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不同种植模式对蛴螬发生的影响及药剂防治效果

2016-05-30李冬达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种植模式蛴螬花生

李冬达

摘 要 自古以来,花生都是极其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在世界油脂的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每到花生的播种期或者是成长期,都会受到蛴螬的一定损坏。蛴螬是一种对花生生长产生严重损害的害虫,其会咬食花生的种子,使花生的根苗不能得到充分地养分进行生长。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主要结合广西北流市的花生种植模式来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探讨如何在不同的春夏季种植花生中有效防止蛴螬危害,并对药剂效果进行科学比较。

关键词 花生;种植模式;蛴螬;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6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02

为了更好地试验出不同的种植模式对春花生与夏花生受蛴螬害虫的影响以及不同的药剂防治效果,笔者决定结合春花生与夏花生的蛴螬害虫现象,对其实施不同的田地调查与药效试验[1]。根据调查与试验的结果来看,春花生比夏花生受蛴螬的损害率高。另外,从不同的花生种植模式来看,采取覆膜种植方式的花生较露地种植的花生产生蛴螬损害少,而采取秸秆还田种植的花生地产生蛴螬损害现象较正常种植的花生地较多。

花生既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生产油脂量最多的油料作物之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是花生种植的农业大国,种植面积集中分布在山东、广西、河北、河南、江苏等省份,其中山东省的种植面积分布最广,产量最多[2]。

蛴螬作为一种严重危害花生生长的害虫,近几年在花生的播种期与生长期頻繁出没,时常咬食花生幼苗根部的种子,严重时甚至造成毁种断垄现象。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13-2014年,广西北流市花生种植地遭受蛴螬损害所导致的减产量高达全年收获量的30%左右,在全国其他地区更有甚者高达60%~70%。

为了更好地提高花生的单位面积产量与种植土地的使用率,促进花生的健康生长,近几年来花生种植方式也有了很大突破,从早期单一的露天种植逐步演变为覆膜种植、一年两熟、秸秆还田等多种种植方式,其中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已经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本文通过对花生不同的种植模式的分析,来探究害虫蛴螬的不同影响,并且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针对不同的损害情况采取特殊的药剂防治措施[3]。同时,以此研究成果来为科学有效地防治蛴螬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方法

主要结合广西北流市的花生种植分析。试验地点选在北流市民乐镇试验田,此块常年种植花生,近几年才开始采取“花生与水稻”轮流栽种的特殊模式。根据实地勘测来看,该地区的土壤中等,土质较为疏松,但不足的是有机物含量较少,缺肥现象较为严重。试验所挑选的花生品种为新型的“小白沙”。在试验田内,工作人员对春花生设置2种方式:覆膜种植与露地种植;对夏花生采取的是秸秆还田与不还田、覆膜与露地这4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在确定好花生种植模式后,工作人员随即就对试验田进行了划分,共划分为4块不同的区域,每区域的种植面积约65 m2。在2014年5月初-6月中旬,是春花生与夏花生种植的最佳时期。在春花生与夏花生生长的时期内不采取任何农药杀虫剂的处理。

在试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定期去田间取样,根据所种植的情况来看,在2014年的9月上旬与下旬可收获春花生,在10月上旬可收获夏花生。在统一收获完毕后,方可在田间采取挖土试验的方法,在每块区域内采取棋盘式的布局挖设不同的小区,每隔10点的位置进行一次取样工作,在春花生与夏花生的生长点附近均挖长1 m,挖深30~40 cm。以此位置来记录害虫蛴螬的数量,以及每个试点总株数与被蛴螬损害的株数量。

1.2 试验药剂的选择

在本次试验中,工作人员主要选择的是70%的种子处理可分散剂、30%的微囊悬浮毒死剂、25%的噻虫砧分散粒剂以及40%的辛硫磷乳油等。在北流市的试验田内,蛴螬产生损害的现象十分重要,其的土质较为疏松同时有机物的含量也较低,因此工作人员采取的是重复喷洒药剂三次的施药方法,随机排列区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的种植模式对蛴螬数量及产生损害结果的影响

