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废止汉字遭遇失败的教训值得借鉴

2016-05-30周程

语言战略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福泽谕吉建议书汉字

周程

在日本,最早明确主张废止汉字的是开成所的前岛密(1835—1919)。前岛密于1866年通过开成所的总管向将军德川庆喜(1837—1913)提出了一份题为“废止汉字之议”的建议书。在这份建议书中,他列举了多条废止汉字的理由:学童在学习汉字上耗费的时间太多,不利于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学童学习汉字会不自觉地产生崇尚中国的思想,不利于培养爱国心和独立意识;学童学习汉字容易受到中国式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产生轻视技术和实业的思想。关于废止汉字的可行性,前岛密天真地认为,只要对日文的文体、词汇等稍加改良,全面废止汉字、使用表音文字不至于造成书写和阅读上的混乱。明治政权成立后,前岛密又先后于1869年、1872年两度上书政府机关建议废止汉字。不过,前岛密当时主张采用的表音文字并非罗马字,而是日本人自己创造的假名。

在主张废止汉字的人当中,最先倡导采用罗马字的乃是汉学者南部义筹(1840—1917)。南部义筹1869年向明治政府的学术机构总管山内容堂(1827—1872)提交了一份题为“修国语论”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是用汉语写成的,但主张的却是废止汉字、采用罗马字。1872年,南部义筹又将一份题为“改换文字之议”的建议书提交给了刚刚成立的文部省,再次呼吁废止汉字、采用罗马字。

继南部义筹之后,著名启蒙思想家西周(1829—1897)1874年也公开宣示日本应该改革文字、采用罗马字。西周为何要主张使用罗马字?在《明六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论用洋字书写国语》一文中,西周这样总结道:采用罗马字后,有利于日本人学习西方语言;将促使书面语与口语走向统一;任何人,只要认识26个字母,便基本具备了阅读、书写能力;可以很方便地导入西方的算术数字及其笔算法;可以直接引进西方的打字、印刷器具;可以原样导入西方的学术用语;可同欧洲共享精神财富,并有利于弘扬日本国民的美德等等。显然,较之前岛密的废止汉字论,西周的罗马字化主张中所含有的情绪色彩要淡得多。

在众多罗马字论者中,观点最为激进的可谓森有礼(1847—1889)。森有礼早年曾赴英国留学,1875年起先后担任日本驻华全权公使、驻英全权公使、日本文部大臣等。他1872年6月在担任日本驻美代理公使期间,曾给耶鲁大学的语言学教授怀特尼(William Dwight Whitney,1827—1894)写过一封信。在这封信中,森有礼明确披露了自己废止日语、采用英语的想法。森有礼认为,日本不仅有必要废止现有文字,改用罗马字;甚至还有必要废止现有语言,改用英语。对此,怀特尼忠告道:文字只不过是表示语言的手段,如果感到不便,可以废止、改用其他文字;但是废止语言自身却是不切合实际的空想。因此,怀特尼向森有礼建议:对日本来说,最紧要的问题是如何搞好日语罗马字化改革,而不是如何用英语取代汉语。

罗马字化论兴起后,马上遭到了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1835—1901)、西村茂树(1828—1902)的严厉批判,但是福泽谕吉、西村茂树并没有全面否定日语罗马字化主张。福泽谕吉1873年在《文字之教》一文中强调:使用汉字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突然废止汉字同样有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节制使用,减少汉字字数,等机会成熟时再施行变革。西村茂树也在《明六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强调文字改革一定要稳妥、慎重。不过,因当时确实存在民众识字率偏低、汉字和假名都难以用打字机打印、印制报纸时找字排字太麻烦等问题,加之很多人接受了音素文字比音节文字先进、音节文字比象形文字先进的观点,所以急切主张日语罗马字化的声音仍不绝如缕。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当清军在越南战场上失利的消息传到日本后,日本人的中国观再次受到了严重冲击。此后,日本国内的脱中国化舆论迅速升温。一些学者在反思中国再次败给西方的原因时指出:中国之所以不敌西方,是因为教育太落后;汉字、八股文、科举制度不废,中国就无法在战争中取胜。例如,从1890年起先后担任日本贵族院议员、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总长、文部大臣的外山正一(1848—1900),在1884年11月的一次集会上就以中法战争为例极力主张日本废止汉字,甚至建议中国也废掉汉字。此后,日本学界的讨论重点便由要不要废止汉字转移到应采用何种文字或拼写方式上。

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了日本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态度。一些人在为日本战胜中国、挤进列强行列而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深刻地意识到日本如继续使用战败国的汉字,将有伤战胜国的体面。因此甲午战争之后,废止汉字的舆论空前热烈,有关废止汉字之后采用什么文字的争论也异常激烈。

尽管在甲午战争之后,废止汉字的呼声在日本已达到顶点,但是谁也拿不出一个能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汉字替代方案。由于当时无论是导入罗马字,还是采用假名,抑或是创造新文字,都不具备现实可行性,日本文部省于1900年决定采纳福泽谕吉等人早先提出的逐步削减汉字的建议,颁布《小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将四年义务教育期间的教育汉字数由2000个左右降至1200个,同时对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字体以及汉字假名表音法进行简化处理。

众所周知,日本今天在同时使用象形文字——汉字和拼音文字——假名,也就是说明治时期提出的废止汉字、远离中国文化的战略目标未能实现。之所以未能实现原定的语言文字改革战略目标,我想至少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战略目标的提出带有情绪色彩,简单地将废止汉字和脱中国化捆绑在一起,很容易导致民众对汉字产生偏见,非理性的目标当然很难实现。二是战略目标的选择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当时人们认为象形文字不如拼音文字,但在计算机出现之后,很多理论被推翻了,这是因为先前的理论没有能够预见到百年后的事实,所以在制定长远战略目标时一定要对知识的不确定性有足够的认识。三是对废止汉字的可行性认识不到位,日本使用汉字的年代久远,废止汉字的难度远高于越南和韩国,如果日本学界提出的汉字替代方案都无法在社会上获得广泛认同,那么废止汉字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废止汉字遭遇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在制定语言文字发展战略时借鉴。

猜你喜欢

福泽谕吉建议书汉字
福泽谕吉:一个国家的启蒙老师
学写建议书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以点及面,从人物解析谈日本发展史
福泽谕吉的亚洲观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知识阶层的“天职论”
让讨论有“形”更有“实”——以习作指导课《给校长写建议书》为例
掌握方法写好建议书
中国部分雕塑工作者的联名“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