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红万紫巧方法别出心裁学词语

2016-05-31王柳柳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苏教版洪水词语

王柳柳

回顾以往,我们的教师普遍重视字词的教学,但是方法单一。其实,字词教学也可以别出心裁。教师可以细细揣摩每个生字或词语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能自己习得识字的方法,学会熟练运用。

一、直观看演示

【教学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视频看到了怎样的洪水呢?

生1:洪水很大,把一个小朋友淹死了。

生2:把大人都吓跑了。

生3:我看到洪水把所有的房屋都冲倒了。

师:是呀,这是来势汹汹的洪水。书上是怎样形容的?这样的洪水就叫——

生:滔滔的洪水。

【案例反思】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滔滔的洪水”,而是通过让学生看视频、说体会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并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在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直观演示和表演,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具体的神态动作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二、理解善联系

【教学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

师:为什么要让大家默写“尴尬”?

生:因为这两个字我们都没有学过,但是我们可能会经常用到。

师:大家都会遇到尴尬的事情,我也遇到过很尴尬的事。有一次,请人吃饭,饭吃完去结账,结果发现钱没带。那课文中,参议院的尴尬是什么?

生:他们的总统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师:对于出身名门望族的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尴尬的事。

【案例反思】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主要采用了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尴尬”,再通过联系课文内容,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词语。小学生在理解字词前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已学旧知、联系文本内容等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三、字义巧拓宽

【教学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8》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个“包”字。我们来做个游戏。(出示包粽子图、包饺子图)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生:第一幅是在包粽子,第二幅是包饺子。

师:这两双手在干什么呢?

生:包粽子和包饺子。

师:老师的手受伤了,需要——包扎。现在这儿的“包”表示动作。

……

师:咱们中国的大清官,他办案铁面无私,老百姓都喜欢他,叫他——包公。这里的包是姓。包的意思这么多,难怪它可以做汉字种子。

【案例反思】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字的意思有很多,关键还在于教师多比较、多挖掘。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看图说词语,帮助学生理解了“包”的意思。这样对生字意思的拓展教学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字词,理解生字词之间的差别。

四、字理巧引用

【教学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

师:豫这个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予”不能加上一撇。

师:这是一个形声字,所以左边是“予”而不是“矛”。(出示古字“豫”)这个字非常有意思,在古文当中,这个“予”是指人到屋里去,表示进入的意思,“予”加“象”,就表示大象走进来了,形容动作非常的缓慢。那“犹豫”是什么意思呢?

生:犹豫就是不肯定一个答案。

师:那毫不犹豫呢?

生:做事很坚决!

【案例反思】“毫不犹豫”这个词理解的关键在于“犹豫”这个词,而这个词中“豫”是学生最容易写错的字。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根据“豫”的古文字,让学生想象大象走进来时慢吞吞的样子,从而理解“犹豫”。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同时“豫”这个字也不会写错了。

总之,我们应有技巧、有方法地进行字词教学,将冰冷的字词化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生机勃勃的细胞”,让字词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

编辑 聂蕾

猜你喜欢

苏教版洪水词语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猛兽威力无比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