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国的“三权分立”与霸权主义的关系

2016-05-30于玥辉

资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霸权主义

于玥辉

【摘要】美国对内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是洛克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是在现实社会的重要实践,对人类的政治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对外政策上,从二战后期美国一直推行霸权主义,本文在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以及三权分立政体与二战后期美国霸权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基础上,浅析民主与霸权的关系,它们是如何同时存在于美国的国家政策中。

【关键词】三权分立;霸权主义;民主原则

在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中,民主的原则与外交决策的要求似乎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但是美国却最大限度地处理好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将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1787年宪法为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奠定了基调,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也是一个民主的过程,但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民主国家却在对外政策中要推行霸权主义。通过分析美国国内政治与外交政策,探寻美国的民主与霸权,是如何结合并相互作用的。

一、“三权分立”学说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政体实践

“三权分立”的学说最早出自英国近代思想家洛克。洛克主张的“三权分立”,其理想方案是英国的议会君主制。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进一步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同一个机构形式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早期的“三权分立”学说在当时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维护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力,对权力提出了限制与制约。

美国的“三权分立”实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形式实现。这点可以根据宪法中有关黑人奴隶贸易可见。而另一个状况是,在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下,每个参与政治决策的人,背后都存在着一定的利益集团,产生权钱交易。总统在参与选举的时候,也会尽可能的拉拢财团,让他们尽可能地为自己提供竞选资金。在权利的倾轧下,出现利益的代言,在实现自己目的时候,可能打着国家的旗号,让交易变得程序合法。

可以说,自洛克提出“三权分立”,到孟德斯鸠的进一步阐述,再到现实社会中的实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三权分立”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保证公民的自由和权力,然而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三权分立”只是一个相对的相互制约作用。这里所说的相对的相互制约作用,只是让这三种权力没有集于一体,但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分开。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权力被分开,必定会导致权力失效出现“上无指导,下无执行”的状况。

二、美国霸权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霸权稳定论的创始人查尔斯·金德尔伯格认为:“霸权带来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霸主自我牺牲,霸权必衰,霸权丧失导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稳定。从理论上作进一步梳理,可以归纳为霸权的战略目标、霸权的运行机制和霸权的发展過程。”自二战以来,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逐步确立了霸权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美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其它世界强国在二战中开销巨大,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国力大幅下降。美国经济则是在这期间大幅增长,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并从各个方面主导着战后世界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国币体系,标志着美国在经济领域的霸权确立。这是美国按照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塑造和干涉国际经济秩序的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先后确立,也为自己的霸权奠定了基础。在军事领域,美国在二战期间及其后在世界各战略要地建立了军事基地,并驻军欧亚,建立了保障自己利益与权力资源的军事战略网。

美国之所以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霸权统治地位,从美国自身来说,是其实力雄厚的必然结果。由于美国抓住了机遇,经济大幅发展,有了战后初期帮助其他国家的能力。从世界范围内看,战后混乱的世界形势,需要一个国家站出来引领世界。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二战后极度混乱的状态下,美国为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世界经济,维护经济秩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当世界主题逐渐趋于和平与发展的时候,美国的霸权又成为了全球性威胁。

三、美国的民主原则与霸权主义并存

美国的“三权分立”与其霸权统治的本质就是美国内政与外交的关系。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一直被视为外交学的“公理”。在美国的国家政策中,对内是“三权分立”民主的制度,对外则是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托克维尔认为:“对外政策几乎不需要民主所固有的各种性质;相反它要求充分运用民主制度所缺乏的东西”美国外交学者米德曾指出,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出自同一个国内民主过程。美国对外政策与国内政策的制定一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首先由于权力的划分与相互制衡,导致决策层规模相对庞大。美国宪法把对外政策的权力分别赋予了国会和总统,国父们希望通过“不同分支分享权力”的宪政设计,让国会和总统共同承担外交职责,分享外交权力,以达到在外交领域防范集权与独裁。越是混乱动荡的时期,国会越是美国权力的中心,比如说罗斯福总统、林肯总统等。但是在越战失败和水门事件之后,国会抓住机会,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旨在牵制和削弱总统的权力。其次,美国有相当大数量的利益集团。因此一项政策在出台的时候必然会顾及政策制定者背后的利益集团的利益。国内的政治需要利益集团的资助与维护,利益集团的利益则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下获得。所以在对外政策的制定中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以保护国内政治经济的稳定。最后,美国的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美国人自立国起就以“上帝的选民”自居,认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民主制度等都是最优秀的,有向全世界推行的责任。这种美国式思想在对外关系中受到朝野的普遍重视,在公众中有很强的凝聚力。

美国的对外政策是在不断地推行霸权主义,这样做完全是基于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考虑。从美国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开始,这个由邦联制发展来的国家就在为维护这种体制而不断努力。并且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从而维护国父们制定的适合美利坚合众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注释: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第186页-187页,商务印书馆,2014。

[2]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第10—12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猜你喜欢

霸权主义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比较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理念超越霸权主义的三重逻辑
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摩擦的背后
浅谈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影响
课堂教学应警惕教师的“霸权主义”
门罗主义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门罗主义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柏林墙
“和”的时代实践价值与新型大国关系
“握拳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