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教学助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

2016-05-31甘克梅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广度导学语文课程

甘克梅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发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其根本宗旨,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是其核心价值,倡导自主感知、合作探学、探究生成学习方式则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必备基础。正是基于上述目标理念要求,以活化教学过程与方法助推语文课程改革,使得学生在成为课程学习主人翁基础上,更能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使得认知视野更有广度、合作探究更有深度、成果展示更有自由度。唯有如此,才能使得课程改革真正接地气,落地生根,让学生更加喜欢上语文,让课程改革更加深入人心。

一、导学单拓宽视野:让语文在开放中更有“广度”

语文即生活,换而言之,语文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生活则是其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体味感悟其中的乐趣,激活学习激情与兴趣则是最能体现其基本特征的有力例证。导学单运用给学生更多广阔的认知视野,让教学更有广度。

利用导学单延伸教材内容,在富有广度的资源中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谛。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学单,一方面有关作者老舍的文学常识。像,老舍先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字舍予,满族人,著作颇丰,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其作品特点是关注城市中下阶层的百姓生活,地道北京口语,地域性和生活化则是主旋律。另一方面有关济南的地理风貌、山水特征。像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可分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这些导学内容的呈现,便于学生在阅读学习文本之初,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主题大意以及相关有趣的内容,让学习更有开放性,更有广度。

二、任务式合作体验:让课堂在互动中更有“深度”

语文课堂的深度取决于学生探究问题的高度和过程,来源于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中的发现,挖掘提炼有价值的思考题目,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协作与探知,让他们在层次性任务引导下学习,定会使得课堂有深度。

创设任务引导合作,给课堂指明方向,让教学更富有深度。如在《最后一课》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任务互动的形式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其中的韵味。要求学生以同桌交流的方式,找出小说中人物以及相关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在整体认知感悟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情节的变化及其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围绕“小弗郎士前后态度的变化”和“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表白”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国人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国家?让学生在彼此讨论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感知。我还推荐学生阅读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与此相似的情节,建议学生思考: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与《最后一课》的异同。

三、多样化平台支持:让学生在展示中更有“自由度”

课堂好似舞台,演绎精彩戏曲则是必不可少的。人文课堂就是崇尚自我,关注学生的鲜活思想和鲜明个性,鼓励学生自由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在宽阔的空间内,更有伸展的渴望和参与的自由。

多样化平台搭建,让课堂更有诱惑力。如在《海燕》朗读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平台:要求学生在自我朗读的基础上,能主动上台进行朗读表演,并通过配乐来渲染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不同姿态,让课堂成为学生争先恐后表现的舞台。我还建议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表现海燕的英勇顽强。除此而外,还让学生担任评委,模拟电视中的“中国好声音”评比的形式邀请学生主动登台朗读,在PK的过程中增添课堂教学的乐趣,让学生在积极展示的过程中充分享受自由。

如前所言,“3D”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多彩,更加活泼盎然,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从学生认知的广度来引导其深入探究问题,使得他们在有所发现、有所感思、有所收获的过程中主动调整学习策略,释放学习激情,让语文变得更加情趣浓浓,更富有诱惑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初级中学

编辑 薛小琴

猜你喜欢

广度导学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中学编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浅析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探微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