根据常年的试验蹲守以及所调查的数据来看,不同的花生种植模式对蛴螬数量及其产生的损害结果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如在覆膜的春花生产地中,蛴螬的数量为12.65~80.0头/66.7 m2,被损株数的受损率在0.78%~16.54%。而在春花生露地的产地中,蛴螬的数量为14.76~145.68头/66.7 m2,被损株数的受损率在1.53%~23.01%。综合所得的数据与结果来看,在这几种不同花生种植模式的影响下,春花生露地所产生的蛴螬数量最多,受到损害的株数也是最多的。而在夏花生的秸秆不还田露地产地中,蛴螬的数量是最少的,在4.50~32.56头/66.7 m2。因此,总结得知,春花生和夏花生露地种植产生的蛴螬数量是春花生与夏花生覆膜种植的1.6~2.0倍,而在春花生覆膜种植时,其所受到蛴螬损害的株数数量,荚果的损害率及受损害株数的指数都是明显要低于露地种植的。同时,在夏花生秸秆还田种植区域内,蛴螬的产生量及所受蛴螬被害株数的产生量都是要比秸秆不还田区域的花生要高,蛴螬的数量同是如此。另外,在相同的种植模式之下,工作人员还发现,春花生种植区域内的蛴螬产生量一般都要比夏花生与夏直播花生区域内的蛴螬数量要多,而且在同种种植模式下,春花生单只株数上的果实数量也是要比麦套花生与夏直播花生要多[4]。在试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在北流市的民乐镇内影响花生生长的蛴螬种类大多数都是暗黑的金龟甲。这一发现也值得研究人员对这一类昆虫进行深入分析。

2.2 不同的防治药剂对蛴螬数量及产生损害结果的影响

根据试验的结果与数据来看,在不同的试验田内使用不同的防治药剂会对蛴螬数量及其产生的损害结果产生不同影响。在春花生与夏花生的不同播期内,夏直播花生所受到防治药剂的效果是最好的,此时期内的蛴螬数量是最少的。一般对夏直播花生工作人员使用的是70%噻虫砧种子分散处理药剂,这种种子分散药剂对蛴螬的防治有效率为90%~95.04%,比春花生在早播期与晚播期的防治有效率高了25%左右。综上所述,在夏花生播种的时期内,一次性使用防治药剂进行拌种处理,可以更好地起到全程高效除治蛴螬的作用,相反如果在春花生的播种时期对其采取药剂的拌种处理,不能够很好的起到对蛴螬的控制与防治作用,因此药剂防治的策略只能在夏花生的播种期内实施最为有效。

3 结语

一直以来,蛴螬都是严重危害花生生长的害虫之一,它会对花生的生长品质与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想科学有效的除治这种害虫,除了积极改变播种方式,还需遵循科学播种规律,在科学的指引下积极采取正确的方法使用防治药剂。在夏花生的种植区域内,尽可能过早地使用防治药剂并拌种分散处理,在春花生种植区域内尽可能的通过改变播种模式,如采取新型的地膜覆盖技术来提高花生的产量与土地的利用率。事实证明,地膜覆盖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很好地抑制害虫蛴螬数量的增长。在本试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但是希望此试验能够为日后花生的种植与除害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文丹,刘磊,渠成,等.花生种植栽培模式对花生地上害虫发生的影响[J].花生学报,2015,6(9):10-11.

[2]渠成,薛明,张文丹,等.花生不同种植模式对蛴螬发生的影响及药剂防治效果的比较[J].花生学报,2015,6(11):12-17.

[3]张莉,吴忠梅.不同种植模式对夏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0):26-27.

[4]裴桂英,马赛飞,刘健,等.不同耕作模式对豆田蛴螬发生及大豆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技,2010,7(25):654-655.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种植模式蛴螬花生
掏花生
干旱区冷季型草坪蛴螬虫窝诊断与防治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的研究
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及保鲜技术规程
冀北山地果树下食用菌种植模式研究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安徽宿州地区蛴螬时空发生特点
蛴螬提取物对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视网膜组织ET-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