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2016-05-30石玲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改革高职

石玲

摘 要: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为目的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实现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必要性及其建设内容,通过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多模块分层”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构建课程评价体系,以期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职业能力; 高职; 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4-0023-04

高职院校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中指出,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社会各行各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利用“互联网+”的时代特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推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把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成为优质课程,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职业能力指的是职业沟通与表达能力、职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信息收集处理以及加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1]。传统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任务。这种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高职学生缺乏计算机素养,难以适应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新的高职教育改革提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需要面向职业教育目标,把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缺失问题,确立职业能力本位的教学导向,构建基于职业能力视角的高职计算机基础“多模块分层”课程教学模式,并以九州职业技术学院会审专业实施过程为例,推进教学改革,构建课程评价体系,以期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课程的定位及目标

(一)课程的定位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导向,面向全院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服务于专业建设的工具课,教学原则是“立足基础,重在应用,强化实践,服务专业”;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中处于基础地位,课程内容由二个模块组成:一是计算机基础模块,主要培养学生职业生涯所需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二是专业衔接模块,主要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需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计算机类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搭建一个平台。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比较全面的计算机系统知识,计算机基本理论,熟练使用Win 7操作系统以及Office办公软件,同时兼顾计算机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的目标

基于课程的定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完成就业岗位工作和处理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主要达到三个培养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包括熟悉计算机发展进程、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掌握Office软件操作使用;熟悉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的概念,网络提供的服务等内容。能力目标包括能够使用Office软件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具有安装和升级软件的能力;具有使用网络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职业能力的素质目标包括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的习惯;具有较强的职业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二、课程改革实践

(一)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1. 教学标准制订。教学标准是一门课程的核心和指南。本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体现模块化,通过开展企业调研、专业负责人访谈、学生座谈会以及在各年级学生中针对职业能力的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并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职业能力的要求修订计算机基础教学标准,最终形成课程基础模块教学标准:经管类、土木类、汽车类、机电类、社会公共服务类模块教学标准以及计算机上机实践模块教学标准。课程定位明确,立足基础、注重实践、服务专业,实现从计算机知识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学习,突出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职业生涯中继续学习、应用计算机奠定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搭建一个计算机应用公共平台。

2. 模块化内容设置。作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要想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应当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新颖性,同时需要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学生的差异性,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多模块分层”教学模式,学时安排合理、内容新颖、兼顾学生差异的模块化教学体系[2]。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体现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兼顾计算机思维的培养,亦体现技术—知识—思维—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3]。学习任务由简入深递进设置,包括可以实现分类教学的基础任务、拓展任务和测试任务,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为实现“多模块分层”课程教学模式奠定基础,教学内容分为二大模块:计算机基础模块和专业计算机基础衔接模块。

计算机基础模块的内容共包括6个大的项目和1个附录项目,项目下面又分为38个基础任务、8个拓展任务和16个测试任务。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可实现分类教学,体现因材施教,亦可实现结合专业的不同、职业能力培养方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特色教学任务单元。

专业衔接模块的设置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及为专业服务理念。以会审专业为例,针对会审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得出会审行业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设置为面向经管系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财务函数的应用、年度收支预算报表、专业论文的排版、专业知识汇集及展示PPT。

3. 教材建设。教材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不仅体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4],而且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教材建设,编写了三部内容新颖、体现项目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为高职实践型课程教学和具有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

我院2011年开始实行注册入学,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已不适合注册入学下的学生,亦不能够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认真学习教材建设理论和文件,参阅多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材,总结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原则编写《计算机一级B典型试题解析》辅助教材以及《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教材。教材内容全面新颖,任务驱动,重点突出,实例丰富,通俗易懂,项目学习与能力测试结合,力图贴合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和学院的学情实际,以此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法,使学生改善学法,不断提高我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多模块分层”教学模式探索

多模块分层教学模式是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根据注册入学学生的学情、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以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在多年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及活动程序。这一模式首先将教学内容模块化,针对学生的专业就业工作能力进行提升,通过不同内容模块的选择来开展教学。分层教学中的分层主要依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入学水平测试成绩,以及过程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组分类组织教学工作,也就是将模块化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基础学习任务、提高学习任务以及拓展学习任务来分类。

1. 有效选择模块化教学内容,培养高职学生的专项职业能力。为了把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职业相关内容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按照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分为若干个模块,并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实际岗位需求设计职业任务和项目,学生在这种职业情境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无形中提升了计算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

2. 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班级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属于优秀层,实施“少讲多练”, 让学生相互协同学习,共同促进。B层次“精讲精练”,C层次“浅讲多练”,B和C层由老师进行专门的指导,重点培养和关注,加强教学力度,用独特的方法引导他们能力的提升。特别是C层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指派A层中优秀学生作为辅助“小老师”形成1对1辅导,这样使课程基础模块、专业衔接模块和能力拓展模块组合成为一体。模块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适应职业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专业衔接特色模块设置。不同专业就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不同,有的岗位注重word编辑排版,有的岗位注重excel函数的应用。因此,为了学生的岗位实践需求,设置“招投标书制作”、“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专业认识及个人发展规划”等专业学习模块。针对学生个人发展需要以及他们自身对于未来工作的需求趋向,开展了增强职业能力的授课模块。这种专业衔接特色模块教学方式是一种新式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1. 课堂职场模拟。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职业能力培养主要依靠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实践课堂、顶岗实习课堂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模拟职业现场,设置职业工作情景,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实现与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零对接,赋予整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工作过程的氛围。教师们要有较髙的内容掌控能力,针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组织教学环节,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2. 任务驱动教学。充分利用电子教室、网络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快速融入职业教育理念,应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软件使用方法,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

在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设置中,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划分为机电方向计算机基础、土木方向计算机基础、财经方向计算机基础等,然后依据不同领域的不同要求,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点的计算机基础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情景,主要内容与梦想、道德、就业相关的计算机名人事迹、书籍艺术品等,让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计算机水平,也能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让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变得更加有人文气息。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是检验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既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效。建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在考核评价机制中也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标准。本课程采用过程化的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均占总成绩50%)的考核模式。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按模块分组对学生进行任务考核,课程模块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方面。期末考试采用考试系统统一在机房进行,实现了教考相对分离。

三、结语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这就决定了当前高职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因此,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职业能力教育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职业化目标,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让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在学生的就业上和专业的学习上得到充分地发挥,增强高职学生岗位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严怡.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D]. 西南大学,2015.

[2] 崔勇. “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6(2):6-10.

[3] 王移芝,张英俊. 对优质课程建设的几点认识[J]. 计算机教育,2014(19):4-9.

[4] 段远源,冯婉玲. 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相关问题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8(12):80-83.

Abstract: The co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purpose i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which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and its construction content,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ocational ability as the goal of the “multi module”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skilled personnel.

Keywords: vocational abilit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model; course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课程改革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