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2016-05-30张亚东

求知 2016年4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培育价值观

张亚东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他希望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富含哲理、形象生动,不仅揭示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广大青年如何看待人生、如何选择人生,以及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奋斗方向和正确路径。

一、青年要自觉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在中华历史的浩瀚长河之中,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每一代青年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下谋划人生、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求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了时代的迫切要求,而青年的不懈奋斗也始终与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进程紧密相联。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有志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释放青春、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广大青年积极奏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断开拓奋进、锐意创新。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此之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便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奋斗所在。2013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中又强调,“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希望青年能“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将当代青年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2014年五四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青年提出了殷切要求:“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因此,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青年梦,实现中国梦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同国家、民族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五四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当代青年理当高举起五四的爱国旗帜,自觉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谱写青春的动人乐章。

二、青年要深刻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广大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对其丰富内涵与重要意义有着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1.青年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简单明了地概括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奋斗目标。富强即国家富裕,繁荣强大,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基础;民主就是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政治保障;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国家的重要特征;和谐是人、社会以及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协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的良性状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念和要求。自由是每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平等、公正即社会公平正义,公民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实质上获得平等,是社会建设的目标;法治即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社会自由、平等、公正的政治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目标,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所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理想追求。爱国是公民对国家、民族所怀有的深厚情感,是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基石;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的职业精神;诚信与友善强调的是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是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

2.青年要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价值观是价值的意识层次,是主体关于价值的理性化的态度和观点,并且指导主体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价值观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规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影响最持久、最深刻、最广泛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引导着一个民族发展的未来趋向,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道德标准。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的大背景下,国家间意识形态的竞争日趋激烈,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大行其道;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思想意识呈现出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交织出现。因此,培育和践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青年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积极践行。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对于引导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新风尚尤其重要。广大青年在深刻认识、准确理解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的基础之上,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

1.青年要勤学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备条件,勤学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古人常常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也讲到:“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个人事业的成功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广大青年只有紧紧抓住年富力强、接受力强的学习黄金时期,汲取各种真正有用的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主动、赢得优势。同时,学习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才能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人生方向的定力,抵住社会浮躁气息的影响,进而牢牢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和践行者。

2.青年要崇德注重修己身。崇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修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来说,都具有基础性的意义。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不可否认,当今社会道德颓败、人性沦丧的情况时有发生,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也大肆盛行。与此同时,一个个道德楷模,一次次感动事件的出现,也展现出很多人仍然坚守着优良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喧嚣尘杂中仍然保持着对道德的承诺和期待。因此,广大青年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通过实践活动来传播道德的正能量,引领崇德修身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和新潮流。

3.青年要善思明辨是与非。善于思考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明辨是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儒家经典《论语·为政第二》中就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善于思考、明辨是非,才能清方向、正路子,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硕果。广大青年正处于学业、情感和职业选择的关键时期,必然会存在着疑惑、彷徨甚至失落的情绪。面对如何选择人生职业,马克思曾指出:“如果我们经过冷静的考察,认清了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仍然对它充满热情,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于它,那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所以,广大青年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才能因做出正确抉择而从容自信。要做到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离不开正确思想的引导。当代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在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让自己的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4.青年要立志笃行干实事。踏实做人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要素,笃行实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自古以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于实处使劲,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助力。革命先烈李大钊曾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当今社会攀比、浮躁之气弥漫,很多年轻人深受腐朽思想毒害,渴望不劳而获,稍有付出便希望能取得成就。事业伊始难免几经挫折,踏实做人要求青年迈稳步子、夯实根基,勿要心浮气躁、朝三暮四。理想信念能持久地指导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脚到笃行实干。当代青年只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练自己的机遇,从小事、实事做起,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就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现在中国正处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年要自觉地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开拓人生、奉献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谱写无愧于时代和青春的壮丽篇章。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 伟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