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体育教学中实施体能“课课练”的有效性

2016-05-30韩雪

科技资讯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课练体育教学实践

韩雪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对高中年级学生进行体能“课课练”的实践与研究,利用体能“课课练”锻炼形式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力,是实现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体能“课课练”的教学内容,设定合理的锻炼内容和方法,将基本体能与基本技术整合成教学内容之中,形成技术与体能互相促进发展的模式,研究制定一套提高学生体能能力的“课课练”练习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实验其有效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实践;“课课练”

中图分类号: 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c)-0000-00

一、体能“课课练”实践对象与实践内容

以2015年高中一年级入学全体新生为实验研究对象,集中实施体能“课课练”内容,主要发展上肢肌肉力量与腰腹部肌肉力量,学期末进行针对性竞赛测试,分析成绩结果。在教学中挑选徒手练习内容作为“课课练”的教学内容。

二、体能“课课练”课堂实施方法

从2015年9月开始到2016年1月,在半学期时间内,在课前安排10-15分钟课课练的教学练习内容,每节课练习内容从第1阶段逐步练习到第4阶段。实施过程中,严格监控学生锻炼习惯,力求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完成“课课练”锻炼内容。

(一)练习得法,坚持到底

每节体育课,教师把课课练的内容与练习方法教给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课练的练习内容。如是快速跑的教学内容,则在课课练中增加发展上肢力量的内容。

(二)练赛结合,激发练习动力

在课课练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比赛提高练习的激情。在练习过程中运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由教师统一安排课课练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班级与自己的比赛成绩,有针对性地进行薄弱环节的锻炼。

三.体能“课课练”的实践结果比较分析

以2015级高中一年级入学全体新生为实验研究对象,选取学生总共300名,实测学生总数291名。按个人成绩结果记录班级总分,比较班级总分情况验证学生成绩。

结合表1、表2进行统计,高一实测人数291人,9人由于身体原因缺考。表1四项竞赛成绩平均分为单摇136.3次,双摇30.79次,3分钟10人8字平均为510.8次,20*200米为11.3分钟。实施“课课练”实验后,高一年级四项竞赛成绩平均分为单摇151.1次,双摇38.6次,3分钟10人8字为510.8,20*200米接力赛为10.3分钟。

实施“课课练”实验后,分析得出单摇年级平均成绩由实验前的136.3上升到151.1;双摇年级平均成绩由实验前的30.79上升到实验后的38.6;10人8字成绩由490.6上升到510.8;20*200米接力赛成绩由11.3分钟上升到10.3分钟;针对上肢力量及其腰腹肌、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有效。

2015年本研究组织课外体育竞赛,并在比赛中检验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有所提高。通過结合课课练研究,我们设计一套课课练练习方法,课上统一实施进行实验,实施一定阶段后,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进行比赛测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进行锻炼,从而通过比赛验证课课练方法的有效性,在抽查身体素质指标的过程中,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提高有所凸显。

从表1、表2、图1中可以得出,各班在1分钟单摇、1分钟双摇、20*200米接力赛、3分钟10人8字比赛成绩得分上有显著提高,实验后单摇比赛年级平均成绩为151.1次;双摇年级平均成绩为38.6次;10人8字成绩为510.8次;20*200米接力赛成绩为10.3分钟;针对上肢力量及其腰腹肌、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是有效的,证明“课课练”练习内容的效应有所显现。

四.体能“课课练”的功效

实施体能“课课练”后,学生的下肢弹跳能力、腰腹肌力量都有所提高,具体反应在比赛成绩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不断提高。今后要让学生看到体能发展的重要性,重视体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晓凤,武继国.浅淡体育课中的“课课练”.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06.

猜你喜欢

课课练体育教学实践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