型的赛事。努力完善瑶族长鼓舞的表演形式的同时注重其表演形式的创新,如开创长鼓舞舞台剧、情景剧、创新长鼓舞祭祀性舞蹈等。当地积极组织恢复各种瑶族传统节日,开展民间文化旅游节、美食土特产博览会、世界瑶族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学术会议等活动。把“长鼓舞”纳入全民健身的大格局中,普及长鼓舞的健身知识。

3.2.3建立正规的长鼓舞遗产博物馆,扩大瑶族研究学会规模。政府应加大投资建立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极具瑶族长鼓舞特色的博物馆,并积极收集与长鼓舞文化有关的实物在博物馆专用展览室展出,妥善保管,组织专家学者对长鼓舞进行深入研究。借助“神州瑶都”、“中国瑶族第一县”等美称,扩大瑶族研究学会,积极开展世界瑶族文化研究和探讨会议,使江华县成为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瑶族文化的集成之地。

3.2.4建议学校办学与长鼓舞遗产传承责任挂钩,规定学校开展长鼓舞教育教学工作。如果要使一种文化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话,就必须把它引进学校,无论是把项目设置成普通教学,还是建立课外活动,或者是选项课程,只要有一种方法,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些渠道长久地学习长鼓舞。学习长鼓舞的不是小学生就是大学生,中间的断带是非常明显的,笔者认为,可以在中学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或设置兴趣班,或成立一个长鼓舞协会,这有利于学生在这个组织中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5结语

瑶族长鼓舞是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加大对江华瑶族长鼓舞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立法,加大宣传;积极开展保护研究,加大保护宣传力度;鼓励传承活动;将长鼓舞纳入江华县每个学校体育教学中;借力当地旅游业宣传、发扬、开展传统长鼓舞项目;建立网上及实地线下江华县瑶族长鼓舞遗产博物馆;定期举办县长鼓舞运动会;鼓励开办寒暑假瑶族长鼓舞兴趣班等。打造江华瑶族长鼓舞文化品牌,从而促进江华瑶族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弘扬瑶族的优秀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万义,王健,等.村落族群关系变迁中传统体育社会功能的衍生研究——兰溪古寨勾蓝瑶族长鼓舞的田野调查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33-40.

[2]王丽萍.湖南江华地区瑶族长鼓舞的田野调查与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3]王丽萍.江永瑶族长鼓舞的传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14-115.

[4]胡玲梅.江华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与保护[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6):163-164

[5]李祥红,任涛.江华瑶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6]刘华邦.江华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Modern Application on Jianghua Yao Autonomous County's Long Drum Dance

LI Ya-ming,XI Xin

(College of PE,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 China)

Abstract:Jianghua yao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is the only yao autonomous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is also the country's most populous yao autonomous county. Yao's long drum dance is the most unique yao nationality areas in China,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dance art form, it is one of the state-leve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field survey method, depth interview method, logic analysis, Jianghua yao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long drum dance history evolution, on the collection of related data, the yao's long drum dance heritage county yao's long drum dance activities, traditional school sports to offer protection and modern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yao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long drum dance. Hope that through this article research 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of yao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long drum dance and draw lessons from, on driving the yao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ports resources.

Key words:Jianghua yao autonomous county; long drum dance; historical evolution; moder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亚明(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收稿日期:2016-03-09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3-0050-04

猜你喜欢

历史演变
美日两国行政诉讼功能模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借鉴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态的历史演变
浅析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战略的历史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从范例复制到自由表达:对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观的历史演变考察与现实反思
高校辅导员制度演变及其启示
解读中西方农民在历史发展中的生活演变过程
从分离走向融合:幼儿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共中央秘书长和秘书工作部门的历史演变(上)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理念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协调效应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