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教学实践管理探究

2016-05-30毛行堂

科技风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技能高等学校教学实践

摘 要:教学实践是师范生巩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师范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学实践依然是师范生培养的薄弱环节。本文对当前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教学实践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类,对教学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以期能为师范类专业的教学实践管理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实践;师范类专业;教学技能

教学实践是师范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师范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巩固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影响着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发展,还影响着基础教育的质量。教育部2016年2号文件《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指出,要通过教育实践促进师范类学生深入体验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 ]当前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的教学实践管理仍比较薄弱,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师范类专业教学实践的形式与内容

教学实践是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就师范类专业来讲,教学实践是师范生巩固教学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师范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掌握教师育人方法的重要平台。

师范类专业教学实践的形式多样,根据实践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课内教学实践和课外教学实践。根据实践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专项技能实践与综合技能实践。根据空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其中校内实践又可以分为课堂教学实践与校内教学实训;校外实践又可以分为校外实训、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等,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这种划分方法。

课堂教学实践是通过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教学法等课程的课堂展开训练,如情景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训练等。这类实践能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校内实训一般是在学校的实训室进行的,这种实训可以对师范生专业基础能力与教学技能展开训练,如微格教学实训等,有效地提高了师范专业技能训练的实效性。校外实训与校内实训类似,只是校外实训基地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成的,一般是在中小学、幼儿园的用于在校师范生实训的场所。这种实训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与过程,力求让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教师职业的真实情况。

教育见习不同于集中实习与顶岗实习,一般是依据教学计划的安排,从师范生入学起到毕业班集中实习前,由教师带队到中小学、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的一种实践形式。教育见习一般是穿插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具有时间性短,对见习基地校干扰小的特点,易于提高师范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教育实习是指师范类学生在学校安排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计划安排,到中小学或幼儿园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形式。它包含学科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及教育研习等内容,是师范教育实践的必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小学或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认识教师岗位。

顶岗实习是指师范类学生按照既定教学计划,到基层学校去进行一段时间(一般是一个学期)的顶岗任课,进行教学实践的活动。这种全职顶替在岗教师的实践方式,可让师范生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整体验教师职业生涯。[ 2 ]

二、教學实践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的教学实践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不少宝贵的经验,但教学实践依然是师范生培养的薄弱环节,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

目前师范生教学实践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的契合度不足

目前,我国许多院校的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不够合理,实践性强的课程偏少,很多学校没有或缺少针对师范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教材、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有的学校的很多课程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体现的是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兼备,实际上课时却没有安排实践课时和实践环节。在教学内容上,许多课程侧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教学岗位职业意识与教师技能的内容偏少。例如,一些综合性大学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师生互动少,内容陈旧空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

(二)实践指导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满足教学实践的要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师范类专业中,无论是校内实践还是校外实践,均存在实践指导老师力量薄弱的问题。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目前高校教师大都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被高校聘用的,师范专业普遍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即既有中小学或幼儿园的工作经验,又能指导实践性教学的教师。目前很多所谓“双师”型教师,实际上仅是多考取了一本证书的“双证”教师而已。这种教师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较强,但缺乏中小学或幼儿园的实践工作经历,教学上容易“纸上谈兵”。

其次,中小学或幼儿园这些实践单位的指导老师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很多老师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对教学实践规律研究不深,无法给师范生很好的指导。还有一些指导老师忙于完成中小学或幼儿园的本校教学工作,无暇指导见实习学生。

总体上看,目前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指导师资力量仍较薄弱,无法满足教学实践的要求。

(三)教学实践时间不足,实践时间与就业时间相冲突

目前,我国许多院校的师范类专业见实习时间短,很多学校教学实习时间只有八至十周,有的甚至只有六周。教学实践时间不足,使很多实践单位的實习指导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许多指导老师因时间问题顾虑重重不敢放手,许多实习生还来不及进入准教师的角色,实习期就已经结束了,这严重影响了实习的预期效果。

在实践时间上,目前大多数师范专业的集中实习时间都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的上学期,顶岗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年的下学期。但一般这个学年学生即要准备毕业论文及答辩,又要准备教师招考、考公务员、准备继续升学考试或者寻找工作,这些时间与参加教学实践的时间相冲突,严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实习中去,影响了学生实践的效果。

