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新建本科高校科学发展之理性思考

2016-05-30杨美霞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泰州新建办学

杨美霞

摘 要: 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20所学校进入本科高校序列,与成熟本科院校相比较,新建高校面临多种挑战。以泰州学院为例,分析这些新建本科高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发展机遇,提出新建高校科学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以探讨新建本科高校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 2013年新建本科高校; 问题; 机遇;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4-0048-05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特别是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幅增长。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又有20所学校进入本科高校序列,成为本科高校中的新生力量。与成熟本科高校相比较,新建本科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有自身独特之处,但也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泰州学院为2013年新升本的学校之一,本文以泰州学院为例,就新建本科高校如何在高等教育日益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突破瓶颈、突出特色、科学发展进行探讨,为新建本科高校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2013年新建本科高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新升本高校原来都是专科的基础,尽管在升本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建设工作,但依然基础薄弱。管理层与教师在长期专科教学中形成的教育理念与模式短时间内很难转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与本科教育要求有较大差距,实验设备等硬件设施配置也都是服务专科教育的,按照本科要求改造也需要大量经费和时间。升本后,从管理层到教师都渴望学校快速发展,实现专科向本科的顺利过渡,但由于缺乏本科的管理与教学经验,工作中有时也会有盲目冒进现象,需要不断摸索,专科向本科转型面临较多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把握不准

“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1]我国本科高校数量很多,层次差异较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服务面向的高等学校在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上有明显不同。研究型高校在表达培养人才类型时多使用“研究型”和“复合型”的词汇,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普遍定位为 “应用型”人才培养。虽然定位较明确即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在具体操作时,很难把握好所培养人才应具有的素质、层次,以及进入社会后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有时会效仿老高校的目标定位,有时又与职业技术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混淆。由于人才培养目标把握的准确度不高,因此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等方面也会有一定偏差。

(二)学科专业建设难度较大

新升本高校原为专科类学校,有单科性或职业性高等专科升格为本科,有师范类高等专科升格为本科,也有两种合并升格为本科。新升本初期,专科、本科兼有但以专科为主,需要不断申报本科专业以实现由专向本的过渡。尽管学校强调在申报本科专业中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申报能够彰显学校特色的本科专业,但是在申报过程中很难做到。由于专科学校注重技能培养,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的领军人物,大部分教师没有明确的学科发展方向和科研定位,科研基础相对较弱。有的专业因有带头人但缺乏队伍支撑或有队伍支撑但没有带头人而无法申报,为了尽快完成专科向本科过渡,只有面对现实,根据现有人员情况申报,有什么样的教师办什么样的专业,结果出现一些明显问题,如与传统高校在专业上重复、特色专业升本困难、难以构建专业群等,造成转型发展十分困难。由于专业建设中问题突出,很难快速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优势学科专业。

(三)科研项目与成果总量少、质量不高

2013年新升本高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短,综合实力较弱,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最新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名均靠后,详见表1。由表1可见,2013年新升本的18所本科高校(注:铁道警察学院、山西传媒学院未参与综合排位),排名500名以内的只有2所,排在600名以后的15所,其中5所学校并列排名最后。由于学校影响力较小,与传统本科高校相比竞争力弱,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级项目和省级项目获得难度较大;高水平论文发表较难,学校科研经费很少;与其他高校相比,各类高层次奖项获得难度也很大。原专科学校就职的教师,本身科研水平较低,加上课题、成果获得与论文发表难度大,很多教师积极性降低甚至失去信心,严重影响学校综合水平提升。

(四)服务地方能力有限、特色难以彰显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2013年新升本高校大多为地方型高校,这些学校多数建在地级城市,并以城市命名为“某某学院”,如表1的太原学院、萍乡学院、张家口学院等。地方型高校办学经费大部分依靠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地方高校重要职能。然而,由于这些学校本科办学时间短,学科基础薄弱,特色不够鲜明。因此,学校知名度较小,在区域的影响力弱,社会声誉不高。地方对这些学校的认同度有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不全。有些具备服务能力的项目由于知晓度低而不能成行,有些项目由于地方认可度较低而落在知名高校或研究所手中;已经开展的一些服务项目短期内也处在低水平状态,很难进入决策领域。特别是为服务地方而设立的专业,也因处于成长期,服务能力有限,因此,学校特色难以彰显。

