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角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结构优化初探

2016-05-30朱云峰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

朱云峰

摘 要: “大数据”作为专业结构优化的一个新视角,对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细分专业方向、推动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结构优化工作的分析,论述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对物流管理专业结构进行优化及完善,为高职院校如何从“大数据”视角优化专业结构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实例。

关键词: 大数据; 高职院校; 专业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4-0010-04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资源,很多高校对“大数据”的使用也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对国家宏观数据、区域经济发展数据、行业产业数据、学院的招生信息、就业信息、教务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各类基础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为学院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势必成为各个院校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管理、提升增值服务的建设重点。

专业结构的优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大数据”的方法论和价值观运用到专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对于实现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专业架构的合理性、课程建构的科学性,具有很好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将对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结构的深入分析,结合物流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从“大数据”视角,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合理分析,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结构优化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利用“大数据”把握物流宏观发展方向,布局专业结构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物流这一原本粗放的产业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等要求,并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描绘了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这些数据,正是学院可以参考分析、判断行业发展趋势的利器。以近几年物流行业的数据统计为例[1][2]:(1)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20万亿元,与5年前相比增长70%左右,5年年均可比增幅约为8.7%。2015年,我国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数,约为30万家,是所有实体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物流岗位吸纳的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000万人,也是所有实体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截至2015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里程分别突破12万公里和1.9万公里,物流基础设施状况继续改善。物流节点布局加快,以物流园区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2)近几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迅速推广。(3)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5年前的17.8%,降至16%以下,运行效率虽有所提升,但仍高于发达国家水平1倍左右,也显著高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结合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所提到并确定实施的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12项重点工程,以及规划提出的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这一基本要求。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准确的行业细分与定位,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运输行业标准和实施规范,如物流园区的运营、应急物流规范标准、农产品冷链物流规范标准、航空物流、集装箱运输等等。

我院紧跟国家宏观方向,利用专业优势,结合物流行业发展的各类数据指标,如物流增加值、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物流总额、物流绩效指数、经理人采购指数等,敏锐地感知到我国物流行业已进入“大航空”、“大航海”、“大物流”时代,学院通过对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人才需求缺口分析,对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做出判断[3]:(1)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急需具备物流运营及管理能力高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改变现状。(2)物流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行业细分趋势明显,一线高级技能人才紧缺。(3)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具有交叉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人才缺口大。

针对这一行业现状,我院积极收集相关行业数据,组织专家论证,得出物流企业迫切需要能够工作在物流企业一线,具有扎实物流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如航空物流、冷链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等方面人才)这一结论。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在原有的物流管理专业基础上,深化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南通大学共同开设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物流管理(3+2)专业,实现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共同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新模式,提高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规格,迎合了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我院提前布局了物流管理航空物流方向、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方向、物流管理园区物流运营与管理方向、电子商务专业等新专业方向与专业,并与江苏省内外相关运输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制定了人才订单培养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人才培养与输送的先机,增强了物流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利用“大数据”细分专业方向

物流管理专业本身是一个涉及行业及领域相当广泛的行业。高职院校如果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是重在物流行业的通用专业知识的话,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没有实际竞争力,尤其是随着目前各行业不断的细分精做,专才培养、实操技能提升成了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构建课程时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发现行业软肋,及时布局专业,实现专业方向行业细分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业务的高速发展,跨境电商在物流环节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及人才匮乏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软肋,具体表现为:(1)根据数据统计,我国跨境电商的特征主要为小批量、高频次、多边化,物运输方式主要以空运和海运为主。(2)物流成本高。目前,据统计一般跨境物流成本为总成本的30%~40%,但是我国的跨境物流,由于关税、商检、国内外运输等问题的影响,有些物流成本甚至高达50%。(3)运输及配送周期长。跨境贸易所涉及的物流环节主要是由运输、清关、商检、仓储安排等组成,这些环节周期长手续多,导致跨境电商高效贸易低效物流,影响了贸易时效。

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如波罗的海货运指数、集运指标、货物周转量等行业指标数据)的分析及相关企业的反馈,可以很清楚地发现,跨境物流是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在跨境电商行业领域急需跨境物流、报关报检、国际航运、电子商务、海外仓储等相关专业的人才。

为此,我院围绕物流管理专业,提出了开设有关跨境物流、海外仓储管理、冷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物流专业方向及科目的想法和意见,并及时对相关专业进行了布局和调整,首先增加了物流管理航空运输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同时增加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货运物流管理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招生批次,从原来的单一普高招生,增加为自主单独招生和普高招生,并且扩大了招生的范围,由原来的几个省扩大到了近20个省,这一系列举措极大改进了原有物流类专业的专业结构布局,细分了专业方向,改善了生源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软实力。同时,我院通过为物流管理类专业开设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货运代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报关业务等相关专业课程,加强物流管理类专业面向跨境物流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实务操作,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在跨境电商的发展过程中,海外仓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据数据统计,目前跨境电商企业为了减少物流环节的开销,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正在不断地布局海外仓库。据数据统计,我国仅阿里巴巴所覆盖的跨境电商企业在海外增设的仓库数以每年的30%左右的增速增加,而海外仓储的物流管理人才则十分紧缺,尤其是熟识跨境物流知识和国际仓储知识的人才更是稀缺,每年的人才缺口达到60%。因此,我院在物流管理专业方向上,开设了有关冷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海外仓储及配送方向的相关专业及课程,提升了学院物流专业的专业竞争力。