(四)校内外实践基地无法完全满足教学实践的要求

目前,由于前期设计不合理及近年来师范类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等原因,我国许多高校的微格教室、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室等校内实践基地存在布局不合理、设备不完善、仿真度低、数量不够、投入经费不足、管理与维护跟不上等问题。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师范类专业甚至还没有专门的师范类实训室,无法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校外實践基地也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教育实践基地存在不规范不固定的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高校与师范实践基地校之间的合作不稳定,对实际基地校不敢提要求,很多见实习基地缺乏规范性,见实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校外实践基地有名无实,仅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或挂了一个实践基地的牌子,没有给师范生见实习的场所甚至没有接收见实习学生。

第二,愿意接收见实习师范生且优质的实践基地数不多,可接收的学生数有限。特别是一些重点实践基地校,经常会出现来自不同高校的师范实习生同时来校参加教学实践的情况。对于这些实践基地校来说,要做好那么多实习生的指导工作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第三,由于见实习人数多,接受学生见实习的基地比较分散,各个基地校的校情又各有区别,很难对见实习工作做统一的部署和指导。

第四,由于担心教学的质量,很多见实习基地校不愿让学生上岗进行教学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范生见实习的积极性和见实习的效果。

三、加强教学实践管理的措施

(一)优化实践课程设置,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教学实践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文件要求加强师范专业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因此,师范类专业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师范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实践课程计划,优化课程设置,循序渐进地做好教学实践工作。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要保证教学实践的课时量,又要结合中小学或幼儿园的教学岗位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实践的内容与方式方法,让师范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校内外教学实践的效果。

(二)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

要培养符合中小学或幼儿园实际需求、教学技能过硬的师范生,必须要建设一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备、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结构优化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首先,要建立针对现有教师指导教学实践的考核机制,加强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既要将指导教学实践列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现有教师到中小学或幼儿园挂职锻炼或兼课等,使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小学或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情况,更好地对师范生实践技能展开针对性的指导。

其次,要把好“选人”关,在招聘新教师时,既要关注学习经历和理论水平,也要关注实践经历与行业经验。在招聘条件上,除了招聘高学历、高职称或高理论水平的优秀人才外,也可以从中小学或幼儿园引进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

第三,要优化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兼职指导教师激励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要求,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将作为中小学教师评奖评优和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为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以优化兼职指导教师队伍,聘请一批富有责任心、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技能过硬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担任师范生的实践指导老师,也可以邀请中小学和幼兒园的优秀教师和专家为师范生开设讲座。

(三)加大教学实践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师范类专业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掌握班级管理、教学设计等教育教学能力与技巧。师范类院校要建立有关教学实践经费保障的机制,加大对实践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努力为师范生打造逼真的实训环境,让师范生通过模拟实践训练,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四)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为教学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师范类院校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沟通,遴选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指导教师资源且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的见实习基地校,争取在学生教学实践、教师进修、师资培训、实践基地校发展、教学科研等方面展开长期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为教学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五)加强教学实践管理,努力提高教学实践质量

要提高教学实践质量,加强教学实践管理,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管理体系,须有计划、分阶段地将教学实践贯穿于师范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其次,建立健全教学实践管理制度,以制度促进教学规范,使教学实践的发展有章可循,使负责教学实践的有关部门及人员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保证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

第三,要加强对教学实践管理过程的监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实践前有科学计划,实践中有严格管理,实践后有考核评价。

第四,要深化教学实践的模式与内容,以课堂教学模拟、校内实训、见习观摩、集中实习与顶岗实习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教学技能实践体验,提升教学实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Z].教师[2016]2号,2016-03-21.

[2] 程睿菁.谈如何借力顶岗实习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27):131-132.

[3]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Z].教师[2007]4号,2007-07-05.

[4] 许广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78-80.

[5] 吕岩,郗丽清.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62-163.

[6] 顾力平.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8.

[7] 倪娟.对金工实习的几点思考[J].教研教改,2009(2).

[8] 姜凌.构建高职教学实践体系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158.

作者简介:

毛行堂(1984-),男,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技能高等学校教学实践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微课对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