(五)标志性成果少,评估压力大

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存在以上多种问题,缺乏优势学科、专业,缺乏大师级的教师,生源质量相对较低、缺乏有影响力的毕业生等原因,学校标志性成果很难取得。而新建本科高校面临着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合格本科两大评估,评估中,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都要求有对这类学校来说较难获得的标志性成果。所以,学校从上到下,压力很大,严格对照评估指标分解任务,培育标志性成果,虽然有较强推动力,但也出现贪多求大,成绩不显著的现象;有些学校甚至为通过评估,花大力气精心制作相关材料,而忽视过程管理。

二、2013年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机遇

2013年新建本科高校在客观分析内外环境条件基础上,都定位于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如景德镇学院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萍乡学院确立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萍乡,辐射周边,面向全国,以工学为主干,文理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师生有特长、专业有特色、省内有作为、国内有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太原学院则提出“以培养服务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些学校目标定位都属于应用型本科定位。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2]。2013年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本科的定位符合国家高校教育改革的总方向,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2013年新升本高校大多为地方型高校,地方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同时省教育主管部门也会给予业务和经费上支持,对促进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便利。泰州学院发展中就受到地方政府高度关注,新建了校舍,改善教学环境;按照本科建制为学校配备教师编制,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越的条件;2016年起,每年拨款2000万元用于学科平台建设等。省市领导经常到学校现场办公,对学校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泰州学院发展具有极大的保障作用。

新升本院校要在激烈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自身发展愿望十分强烈,各所学校都积极在特色办学上动脑经、转观念,科学规划学校的发展,合力建设学科专业,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2013年新建本科高校科学发展的对策

2013年新建本科高校是本科高校队伍中最年轻的、基础最薄弱的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发展,必须确定恰当的发展目标,找准办学定位,培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特色和优势领域,探索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路子。

(一)科学的发展目标定位

大学办学定位,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出发点,是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3]。由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列出了高校定位项目,高校对发展定位非常重视,目前高校定位的内容主要有:发展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类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和特色定位[4]。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 经过改革、建设和发展学校所要达到的相对理想的办学标准[5],是高校定位的核心,起到统领作用[4]。新建本科高校的目标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学校的持续发展,准确的发展目标定位是提高质量和形成特色的基础和前提。高校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层次定位、特色定位等提供了依据。因此,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并以此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基本依据, 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意义重大。

新建本科高校的目标定位要在研究所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人才需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基础上进行,不能盲目照搬、沿袭老牌大学特别是211、985大学的发展目标,要具体分析学校在全国高校中所处的位置,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思维方式等要求的不同,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定位,才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在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的土壤。就以泰州学院为例分析:泰州学院前身是1941年诞生于抗日烽火硝烟中的泰兴乡村师范和1952年建立的苏北泰州师范学校,2000年在泰州师范和泰兴师范的基础上组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4月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泰州学院。升格为本科后,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学校的目标定位,面向全校职工干部展开大讨论,多次召开“泰州学院科学发展”研讨会,并请专家把脉、指导。在综合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自身传统办学优势和发展现状基础上,制定了学校长期发展规划,确立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努力建成一所引领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三年来,学校围绕发展目标,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面向具体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规格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所需人才的能力结构要求针对性构建课程体系,实实在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形成办学特色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院校自身发展是地方院校科研工作的两大基本任务, 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院校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则是地方院校科研发展的根本出发点[6]。新建本科院校多为地方高校,必须立足地方实际,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的需要,明确服务方向,在服务地方中发展自我,形成特色。