(二)创办学院“京东派”实习基地,优化专业结构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正不断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淘宝、京东、苏宁易购、云集、微店、一号店等电子商务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电商终端物流成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为此,很多电商企业十分重视终端物流业务。以京东为例,截至2015年9月30日,京东在全国46个城市已运营196个大型仓库,并拥有4760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自建物流体系覆盖区县数量已增至2266个。截至2015年9月30日,京东提供当天送达的“211限时达”服务和次日达的配送服务覆盖区县数量分别为135个和1044个。第三季度,超过85%的自营订单实现当日和次日达配送。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京东拥有极为庞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和成熟的物流管理模式。正是因为这样一系列的数据,使得我院发现了一个优化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良好平台,于是“京东派”这一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在我院顺利落地,并已良好运营。“京东派”的入驻,不但提高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同时通过这一平台,使得物流管理专业在专业结构设置过程中,多了一个灵活的企业实践环节,让在校生可以体验和实践真实的电商物流终端运行环境,为物流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验证的平台。

三、利用多数据平台获相关数据优化专业结构

利用多数据平台,是我院实现自身品牌推广、跟踪招就信息、检测教学情况的有力手段。

我院通过微信公众号、BBS、QQ群、网络公开课等在线平台以及校园信息化工程,积极推送学校招就信息、校企合作信息、教学资源信息等,推广学院品牌优势,展现科研教学实力,并通过构建反馈信息分析平台、学习行为评价和诱导平台、招生咨询信息分析平台、就业指数平台等,收集访问者和学习者的行为数据,为专业结构的布局与调整、学情分析、招生宣传、就业推荐等提供数据支撑。

招生录取数据,作为专业建设的第一手数据,往往能够为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比如,本年度录取考生生源地分布、生源地行业发展现状、薪资水平、就业倾向等相关数据信息,均可作为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在招生过程中,学院通过组织专业教师走访宣传,利用专业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BBS等媒体平台,第一时间获得了相关考生的专业诉求,并通过及时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可以掌握报考考生的生源地信息、专业期望、择业就业理想、再深造愿望等各类信息,从而为招生宣传、新生入学报到安排、专业宣讲介绍、社团组织、企业实践安排等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料,为后继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决策支撑。

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通过整理2013-2014年两年的物流管理专业招生录取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录取考生大部分来自于盐城、南通、连云港、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物流行业相对发达的城市。这些地方均有成熟的物流园和大型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具有信息化程度高、业务综合等特点,同时这些地方物流行业又主要以公路运输、港口物流、仓储等为主。这些汇总的数据,首先可以为新生入学报到安排、专业宣讲介绍、社团组织、企业实践安排等提供了资料,为后继的学生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其次,根据这些数据,物流管理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就应该注重物流信息技术、物流园区物流、大型仓储、港口物流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面向区域就业的竞争力。

在企业招聘期间,因为有了统计数据整合,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学院的信息平台了解应届毕业生的相关综合测评的情况,同时应届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学院的信息平台了解招聘企业的信息和历年招聘情况。通过构建对等信息平台,减少企业和学生之间选择的盲目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增加了学院和学生在业界的认可度和知名度。同时,招就信息平台所获得的招就信息,也在第一时间反馈了当前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专业开设、课程建设、课程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借助第三方数据资讯公司,提炼有效数据,推动专业结构发展

我院通过借助第三方资讯评估公司麦克思公司的技术支持和专业的数据分析,及时跟踪和了解招生情况和毕业生情况,通过及时的反馈信息,了解专业开设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的缺陷和问题,为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实际需要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资料。同时利用麦克思的研究报告和大数据平台,有利于我院优势信息的对外推送,通过专业数据分析公司对数据的量化和具象化,有利于外界社会对我院的直观了解。

根据近几年的麦克思数据分析报告,我院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如下优化:

(一)开设营销与沟通类相关专业课程

通过对专业基本工作能力的满足度和专业核心知识的满足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对于营销与沟通类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的渴求度较高,因此我院增加了营销与沟通类相关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二)强化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的教学

通过对本校2012-2014届物流管理类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的核心课程重要度评价和核心课程满足度评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对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这一门课程的重视度很高但满足度较低。因此我院强化了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增加了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

(三)开设专业面试技巧辅导课程,增加校园招聘服务

通过对本校2012-2014届学生的求职信息的分析,了解到毕业生在就业时求职成功的信息渠道主要是校园招聘,最有帮助的求职服务是面试技巧辅导。为此,我院将有关专业课面试技巧的课程增加到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综述和自我推荐的能力,并通过增加校园专场招聘会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五、展望

实践证明,“大数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对于优化学院管理模式、专业结构有着一定的帮助,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如何科学合理地获取海量数据用于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

由于“大数据”本身作为一个以海量数据信息支撑为基础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需要的是大量的数据支撑和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而作为高职院校如何科学地获取海量数据,如何科学地分析数据利用好数据,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二)如何在技术层面上优化学院自身数据平台以利于数据的运用与分析

作为高职院校,在自身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分析在校生的学情和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很好的佐证作用,但是由于学院内不同管理机构所用的数据信息、数据结构等具有一定的不匹配性。为此,在技术层面上搭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数据库接口,实现学院各个管理层面的数据联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大数据”作为新兴的产物,如何灵活运用需要深入研究

“大数据”作为一个从技术层面升华为管理层面的新兴概念,其价值观和方法论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验证而产生的,如同“互联网+”、“中国智造”等新兴概念,它的理念运用需要通过磨合才能适用于相关行业领域。为此,将“大数据”灵活地运用到学院专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当中,必然需要不断地试误,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提炼。

参考文献:

[1] 何黎明在中国仓储指数发布会上的讲话. [EB/OL].(2016-01-07)[2016-05-10]. http://www.chinawuliu.com.cn/lhhkx/201601/07/308589.shtml.

[2] 何黎明. “新常态”下的“及时雨”——《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解读[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1):105-106.

[3]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 [EB/OL]. (2014-10-04)][2016-05-10]. 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4-10/04/content_9120.htm.

猜你喜欢

大数据高职院校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