所谓办学特色, 是指高校在一定办学思想的指导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5],办学特色是新建本科院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新升本高校由于建设时间短,综合实力较弱,在传统领域无法与老牌高校竞争,因此只能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立以“特”取胜的办学思想,寻找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的发展路径,面向某一区域做第一、面向某一产业做第一,形成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的发展模式。

泰州学院作为泰州唯一的本科院校高度重视服务泰州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服务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 2015年暑假开展全校性服务泰州行动计划调研工作,形成了服务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以“瞄准政府需求,主动接轨;瞄准地方需求,主动作为;瞄准百姓需求,主动服务;瞄准学校需求,主动发展”的“四瞄准、四主动”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科特点和优势,稳步推进服务泰州的步伐,在服务地方的同时发展自己、宣传自己,促进学校特色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泰州学院在充分挖掘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及自身特点基础上, 本着“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专业,加快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急需专业”的原则,努力提高学科专业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契合度,构建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在学科专业建设上既保持师范教育传统特色,又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非师范专业,围绕泰州“医药名城”建设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围绕“泰州港”建设船舶与机械学院,围绕区域历史文化建设里下河历史文化研究所等,根据地方发展需求,培育打造自己的特色。短短三年,泰州学院重点与优势专业建设初见成效,现已拥有本科专业与方向25个,获得社会认可。与此同时,泰州学院鼓励教师本着瞄准前沿、植根本土、倡导实证、突出实用的原则展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横向研究,逐步做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发展形势喜人。

(三)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高等学校教师在专门人才培养、深化科学研究和开展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培养人才靠教师,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7]。2013年新建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是各学校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新建高校快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层次、优化队伍结构的重要途径,一是人才引进,二是原有教师再培养。通过人才引进,使先进的教学理念进入学校,迅速改善教师队伍学历职称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加速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层次升级和教学理念转变;引进人才可以改善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增加高层次人才数量、提高带头人质量、强化教师团队实力,为专业结构调整和学科专业建设奠定基础;引进人才可以带入先进的研究方法手段,强化学校的科研能力。与引进人才同样重要的是原有教师再培养,为教师成长创造更多机会,如为教师提供在职学习、短期培训、访问学者、学术交流、企业挂职等机会,建立年轻教师导师指导制等方法加速教师培养,促进学校原有教师学历和能力提升,以适应本科发展的要求。

泰州学院升本以来在人才引进上力度很大,明确提出了“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来制定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仅2015年引进教授14人、博士39人,师资总量和高学历、高学位、高级职务人数得到优化和提升。

通过三年的努力,泰州学院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行榜中名次发生了明显变化。2013年,泰州学院在其他18所新建高校并列14位(末位),在6所新建综合类高校中也是末位;2014年泰州学院在其他18所新建高校并列11位,在6所新建综合类高校中列第4位;2015年泰州学院在其他18所新建高校列第6位,在6所综合类高校中列第2位。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高校,只有明确发展目标,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加强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培养人才、提供智力支持,新建本科高校也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杨志坚.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J]. 辽宁教育研究,2004(6):4-17.

[2] 范超,王柳行,任丽平,等. 关于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几点思考[J]. 中国培训,2015(12下):31.

[3] 郑建岚.探索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J]. 三明学院学报,2006(3):1-3.

[4] 向兴华,赵庆年. 基于文本的我国高校发展目标定位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2014(5):315-320.

[5] 董泽芳,刘桂生. 地方高校发展目标定位刍议[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1):98-102.

[6] 彭建平. 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创建[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185-187.

[7] 蔡敬民,余国江.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 合肥工学院学报,2008(10):32-34

[8] 陈复新. 地方高校的目标定位及发展战略 [J]. 教育探索,2008(11):28-29.

[9] 陈虎.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定位与发展战略[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1(6):62-65.

Abstract: In 2013, the 20 schools to enter th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sequence have been approv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mature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the new universities face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new universities taking Tai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newly built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ways of healthy development.

Keywords: new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 2013; problem; opportunit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泰州新建办学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幸福水天堂——泰州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泰州古韵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